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新旧力量交替、道基初塑的关键时刻,赵南的心神因这剧烈的蜕变而微微激荡,一段深藏的、关于“灵液”本质的记忆,不受控制地浮现出来。那并非一人的话语,而是一次在宗门传法堂,由一位白发苍苍的筑基后期师兄主持的论道小会。
***
传法堂偏殿,檀香袅袅。十余位炼气巅峰、准备冲击筑基的弟子围坐,主持论道的是一位面容和蔼、气息沉厚的筑基后期师兄,姓王。
一位面容稚嫩、眼神急切的年轻弟子率先提问:“王师兄,弟子愚钝,始终不解,这灵力化液,究竟难在何处?为何无数师兄师姐皆卡在此关?”
王师兄温和一笑,徐徐道:“问得好。你可知,寻常河水与百炼精钢,皆源于金石,其质何异?”
那弟子一愣:“这……一是流水,一是坚钢,自是锤炼之功不同。”
“然也。”王师兄颔首,“灵气化液,亦是此理。非是简单压缩,而是质变!需以莫大毅力与心神为锤,以功法为火,百般锤炼,去芜存菁,褪其虚浮,取其精粹,方能将无形无质之气,化为沉重灵动之液。此过程,如同凡铁百炼成钢,其间艰辛,非亲历者难以体会。”
另一位年纪稍长的弟子皱眉接口:“王师兄,我曾听闻,灵液品质亦有高下之分,可是真的?”
“自然。”王师兄神色严肃了几分,“初成的液态灵力,其精纯度、凝实度,直接关系到未来道基的稳固与潜力。同样是灵湖,有人的如清泉透彻,有人的却浑浊不堪;有人的如汞液沉重凝练,有人的却稀疏如水。这其中的差距,在筑基初期或许不明显,但越到后期,尤其是结丹之时,便是天壤之别!故而,冲击筑基时,切不可贪快,务必求稳求纯,尽可能多地炼化灵气,夯实基础。”
此时,坐在角落、一直沉默聆听的赵南(那时他还是炼气期)忍不住开口问道:“王师兄,那如何才能凝聚出更精纯的灵液?除了功法与毅力,可有其他窍门?”
王师兄赞许地看了赵南一眼:“这位师弟问到了关键。除却自身修为根基,冲击时的‘决心’与‘心境’至关重要。心中若有迟疑、畏惧,灵力便难以纯粹凝练。须有一往无前、坚信自身必成的道心!此外……”
他略一沉吟,声音压低了几分:“据传,某些天地灵物,或是特殊的丹药,亦能在化液之时,起到些许纯化、稳固之效。但这等外物,可遇不可求。我等普通弟子,还是当以锤炼自身为根本。”
当时,另一位心高气傲的弟子闻言,不屑地哼了一声:“外力终究是小道!我辈修士,自当凭借自身之力,凝聚无上道基!借外物纯化,岂非落了下乘?”
王师兄并未动怒,只是淡淡一笑,语重心长道:“师弟有此志气,甚好。然仙路漫漫,机缘亦是实力的一部分。若能得之,善用之,并非耻辱。只需记住,外物为辅,自身为主,莫要本末倒置即可。譬如无人会因炼丹师借助地火丹炉而成丹,便认为其丹道不值一提。力,在人借,而非物主。”
***
回忆的画面渐渐淡去,王师兄那“力,在人借,而非物主”的话语,却如同洪钟大吕,与之前丹堂大长老的“借力”之论相互印证,在他心中回荡不息。
“去芜存菁,褪其虚浮,取其精粹……”
“决心与心境……”
“力,在人借……”
赵南的道心在这一刻变得无比通透。他不再去思考玉佩的帮助是否取巧,也不再焦虑灵液汇聚的速度是快是慢。
他的全部心神,彻底沉入那片正在不断扩大的微小灵湖之中。
他以自身意志为锤,以功法为火,以那尚未完全炼化的筑基丹药力为薪柴,以玉佩之力为护持,全心全意地引导、锤炼、凝聚着每一滴新生的液态灵力。
他追求的不再是简单的“化液成功”,而是尽可能的“精纯”与“凝练”!
过程依旧缓慢而痛苦,液态灵力的汇聚,如同沙漏积沙,一点一滴,汇聚着脱胎换骨的力量。
那片微小的灵湖,在痛苦与坚持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缓地、却是坚定不移地扩大着,变得越发深邃,越发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