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抬旗(1 / 2)

南书房的檀香燃至尾声,康熙望着案上胤禩昨日留下的奏疏——上面详细写着西北军田开垦的具体章程,连每亩地的种子用量、预期收成都说得一清二楚,字里行间满是务实。他指尖轻轻拂过纸页,想起前日胤禩直言贪腐时的坦诚,想起他在西北带兵时的沉稳,心中渐渐有了一个决定。

“李德全。”康熙开口,声音平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守在殿外的李德全连忙进来,躬身行礼:“老奴在。”

“传朕旨意,召宗人府令、礼部尚书即刻来南书房见驾。”康熙放下奏疏,目光望向窗外,“再让人去查,胤禩生母良妃卫氏的旗籍档案,一并取来。”

李德全心中一动——良妃娘娘是辛者库出身,旗籍低微,万岁爷突然查她的档案,莫不是有什么要紧事?他不敢多问,连忙躬身应下,快步去传旨。

半个时辰后,宗人府令与礼部尚书一同来到南书房。两人行礼过后,康熙开门见山:“今日召你们来,是有一事要议——胤禩在西北立大功,平定科布多之围,生擒准噶尔重臣,为大清稳固了西北边境。朕念其有功,也念及其母良妃卫氏多年恭谨,欲将卫氏一族从辛者库抬入正黄旗满洲,你们说说,该依何礼制办理?”

这话一出,阿尔泰与陈元龙都愣住了。辛者库属包衣籍,地位低下,历来只有包衣因军功或帝后恩宠抬入八旗,从未有皇子生母从辛者库直接抬入正黄旗满洲的先例。阿尔泰定了定神,躬身回道:“回皇上,抬旗之事,历来依‘恩抬’‘功抬’两类。恩抬多为帝后近侍、宗室姻亲,需经宗人府核查谱系,礼部拟定仪注;功抬多为立有军功者,需凭军功文书备案。良妃娘娘既非军功出身,又属辛者库籍,此事……暂无先例可循。”

康熙早料到他们会有顾虑,淡淡开口:“无先例,便依制定例。胤禩之功,足以抵卫氏籍之低微。你们只需按最高规格的恩抬礼制来办,先查卫氏一族的谱系,确保无错漏;再拟定抬旗的仪注,需昭显恩荣,也需合规矩。”

陈元龙连忙躬身:“皇上圣明。臣以为,抬旗仪注可分三步:第一步,由宗人府出具‘抬旗文书’,写明抬旗缘由、从籍与入籍,加盖宗人府大印,呈皇上御览;第二步,派礼部官员携文书前往良妃娘娘的母家,宣读圣旨,将其族籍档案从辛者库迁出,归入正黄旗满洲佐领;第三步,在良妃娘娘的陵寝前举行祭告仪式,告知先人抬旗之事,以显恩宠。”

阿尔泰补充道:“回皇上,宗人府核查谱系时,需确认卫氏一族的丁口数量、现任官职,避免有漏报、错报。另外,抬旗后,其族人可按正黄旗满洲的品级享受待遇,比如子弟可入官学、可参加八旗科举,这些都需在文书中注明,以便各部门照办。”

康熙点头:“就按你们说的办。文书需三日内核妥,仪注需详细周全,不得有半分疏漏。另外,此事需告知胤禩,让他知晓朕的心意。”

“臣等遵旨!”两人齐声躬身,退出南书房。

次日一早,李德全便捧着康熙的旨意,来到胤禩的贝勒府。胤禩正在书房整理西北的军报,听闻李德全来了,连忙迎出来。

“八爷,老奴给您道喜了!”李德全笑着上前,双手奉上圣旨,“万岁爷念您在西北立功,又念及良妃娘娘恭谨贤淑,特下旨将良妃娘娘一族从辛者库抬入正黄旗满洲,这可是天大的恩荣啊!”

胤禩接过圣旨,手指微微颤抖。他展开一看,上面清晰写着“良妃卫氏一族,着从辛者库抬入正黄旗满洲,钦此”,字迹是康熙的亲笔,力透纸背。他猛地想起母亲在世时的模样——母亲出身辛者库,虽被封为良妃,却始终因籍低微而自卑,连宫宴都很少参加,如今皇阿玛竟为了他,给母亲抬旗,还抬入了上三旗的正黄旗满洲!

“八爷,您这是……”李德全见他眼眶泛红,连忙递上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