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79章 魏齐争衡与南齐国殇

第179章 魏齐争衡与南齐国殇(2 / 2)

北魏镇南将军王肃攻打义阳,裴叔业率领五万兵力包围涡阳,以救援义阳。北魏南兖州刺史、济北人孟表驻守涡阳,粮食耗尽后,只能吃草木的皮叶。裴叔业将斩杀的北魏士兵的尸体堆积起来,高达五丈,以此向城内示威;另外派遣军主萧璝等人攻打龙亢,北魏广陵王元羽率军救援。裴叔业领兵迎击元羽,大败北魏军队,追击并缴获了元羽的符节。孝文帝派遣安远将军傅永、征虏将军刘藻、代理辅国将军高聪等人援救涡阳,都受王肃调度。裴叔业迎击,大败北魏援军,高聪逃奔悬瓠,傅永收拢溃散的士兵缓慢退回。裴叔业再次出战,共斩杀北魏士兵一万余人,俘虏三千余人,缴获的器械、牲畜、财物数以千万计。孝文帝下令将三位将领锁拿至悬瓠。刘藻、高聪被免去死罪,流放到平州;傅永被削夺官爵;王肃被降为平南将军。王肃上奏请求再次派遣军队救援涡阳,孝文帝回复说:“看你的意思,必定是因为刘藻等人刚刚战败,所以难以再次进军。我如今少分兵力则不足以制服敌军,多分兵力则京城的禁卫部队会出现空缺,你仔细谋划吧。义阳能守住就守住,不能守住就放弃;如果丢失涡阳,就是你的过错。”王肃于是解除对义阳的包围,与统军杨大眼、奚康生等人率领步兵、骑兵十余万援救涡阳。裴叔业见北魏军队兵力强盛,连夜率领军队撤退;第二天,士兵溃散奔逃,北魏军队追击,杀伤的南齐士兵不计其数。裴叔业返回并据守涡口。

起初,北魏中尉李彪,出身孤寒微贱,朝中没有亲戚援助;最初游历代都时,因清渊文穆公李冲喜爱贤才,便倾心依附于他。李冲也看重他的才华学识,对他礼遇优厚,将他推荐给孝文帝,并且在朝中为他宣扬声誉,无论公事私事都极力引荐。等到李彪担任中尉后,弹劾官员不避皇亲国戚,孝文帝认为他贤明,将他比作汉代的汲黯。李彪自认为得到君主的赏识,因此不再依赖李冲,开始渐渐疏远他,只是在公共场合整理衣袖表示礼貌而已,不再有敬重的意思,李冲心中逐渐怨恨他。

等到孝文帝南下征伐,李彪与李冲以及任城王元澄共同掌管留守事务。李彪性格刚愎豪放,意见常常与他人相悖,多次与李冲发生争执,而且声色俱厉;自认为身为执法官员,无人能弹劾自己,处理事务大多独断专行。李冲忍无可忍,于是搜集李彪以往的过失罪恶,将他囚禁在尚书省,上奏弹劾李彪“傲慢无礼,肆意逾越法度,在宫中乘坐马车,私自取用官府木材,擅自乘坐皇帝专用的黄色车驾,毫无畏惧。臣已召集尚书以下、令史以上官员在尚书省大堂,将李彪的罪状告知他,审问虚实,李彪全部认罪。请求根据所查事实免去李彪的官职,交付廷尉治罪。”李冲又上奏说:“臣与李彪相识以来,已有近二十年。起初见他才华出众、学识渊博,议论刚正不阿,愚臣确实认为他是出类拔萃、公正清廉之人。后来逐渐发现他为人严酷急躁,但仍认为益处多于损害。自从陛下南下以来,李彪兼任尚书,日夜共事,才知道他专横跋扈、肆无忌惮,抬高自己、轻视他人;听他的言辞如同古代忠诚宽厚的贤才,考察他的行为实为天下奸佞残暴之徒。臣与任城王卑躬屈膝、委屈自己,如同温顺的弟弟侍奉凶暴的兄长,他所想要的,即使不合情理,也无不顺从。依据事实核查,都有确凿证据。如果臣所列罪状属实,应当将李彪处死在北方荒野,以清除扰乱朝政的奸贼;如果臣的弹劾没有证据,应当将臣流放到四方边远之地,以平息谗言诬告。”李冲亲手撰写奏表,家人都不知情。

孝文帝阅览奏表后,叹息惆怅许久,说:“没想到留守朝廷竟然发生这样的事!”接着又说:“李彪可以说是骄傲过分了,但仆射(李冲)也有些意气用事。”黄门侍郎宋弁一向怨恨李冲,而与李彪是同州老乡,关系友好,暗中为李彪周旋。有关部门判处李彪死刑,孝文帝宽恕了他,只是将他除名为民。

