户部官员神色凝重地回答道:“陛下,宫外的景象更为凄惨。无数民房在地震中倒塌,许多百姓被掩埋在瓦砾之下,侥幸逃生的人也是伤痕累累。整个京城弥漫着悲痛与哀伤的气氛,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人们感到无比恐惧和无助。”
康熙听闻此言,心中不禁一惊:“竟然如此严重!这场地震的威力实在惊人。”
正当皇帝忧心忡忡之际,鳌拜站出来说道:“陛下,请放心,微臣已经在京城各处设立了二十余个赈济灾民的粥棚,确保百姓能够得到温饱。”
康熙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对鳌拜点点头表示赞许。
他深知在这样的灾难面前,保障民生是当务之急。然而,他心中仍然牵挂着那些失去家园和亲人的百姓,暗自下定决心要采取更多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康熙微微颔首,表示认同道:“鳌中堂,此次天灾致使众多民房坍塌,百姓伤亡惨重。善后工作至关重要,务必要妥善处理。除此之外,还需增派更多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伤者,并对受灾民众进行安抚。”
鳌拜躬身领命,恭声回应道:“陛下圣明,微臣已下令京城所有医师悉数出诊,同时调遣大批官兵前往救灾一线。此外,为解决灾民住宿问题,已从丰台大营调拨大量帐篷入京,目前已搭建完成两万余顶,灾民们均可入帐安歇。”
康熙审视着眼前的一切,面露满意之色,点头称赞道:“鳌中堂此番安排甚善,办事得力,朕心甚慰!”
他深知鳌拜在此次赈灾中的表现可圈可点,更体现了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可康熙话锋一转,他看着鳌拜,厉声道:\"此次地震莫非是上天对朕的警告?汤若望一案,朕需要再斟酌斟酌。\"
鳌拜心中一惊,他没想到康熙会在此时将地震与汤若望联系起来,但他立刻镇定自若地说道:\"皇上,地震只是自然现象,与汤若望无关。此人罪行确凿,若不严惩,何以平民愤?\"
康熙目光如炬,紧盯着鳌拜,语气虽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鳌中堂,中国自古以来,均已天人感应为依托,一旦有冤假错案,便会有地动山摇、冰雹飓风。
如今汤若望案,便是引发地震的要因。此时间人心惶惶之时,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百姓的恐慌。朕并非要将地震归咎于汤若望,但此案涉及甚广,不得不慎重处理。”
鳌拜脸色微变,他极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皇上,汤若望乃西洋传教士,其学说有悖于我华夏传统,实乃大逆不道。且不说地震与他有无关联,单就其传播异端邪说,惑乱民心,便足以定他的罪。”
这时候老臣张英站了起来:“启禀皇上,昔日董仲舒云,若皇上犯了错,或有冤假错案,上天必定会为之震撼,降罪于天下。”
随后张英又面向鳌拜说道:“鳌中堂,汤若望固然有罪,既然皇上已经要求重审,那鳌中堂可借地震一事,重新审理,既显示了皇上的英明,又能让天下人认可,何乐而不为呢?”
鳌拜略加思索,心道这张英说的不错,本来自己刚刚宣布汤若望判处凌迟处死,却引发的地震,看起来这确实有点过了。于是恭敬地回答道:“皇上所言极是,汤若望一案,会审后重新定案,确保公正无私。”
康熙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此甚好,朕期待会审的结果能够令天下信服。另外,朕也希望能借此机会,让百姓了解地震的真相,消除恐慌。”
鳌拜闻言,心中也明白康熙的用意。他立刻应承道:“皇上英明,臣会立刻安排官员前去安抚百姓,并解释地震的原因,消除恐慌。”
康熙微微一笑,道:“好,那就交给你去办了。朕相信,只要我们君臣一心,定能共度时艰,为百姓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