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布局半导体产业(1 / 2)

邮件中,有五六家具备生产250n芯片的半导体的企业。其中罗列了各家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楚千澜只是随意扫了一眼,并没有太过在意。选择厂家这种事情,只要符合公司利益,他并不会干涉。

然而,楚千澜看到最后一家半导体企业的备注,却是若有所思。

这是一家名叫宁波中纬的半导体企业,此时正处于破产边缘,比亚笛准备出资1.7亿收购。

星源探索此时正在研发指令集与EdA工具,待到时机成熟,定然会研发自己的芯片。

而芯片生产的环节,早晚都要提上日程。否则,即便设计出先进的芯片,无法生产出来也白搭。

这倒不是楚千澜杞人忧天,而是龙国的芯片生产命脉依旧被国外把控。即便国内购买到了先进的光刻机,生产环节依旧被国外公司监控。

若是星源探索被国外芯片厂商制裁,即便国内那些半导体公司,恐怕也无法生产星源探索的芯片。

楚千澜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目光停留在“宁波中纬”的备注信息上。

但在片刻之后,便摇头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按照备注信息,比亚笛已经启动收购程序,价格都谈好了,想必距离签约已经不远,星源探索不可能在中途插一脚。

而且,宁波中纬也并不适合星源探索。他们的产线来自上世纪80年代,虽然能生产250n制程的芯片,但太过老旧,即便是白送,星源探索也不会要!

楚千澜将邮件关闭,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思绪却未从芯片生产的问题上抽离。

宁波中纬虽不适合星源探索,但这提醒了他,芯片制造环节的自主可控势在必行。

星象指令集和EdA工具的研发是为设计端破局,可若生产端始终受制于国外,终究是纸上谈兵。

“或许可以从设备入手。”他低声自语,调出女娲系统,搜索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的信息。

屏幕上滚动的条目大多是封装测试设备,光刻机、离子注入机等核心设备虽然也有,但制程都非常落后。

比如国产光刻机,只能生产650n制程的芯片,连星源探索的电源管理芯片都无法生产。

如此一来,他也只能将目光投向国外。

楚千澜输入指令,让女娲系统搜索国外资讯。荷兰的ASL、鹰酱的应用材料、泛林半导体……这些名字如同一座座大山,横亘在国产芯片制造的道路上。

“ASL的光刻机是绕不开的坎。”他扫视屏幕上弹出的数据。

最先进的光刻机售价高达上亿美元,且对购买方有严格的资质审查。如同星源探索这样的龙国企业,很难获得购买资格。

女娲系统突然弹出一条提示:“检测到汉斯某半导体设备厂商,有二手深紫外光刻机待售,制程可达90n,报价2300万欧元。”

楚千澜眼中闪过一丝亮光,180n制程虽然不算顶尖,但足以满足星源探索现阶段的芯片生产需求,甚至能支撑未来几年的研发。

最终,他还是摇了摇头,断开与女娲系统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