李冲向来性情温和宽厚,但在逮捕李彪时,亲自列举李彪前后的过失,怒目圆睁、大声呵斥,摔砸桌案,御史们都趴在地上,反绑双手请罪。李冲肆意辱骂李彪,随后突发狂病,神情恍惚,言语错乱,时常扼腕大骂,呼喊“李彪小人”,医药都无法医治,有人认为是肝气破裂,十几天后便去世了。孝文帝为他痛哭,悲伤不已,追赠他为司空。

李冲勤勉机敏、精力充沛,长期担任重要繁忙的职务,公文案卷堆积如山,他整日处理事务,从未厌倦,政绩卓着,年仅四十岁头发就变白了。他有兄弟六人,出自四位母亲,少年时常常发生争执。等到李冲显贵后,将自己的俸禄赏赐都与兄弟们共享,彼此变得和睦融洽。然而他常常引荐同族姻亲,私下授予官职爵位,全家每年的俸禄超过一万匹绢帛,当时的人因此轻视他。

孝文帝任命彭城王元勰为宗师,下诏让他监督考察皇室宗室,有不遵从教化的人就上报。

夏季,四月,甲寅日(初三),南齐改年号为永泰。

大司马、会稽太守王敬则,自认为是高帝、武帝时期的旧将,必定不能自安。明帝虽然表面上对他礼遇优厚,但内心却猜忌防备,多次派人询问王敬则的饮食情况和身体状况。得知他年老体衰,且居住在京城内地,才稍微放宽了心。两年前,明帝派遣领军将军萧坦之率领五百名宫中卫士前往武进陵,王敬则的儿子们都在京城,担忧恐惧却无计可施。明帝得知后,派遣王敬则的长子王仲雄入宫安慰他们。

王仲雄擅长弹琴,明帝将蔡邕的焦尾琴借给他。王仲雄在皇帝面前弹奏《懊憹歌》,唱道:“常叹负情侬,郎今果行许。”(常抱怨你是负心人,如今果然如你所愿。)又唱道:“君行不净心,那得晋人题!”(你行事心怀不轨,怎能得到晋人的题咏!)明帝听后更加猜忌惭愧。

明帝的病情多次危重,于是任命光禄大夫张瑰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配置兵力和辅佐官员,以秘密防备王敬则。朝廷内外传言,将会有异常的人事变动。王敬则听到后,私下说:“东边如今有谁,只是要算计我罢了;东边又岂是容易算计的!我终究不会接受金罂!”金罂,指的是毒酒。

王敬则的女儿是徐州行事谢朓的妻子,王敬则的儿子、太子洗马王幼隆派遣正员将军徐岳把谋反的打算告知谢朓,说:“如果计划一致,就前往报告王敬则。”谢朓逮捕了徐岳,派人骑马迅速上奏朝廷。王敬则的城局参军徐庶,家在京口,他的儿子秘密把消息告诉了徐庶,徐庶又告知了王敬则的五官掾王公林。王公林是王敬则的同族侄子,向来受到信任重用。王公林劝说王敬则立即上奏朝廷,主动请求赐儿子死罪,然后独自乘船连夜返回京城。王敬则让司马张思祖起草奏表,不久又说:“如果这样做,我的几个儿子在京城,按理说应该有消息传来,暂且忍耐一夜再说。”

当天夜里,王敬则召集手下文武官员玩樗蒲游戏,对众人说:“你们各位想让我采取什么计策?”没人敢先回答。防阁丁兴怀说:“大人您只能起兵谋反了!”王敬则没有回应。第二天清晨,王敬则召见山阴县令王询、台传御史钟离祖愿,他横刀叉腿而坐,询问王询等人:“征发壮丁能得到多少人?府库中现在有多少钱财物资?”王询说“县里的壮丁仓促之间无法召集”;钟离祖愿说“府库中的物资大多还没上缴入库”。王敬则大怒,准备把他们拉出去斩首,王公林又劝谏说:“任何事情都可以后悔,唯独谋反这件事不能后悔;大人您难道不再考虑考虑!”王敬则朝他脸上吐口水,说:“我做事,跟你这小子有什么关系!”丁卯日,王敬则起兵反叛,召集部众,发放武器铠甲,两三天内就出发了。

前中书令何胤,辞官后隐居在若邪山,王敬则想劫持他担任尚书令。长史王弄璋等人劝谏说:“何令志趣高洁,必定不会顺从;如果不顺从,就应该杀死他。举大事之前先杀害有名望的贤才,事情必定不会成功。”王敬则这才作罢。何胤是何尚之的孙子。

