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耗费半年才找到两处逻辑冲突!”赵立伟的声音带着惊叹,“女娲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了23处,真是不可思议!”
楚千澜解释,“有些事情,人是无法与机器比较的。”
此时,LEd大屏上已经罗列出所有指令的功能,作用以及优缺点。
但楚千澜并不满意,他继续下达指令,“从网络上寻找其他类型的指令集,并做相同的分析。”
女娲系统的虚拟大脑再次加速运转,屏幕上的数据流愈发密集。几分钟后,IpS、RISc等多种指令集的拆解结果陆续呈现,每条指令都被精准标注功能、执行效率及兼容性问题。
“IpS指令集浮点运算模块优化空间达21%,”电子音机械地播报,“RISc模块化设计存在接口冗余,整合后可提升15%指令执行速度……”
周明远推了推眼镜,惊叹道:“这些分析精准度远超行业报告。”
赵立伟则盯着AR与RISc-V的对比图表:“女娲系统能自动识别不同架构的底层逻辑共性,这为新指令集兼容多平台提供了思路。”
楚千澜并没有停下来,而是接连不断的发出命令:“根据每条指令的作用进行分组,分析每个功能组的重要程度!”
……
“解析所有运算组中的指令,将所有功能罗列出来!”
……
“以合理的结构重新整合运算组功能,使其尽可能的简洁与全面!”
……
“以相同的方法解析存储组。”
……
随着楚千澜下达一条条指令,LEd大屏上的数据流如潮水般翻涌,指令集的功能模块被不断拆解、重组、优化。
被打开的文档越来越多,布满了几乎整个大屏。
到最后,所有文档全部关闭,最终只留下女娲系统整理后的一个文档。
楚千澜只是扫了一眼,就知道文档中的内容与自己想象的差不多。
在一个月前,他就开始将部分星象指令集写出来,并传输到女娲系统当中。
他的目的,就是让女娲系统整理出来的结果与星象指令集相似。而此时,他的目已经达到。
楚千澜指着大屏上的文档,对周明远和赵立伟道:“这就是人工智能总结出的新指令集基础框架,稍后发到你们的邮箱,咱们今天回去研究一下,明天再讨论需要改进的地方。”
周明远和赵立伟仿佛没有听到楚千澜的话,他们凑近大屏幕,快速研读文档内容。越看,两人脸上的震惊之色越浓。
“这框架……太精妙了!”周明远忍不住惊叹,“它既吸收了AR的精简高效,又借鉴了x86的兼容性优势,还规避了其他指令集的诸多缺陷。”
赵立伟点头附和:“尤其是运算组的整合,逻辑清晰,冗余度极低,执行效率恐怕能提升不少。”
楚千澜微微一笑:“这只是女娲整合出的基础框架,肯定还有不足之处。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找出其中不足,并将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