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机比王钦预想的来得更快。
通过陈海洋表哥的路子,王钦终于联系上了一个跑杭州-沈阳线的小型“倒爷”团伙。领头的是个姓胡的浙江人,精瘦干练,眼神里透着生意人的精明。
王钦没有亲自出面,而是通过陈海洋居中传话,提出了合作方案:王钦提供东北那边的收货人(赵大军)和杭州的销售渠道信息,并负责鉴定电子产品的质量(发挥专业优势),胡老板负责运输和资金垫付(首批),利润三方分成(王、陈表哥、胡)。
胡老板起初对王钦这个学生娃并不信任,但听到他对电子产品型号、价格、优劣说得头头是道,甚至能指出当前市场上哪些是精仿货,哪些是港台水货,心里便信了几分。又考虑到陈海洋表哥在铁路系统的关系,最终同意先小批量试水一次。
王钦立刻给赵大军拍了电报,汇去一笔钱,让他尽快在东北寻找合适的货源:人参、鹿茸、木耳等山货,要求品相好、价格优。
同时,他在杭州这边,让吴建国紧盯几个主要的电子产品黑市和华侨商店门口,摸清电子表、计算器的实时行情和真假鉴别要点。
半个月后,胡老板的人带着一批东北山货抵达杭州。王钦通过吴建国发展的下线,很快将这批货加价出手,利润可观。
胡老板见回款迅速,信心大增。
接下来,轮到王钦展现价值了。他让胡老板将卖山货的钱,全部购入一批香港过来的电子计算器。这种函数计算器,当时在国内属于高科技产品,价格昂贵,供不应求,利润极高,但水也很深,容易买到次品或假货。
王钦亲自去验货。他利用所学的知识,仔细检查电路板、显示屏、按键手感,准确地从一批货里挑出了质量最稳定、性价比最高的几个型号。
胡老板将信将疑地将这批计算器发往沈阳。
几天后,沈阳传来消息:计算器被一抢而空!利润比山货高了足足三倍!而且因为质量好,回头客众多!
胡老板彻底服气了,主动提出加大合作规模,并将分成比例向王钦倾斜。
南北贸易的通道,终于被王钦成功打通!
虽然每次交易的规模还不大,但频率高,利润稳定,为王钦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水。他在杭州的生活费完全自理,甚至还能攒下不少。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合作,他确立了自己在这个小圈子里的“技术权威”和“信息核心”地位。胡老板甚至提出,以后遇到拿不准的电子货物,都要请王钦“掌眼”,并愿意支付咨询费。
王钦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知道,倒买倒卖终非长久之计,而且风险会越来越大。他需要建立自己的实体。
他把目光投向了维修和组装。
当时,国内电子产品维修市场混乱,收费高,技术差。很多进口设备坏了找不到人修,或者被漫天要价。
王钦敏锐地看到了其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