庚午日,北魏征调各州郡的兵力二十万人,约定八月中旬在悬瓠集结。

北魏赵郡灵王元干去世。

齐明帝得知王敬则反叛,立即下诏逮捕了王幼隆以及他的哥哥、员外郎王世雄、记室参军王季哲、弟弟太子舍人王少安等人,将他们全部处死。王敬则的长子、黄门郎王元迁率领一千人在徐州攻打北魏,明帝下令徐州刺史徐玄庆杀死他。前吴郡太守、南康侯萧子恪,是萧嶷的儿子,王敬则起兵时,以拥戴萧子恪为名;萧子恪逃走,不知去向。始安王萧遥光劝说明帝把高帝、武帝的子孙全部诛杀,于是明帝将所有王侯召入宫中。晋安王萧宝义、江陵公萧宝览等人被安置在中书省,高帝、武帝的孙子们被安置在西省,明帝下令每人只能跟随两名随从,超过规定人数就按军法处置;年幼的王侯与乳母一同入宫。当天夜里,明帝命令太医煮了两斛椒酒,都水官准备了几十具棺材,约定三更时分,将他们全部杀死。萧子恪光着脚亲自返回宫中,二更时分抵达建阳门,递上紧急奏表。此时约定的时刻已到,但明帝却睡着了没有醒来,中书舍人沈徽孚与明帝亲近的侍从单景隽共同谋划,暂且延缓这件事。不久,明帝醒来,单景隽上奏说萧子恪已经到了。明帝惊讶地问:“还没杀吗?还没杀吗?”单景隽详细禀报了情况。明帝拍着床说:“萧遥光差点误了大事!”于是赏赐王侯们饮食,第二天,把他们全部送回府第。任命萧子恪为太子中庶子。萧宝览是萧缅的儿子。

王敬则率领一万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渡过浙江。张瑰派遣三千士兵在松江抵御王敬则,士兵们听到王敬则军队的鼓声,一下子就溃散逃走了,张瑰放弃郡城,逃到民间躲藏起来。王敬则凭借旧将的身份起兵,百姓们扛着竹篙、拿着铁锹,跟随他的人有十余万;抵达晋陵时,南沙人范修化杀死县令公上延孙,响应王敬则。王敬则抵达武进陵口,痛哭着渡过。乌程人丘仲孚担任曲阿县令,王敬则的前锋突然赶到,丘仲孚对官吏百姓说:“叛贼虽然乘胜而来,气势锐利,但都是乌合之众,容易离散。现在如果收缴船舰,凿开长冈埭,放干沟渠里的水来阻断他们的去路,能滞留他们几天,朝廷的军队必定会赶到,这样一来,大事就可以成功了。”王敬则的军队赶到时,恰逢沟渠干涸,果然滞留无法前进。

五月,壬午日,明帝下诏命令前军司马左兴盛、后军将军崔恭祖、辅国将军刘山阳、龙骧将军、马军主胡松在曲阿长冈修筑营垒;任命右仆射沈文季为持节都督,驻守湖头,防备京口方向的道路。崔恭祖是崔慧景的宗族子弟。王敬则猛攻左兴盛、刘山阳两座营垒,朝廷军队抵挡不住,想要撤退,但包围圈打不开,只能拼死作战。胡松率领骑兵从背后突袭,王敬则手下的平民士兵没有武器,都惊慌溃散。王敬则的军队大败,他想找马再次进攻,却找不到,崔恭祖将他刺倒在地,左兴盛军中的门客袁文旷砍下了他的首级。乙酉日,王敬则的首级被传送到建康。当时明帝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王敬则仓促在东边起兵,朝廷上下震动恐惧。太子萧宝卷让人爬上屋顶,望见征虏亭失火,以为王敬则的军队到了,便急忙收拾行装想要逃走。王敬则听说后,高兴地说:“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策,想来你们父子也只能逃跑了!”这是当时人们讥讽檀道济躲避北魏军队的话。王敬则起兵时,声势十分浩大,却仅过了几天就失败了。

朝廷军队讨伐王敬则的党羽,晋陵百姓因依附王敬则而应被处死的人很多。太守王瞻上奏说:“愚昧的百姓容易被煽动,不值得用严厉的刑法穷追不舍。”明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因此得以保全性命的人有上万。王瞻是王弘之的曾孙。

明帝奖赏谢朓的功劳,升任他为尚书吏部郎。谢朓上奏表三次推辞,明帝没有同意。中书省的官员疑惑谢朓的官职还没到可以推辞的级别,国子祭酒沈约说:“近代以来,小官推辞的情况很少,于是形成了惯例。谢吏部这次被破格提拔,他的推辞另有深意。推辞体现的是人情世故,与官职大小有什么关系呢!”谢朓的妻子常常怀揣刀子想杀死谢朓,谢朓不敢与她相见。

