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众们此时还没发现,他们已经从刚开始的平淡,慢慢的沉浸到了电影展示的故事里面。
接下来的笑点一个接着一个,等观众们看到严谨使用数学公式计算抢劫银行的成功率的时候,观众们彻底的绷不住了。
“哈哈哈,这也太搞笑了吧,你告诉我抢劫银行的成功率居然可以用公式计算出来,那要是劫匪数学不好是不是没有办法进行抢劫了?“
“大哥不好,我算了一下这次我们抢劫的成功率不高,我们还是撤退吧,想一想这种场景就想笑。“
“我数学不好,看来我天生只能当一个好人,坏人我根本不配啊。“
.............
当行长宣布“抢劫演习”开始,严谨从抽屉里掏出玩具枪的瞬间,枪身挂着的“儿童玩具”标签在特写镜头里晃了晃,整个影厅顿时爆发出哄笑。
“这姿势也太僵硬了!”有观众银幕上严谨举枪时伸直的胳膊,忍不住对身旁的同伴感叹,“像个提线木偶!”两人的对话被淹没在更大的笑声里——严谨对着空气练习抢劫台词,却被邻居大妈当成“精神失常”报警的桥段,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开始放声大笑了起来,他们此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严谨的记者,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电影观众。
随着剧情推进,严谨的“认真”逐渐从荒诞走向戳心。当他在“抢劫演习”中坚持要求警察“按流程破门”,结果被队友吐槽“你是来演习还是来抬杠”,一个个密集的笑点让观众们笑的前仰后合,尤其是一次次的神反转更是观众们笑声的爆发点。
可是他们忘了一个东西,那就是喜剧的内核往往是一个悲剧,这一点在观众们的身上慢慢的展现了出来。
当严谨在“人质”银行职员的抱怨中,依旧坚持给每个人“发”虚拟赎金的细节出现时,他忽然想起沐歌在剧本围读会上说的“认真不是傻,是另一种清醒”。此刻银幕上,严谨蹲在地上给“受伤”的同事包扎,哪怕用的是假绷带,动作也一丝不苟,影厅里的笑声渐渐低落,取而代之的是零星的抽气声——有观众被这个笨拙却真诚的细节戳中了软肋。
当所有人都以为演习该结束时,严谨却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直到被“击毙”仍举着“投降书”要求“按流程宣读”。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结局,让现场从严肃转为哄堂大笑。而片尾彩蛋中,银行同事偷偷给严谨送锦旗,上面写着“最较真劫匪——但我们爱你”,用温情反转升华笑点,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认真”的价值。
字幕滚动的音乐响起时,整个首映厅安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比开场更热烈的掌声。
张鑫等人上台致谢时,每个人的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因为从观众们的掌声中得知他们成功了。
这次那些记者们不再保持高冷,纷纷用相机记录下这些人脸上的笑容与自豪。
散场的人群里,讨论声此起彼伏。“我最喜欢严谨给同事‘发工资’那段,表面搞笑,其实是说认真对待工作的人值得尊重。”一个戴眼镜的女生对同伴说。“还有结尾那个反转,原来演习是真的考验,太妙了!”
《大赢家》的笑点并非依赖低俗段子,而是通过角色性格的极致化、情节逻辑的荒诞化,将“认真”与“敷衍”的矛盾放大,让观众在啼笑皆非中反思生活中的规则与态度——这种“笑着笑着就懂了”的喜剧内核,正是其笑点的独特魅力。
等到所有人都离去之后,只有刘天仙、胡戈等沐歌的好友还留在这里。
“这个电影有点出乎预料的好啊,肯定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没错,沐歌这次肯定是赚麻了,等下次见到他一定要狠狠地宰他一顿。“
“到时候宰沐歌的时候一定要叫上我。“
“到时候我们一起去,一个人都不能少。“
刘天仙就这样笑着看他们商量让沐歌请客的事情,内心里满是自豪。
这时候张鑫直接走了过来,笑着开口:“请你们吃饭哪还用得着以后啊,我现在就请你们去吃大餐。“
“鑫姐不用了,我们只是开个玩笑而已,而且我得回去了,明天早上还要去跑一个通告呢。“
“我们一样惨,你不知道蜜姐可是把我的公告拍的满满当当,要不是今天带我过来参加首映礼,我连一点休息时间都没有。“
“热巴你说谁呢,敢说我的坏话,我看你是真的不想休息了。“
“蜜姐~我错了,你就放过我好不好?
...........
其他人也表示这次请客吃饭就免了,张鑫一时间有些为难起来。
“可是你们今天帮了我们大忙了,要不是你们我们的首映礼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呢。怎么说也得让我请你们吃个饭,不然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这时胡戈直接站出来,“这次就算了吧,毕竟不少人的确很忙,干脆等到你们举办庆功会的时候邀请我们来参加就好了。“
“这个好,到时候我一定来。“
“到时候沐歌也应该拍完电影了,到时候可以借着机会聚一聚。“
..........
最终胡戈等人还是离开了,就连刘天仙也没有留下来。张鑫只好带着其他人一起去聚餐,为首映礼的成功举办小小的庆祝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