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前,繁星科技制作出启明3代样机并送样检测;明年1月1日,繁星科技发布启明3代手机。在此之前,要拿下入网许可证。”
众人齐声应下,纷纷起身整理文件,准备离场执行各自任务。
曲峰走在最后,忽然停下脚步:“楚总,软银若持续施压要求考察,是否要预留‘部分技术展示’的备选方案?比如只开放EdA工具的基础操作界面,隐藏核心算法模块。”
已经起身的楚千澜略作沉吟,“曲总,你那边尽量拖延软银,必要时可以让他们参观锂电池实验室、EdA工具与星象指令集研发实验室。只要不明确答应他们融资,可以随时终结谈判就行。”
曲峰握着文件的手指微微收紧,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明白,我会利用各种资源,尽量拖延时间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在按计划进行。
深蓝半导体在三天后完成所有校准调试,开始制作掩膜版,准备流片试产。
几乎每过两三天,就会有一款自主研发的芯片被生产出来样品。
在11月6日,最后的中央处理器芯片也完成了流片,成品交付到繁星科技手中。
林宇团队拿到首批芯片样品后,直接在繁星科技实验室搭建起临时调试平台。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设备连夜运转,屏幕上跳动的电流、电压曲线成为办公室最醒目的风景。
主板电路与芯片驱动同步进行测试,各种半成品的手机也快速组装成型,开始投入到调试当中。
11月9日下午,随着中央处理器驱动程序调试完毕,预示着自主设计的六款芯片,此时已经全部集成到了同一台手机上。
第二天早上,工程机完成制作,随后便是各种测试以及针对性的优化。
到了这一步,已经确定各种芯片达到了设计要求,深蓝半导体也正式开始生产45纳米制程芯片。
这一段时间,星源探索的几支芯片研发团队,都有工程师常驻深蓝半导体与繁星科技,协助生产以及调试。
另一边,几乎每隔两三天,曲峰就会与软银交换一次函件,商讨融资事宜。
软银一方给出的融资估值依旧很低,经过8次提升,也只有15亿美金而已,距离星源探索实际价值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一天,曲峰带着一份紧急函件冲进办公室:“楚总,软银那边态度突然变得强硬,要求下周必须进入星源探索考察,重点验证EdA工具与指令集的实际性能。”
楚千澜看了一眼电脑,今天是15日,星期一。
“既然如此,你就安排他们来考察,时间定在下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