秋季,七月,北魏彭城王元勰上奏,请求把自己一年的封国赋税、官职俸禄和亲信的抚恤费用,全部捐献出来补充军国开支。孝文帝下诏说:“割舍自身利益保全国家,道理深远。官职俸禄就停止捐献吧,封国赋税和亲信抚恤费用准许捐献三分之一。”壬午日,孝文帝又下诏削减皇后私人府库的一半财物,六宫妃嫔、五服以内的皇室亲属的供给抚恤也减半,在军队服役的人员削减三分之一,用节省下来的财物供给军队赏赐。

癸卯日,齐明帝任命太子中庶子萧衍为雍州刺史。

己酉日,齐明帝在正福殿去世。遗诏说:“徐孝嗣可以重申之前的任命(开府仪同三司)。沈文季可任左仆射,江祏可任右仆射,江祀可任侍中,刘暄可任卫尉。军政事务可以委托给太尉陈显达;朝廷内外各种事务,无论大小,都委托给徐孝嗣、萧遥光、萧坦之、江祏,重大事务与沈文季、江祀、刘暄共同商议。心腹重任可以委托给刘悛、萧惠休、崔慧景。”

明帝性格猜忌多疑,很少外出,最终也没有举行过郊祭上天的仪式。他又深信巫师,每次外出前都要先占卜吉凶。想往东去却声称往西,想往南去却声称往北。起初生病时,他把消息隐瞒得很严密,仍然照常处理政务。过了很久,他下令在台省的文书档案中寻找白鱼来做药,外面的人才知道他生病了。

太子萧宝卷即位。

八月,辛亥日,北魏太子元恪从洛阳前往悬瓠朝见孝文帝。

壬子日,南齐奉朝请邓学率领齐兴郡投降北魏。

孝文帝入侵南齐时,派遣使者征调高车部落的军队。高车人畏惧远征,拥戴袁纥树者为首领,一同向北反叛。孝文帝派遣征北将军宇文福讨伐,宇文福大败而回,因此被罢官。孝文帝又任命平北将军、江阳王元继为都督北讨诸军事,率军讨伐高车,从怀朔以东的地区都受他调度指挥,同时代理镇守平城。元继是元熙的曾孙。

八月,南齐将明皇帝(明帝)安葬在兴安陵,庙号高宗。东昏侯萧宝卷厌恶明帝的灵柩停放在太极殿,想尽快下葬。徐孝嗣坚决反对,才得以延缓一个多月。东昏侯每次哭丧时,都说喉咙痛。太中大夫羊阐入宫哭吊,他没有头发,痛哭时身体俯仰晃动,头巾掉落在地上。东昏侯停止哭泣,大声大笑,对身边的人说:“秃鹫哭来了!”

九月,己亥日,孝文帝得知南齐高宗去世的消息,下诏称“按礼制不应讨伐有丧事的国家”,于是率军返回。庚子日,孝文帝下诏北伐高车。

孝文帝病重,十天都没有接见侍从大臣,身边只有彭城王元勰等几个人。元勰在内亲自照料医药,在外总管军国事务,朝廷内外秩序井然,没有人有异议。右军将军、丹阳人徐謇擅长医术,当时在洛阳,孝文帝紧急召见他。徐謇抵达后,元勰哭着握住他的手说:“您如果能治好皇上的病,必定会得到意外的赏赐;如果不能,就会有不可预测的诛杀。这不仅关系到你的荣辱,还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元勰又秘密在汝水岸边筑起祭坛,依照周公的旧例,祭祀天地和显祖,请求用自己的生命代替孝文帝。孝文帝的病情有所好转,丙午日,从悬瓠出发,驻扎在汝水岸边,召集文武百官,让徐謇坐在上座,称赞他的功劳,任命他为鸿胪卿,封金乡县伯,赏赐一万缗钱;各位藩王另外赠送的财物,每人不少于一千匹绢帛。

冬季,十一月,辛巳日,孝文帝前往邺城。北魏江阳王元继上奏说:“高车人愚昧顽固,为逃避劳役而反叛,如果把他们全部追捕诛杀,恐怕会引发更大的骚乱。请求派遣使者,到各个镇分别核查,斩杀为首的一人,其余的人加以安抚。如果有人后悔醒悟愿意服役,就立即让他们赶赴军队。”孝文帝下诏批准了他的请求。于是反叛的高车人大多主动归附。元继先派人安抚劝说袁纥树者,袁纥树者逃入柔然,不久又后悔了,率领部众出来投降。孝文帝称赞元继说:“江阳王可以担当大任。”十二月,甲寅日,孝文帝从邺城班师回朝。

林邑王范诸农入朝觐见南齐,在海上遇到大风,溺水而死,南齐任命他的儿子范文款为林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