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长老赞誉(1 / 2)

广场上的人群逐渐散去,喧嚣如潮水般退却,只留下满地狼藉和空气中尚未完全平息的灵力波动,述说着方才那场小比的激烈。获得奖励的前十名弟子大多仍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与兴奋之中,三五成群,彼此祝贺,交换着观看比赛的心得,或是热切地讨论着刚刚到手的丹药、法器,规划着它们将如何助力自己的修行之路。

赵南被程稳、陆尘、樊妙晴等好友围在中间。程稳蒲扇般的大手用力拍着赵南的肩膀,哈哈大笑道:“好小子!真给俺们长脸!第二啊!那可是筑基丹!还有上品法器!俺老程以后出去吹牛都有资本了!”他嗓门洪亮,引得周围不少弟子侧目,目光中多是善意的好奇与羡慕。

陆尘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言简意赅地道:“打得不错。”他身为炼体修士,更能看出赵南在战斗中对身体力量和灵巧运用的精妙之处。

樊妙晴则眨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赵南小心收好的那个青色玉瓶,小声问道:“赵师兄,这就是筑基丹吗?真的好强大的药力,隔这么远我都感觉灵气扑鼻呢。”她身旁几只精心饲养的玉蜂似乎也被吸引,绕着赵南嗡嗡飞舞。

苏婉儿那边也同样被几位相熟的女修围住,笑语嫣然,享受着魁首的荣耀与风光。她偶尔抬眼看向赵南这边,两人目光相遇,皆是会心一笑。那份共同的秘密和深厚的情谊,在喧闹的人群中自成一片宁静的天地。

赵南一边应付着朋友们的热情,一边小心地将玄龟盾和筑基丹玉瓶收入储物袋中。他的心情同样激荡,但相较于纯粹的兴奋,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清晰规划。筑基丹到手,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利用它成功筑基,才是接下来的关键。他深知怀璧其罪的道理,尤其是秦师兄那阴冷的目光如芒在背,提醒他不可有丝毫懈怠。

就在这喧闹与喜悦的氛围中,一个沉稳而威严的声音并不如何响亮,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的嘈杂,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

“赵南。”

声音来自高台之上。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主持小比的刑堂长老并未离去,而是负手立于台前,目光正落在人群中的赵南身上。那位一直端坐中央、神色严肃的清虚长老也已起身,站在刑堂长老身侧,同样目光平和地看了过来。

刹那间,以赵南为中心,周围迅速安静下来。所有弟子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目光在长老和赵南之间来回移动,充满了惊讶、好奇与敬畏。长老亲自点名,这可是极为罕见的殊荣!

赵南心中也是一凛,连忙排众而出,快步走到高台之下,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礼:“弟子赵南,拜见清虚长老,刑堂长老。”他心跳微微加速,不知长老突然点名所为何事,但观其神色似乎并非坏事。

刑堂长老面容肃穆,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能直视人心。他并未立刻让赵南起身,而是用那沉稳的声音缓缓开口,每一个字都清晰地回荡在寂静的广场上:

“本届小比,尔表现颇佳。于混战之中,能于围攻之下沉心静气,稳守待机,足见心性沉稳,非是那等遇事便慌慌张张、自乱阵脚之徒。”

他的声音不高,却自带一股威严,仿佛在宣读某种判决,又像是在进行一场公开的考较。台下弟子无不凝神静听,尤其是那些参与了围攻赵南的弟子,更是面露惭色或后怕。

刑堂长老继续道:“临敌之际,战术运用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知自身所长,亦明自身所短,能以己之长,克敌之短。符箓、法术、御剑之术,信手拈来,配合无间,而非一味蛮干硬拼,此乃智者所为。”

这番评价可谓极高,直接点出了赵南在战斗中展现出的最大优点——不是绝对的力量碾压,而是智慧与实力的结合。不少弟子闻言陷入沉思,回想赵南的战斗,确实如此,总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化解危机,甚至反败为胜。

“至于关键时刻…”刑堂长老的声音微微一顿,目光似乎若有深意地扫过赵南,又仿佛不经意地瞥了一眼不远处神色不太自然的凌岳,以及亭亭玉立的苏婉儿,“…那份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之能,更是难得。修仙之路,非是擂台较技,有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勇,但知何时该进,何时该退,何时该合力,何时该藏锋,更是大智慧。于此一点,尔…做得不错。”

这话听起来是对他果断与苏婉儿联手先对付最强对手凌岳的肯定,但赵南却心中猛地一跳,感觉长老那锐利的目光似乎早已看穿了他与苏婉儿最后那场“默契”比试的真相。那句“审时度势”、“知该进该退”、“藏锋”,似乎意有所指,一语双关。他背后不禁微微渗出些冷汗,头垂得更低,恭声道:“长老谬赞,弟子愧不敢当。”

刑堂长老似乎没有在意他的谦辞,最后总结道:“综而言之,尔之心性、战术、决断,皆远超同侪。灵根资质虽非绝顶,然大道漫漫,根骨仅为起点,心性与智慧方能决定尔最终能走多远。”

他说到这里,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肯定与期望,传遍了整个广场:“勤加修炼,戒骄戒躁,稳固根基,假以时日,前途不可限量!望尔好自为之,莫要辜负宗门厚望!”

“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