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环保 院士考察(2 / 2)

这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穿着灰色中山装,手里拎着一个旧公文包,目光扫过办公楼时带着审视的意味。

楚千澜带领曲峰以及多名项目负责人下楼迎接。

沈国梁握住他的手时,掌心的温度带着常年握笔的粗糙感。“楚总真是年轻有为,星源探索成立不足两年,就能在芯片指令集领域有所突破,后生可畏。”

楚千澜侧身引路:“沈院士过誉了,我们只是在技术探索上多走了几步。请随我来,与指令集相关的数据,全都在上面。”

在走廊两侧,挂着大量专利证书的照片,沈国梁目光扫过,脚步微顿:“不到两年的时间,竟然取得如此多的专利,看来贵公司非常重视技术研发啊!”

实际上,能在这里展示的,都是已经不需要保密的专利。

像是指令集,EdA工具相关的专利,这里一项都没有。就连没有对外授权生产的锂电池技术,这里都不会展示。

楚千澜轻笑:“我们这种研发型企业,技术创新就是公司效益,研发人员就是生命,再重视都不为过!

一行人走进会议室,周明远早已将脱敏后的验证数据投影在大屏上。

动态优先级调度的演示动画被简化成不同颜色模块在流动,复杂的并行逻辑则用流程图替代了原始代码。

沈国梁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目光在大屏上缓缓移动。

当看到星象指令集的基础架构图时,他眼中兴趣渐浓:“这套模块化设计思路很新颖,将运算、存储、控制模块做了松耦合处理,比传统指令集的兼容性更强。”

周明远适时补充:“沈院士眼光独到。我们在设计时特意保留了模块扩展接口,后续可以根据不同场景,将常用功能编写成模块,纳入指令集。”

沈国梁没有接话,转而指向动态调度演示区域:“这些颜色代表什么?是任务优先级切换?”

赵立伟上前一步:“是的,不同颜色对应不同优先级的任务。星象指令集能根据实时负载自动调整调度策略,避免传统指令集常见的资源争抢问题。不过具体的算法逻辑涉及核心机密,还请谅解。”

沈国梁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也没再追问,只是拿起桌上的纸质资料翻阅。

这都是开发指令集时,用到的一些过渡性资料。

“你们的验证数据显示,同条件下星象指令集的运算效率比AR高15%?”沈国梁忽然抬头,语气带着审视。

楚千澜从容回应:“这是在特定场景下推演的测试结果,主要得益于我们优化了缓存一致性协议。

当然,指令集的实际表现还需要结合具体芯片设计,目前的数据仅供参考。”

沈国梁闻言点了点头,他也知道,星象指令集现在并没有实际应用,所有数据都只是推测。

“你们准备什么时候用星象指令集设计芯片,什么时候对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