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讨论 沈院士邮件(1 / 2)

楚千澜指尖轻叩桌面,目光在两人脸上流转,心中对他们的考量了然于胸。

周明远的低功耗嵌入式芯片项目,看似门槛不高,却能快速验证星象指令集与EdA工具的协同性,相当于为后续更复杂的芯片研发铺好了路;

而赵立伟选择的存储芯片,直指行业痛点,一旦突破,不仅能为繁星科技降低成本,更能在高端芯片领域撕开一道口子。

“你们的方向很清晰,也符合公司的布局。你们在研发过程中有什么需要,就报给曲总采购。”楚千澜话音一转,“不过,星象指令集是你们研发出来的,以后也不能彻底放手,有时间,还要考虑如何升级。”

周明远与赵立伟对视一眼,从彼此眼中看到了认可。

周明远率先表态:“楚总放心,我们团队在推进嵌入式芯片研发时,会同步记录星象指令集在实际应用中的适配问题,每两周汇总一次优化建议。毕竟指令集的迭代和芯片研发本就是相辅相成的。”

赵立伟也补充道:“存储芯片的研发涉及大量复杂运算,恰好能测试指令集在高频数据交互场景下的稳定性。

我们会重点关注缓存一致性协议和读写指令的效率,一旦发现可优化空间,会第一时间反馈。”

楚千澜微微颔首,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星象指令集的升级不能闭门造车。你们在研发中遇到的真实场景,就是最好的优化依据。

比如周工提到的低功耗需求,或许能催生出更高效的休眠指令;而赵工要面对的存储交互,也可能让动态优先级调度逻辑更完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白板上的架构图:“资金和设备方面,曲总会全力配合。我之前成立了一家半导体公司,大约明年六七月份,就可以生产180n制程的芯片。至于更先进的制程,恐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周明远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明年六七月?正好是EdA工具完成开发的时间!我们研发的芯片技术,也就能拿出成果了!

有180n产线支持,流片成本能降低不少,我们以后的研发成本能有效降低!”

赵立伟则更关注长期规划:“存储芯片的专利壁垒比想象中复杂,即便我们采用全新指令集,也不一定能全部绕过去。我们可能需要联合法务部,提前布局防御性专利,避免研发成果被侵权。”

楚千澜点头:“法务部会全程跟进,你们专注技术突破就行。记住,我们研发芯片不只是为了降低成本,更是要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

星象指令集是根基,你们的项目就是这根基上长出的枝干,必须扎得深、长得稳。”

两人齐声应道:“明白!”

楚千澜看着两人投入讨论的背影,嘴角不自觉扬起。

周明远的务实与赵立伟的长远目光,恰好形成互补。

有他们牵头,星源探索在芯片领域的布局,终于要从指令集的理论层面,落到实际研发的土壤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