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62章 宋修内政,魏启灭佛

第162章 宋修内政,魏启灭佛(2 / 2)

北魏君主派遣散骑常侍宋愔前往南朝宋访问。

二月,北魏君主前往上党,向西抵达吐京,讨伐并迁徙叛乱的胡人,将他们分配到各郡县。

甲戌日(十四日),南朝宋册立皇子刘祎为东海王,刘昶为义阳王。

三月庚申日(三十日),北魏君主返回皇宫。

北魏下诏:“所有疑难案件都交付中书省,依据儒家经典义理来裁决。”

夏季四月庚戌日(二十日),北魏君主派遣征西大将军高凉王拓跋那等人,前往白兰攻打吐谷浑王慕利延;派遣秦州刺史代郡人封敕文、安远将军乙乌头,前往枹罕攻打慕利延兄长的儿子什归。

河西地区被北魏攻克后,鄯善人因自己的国土与北魏相邻,十分恐惧,说:“如果让北魏使者通行,他们就会知晓我国的虚实,我国灭亡必定更快。”于是封锁道路,北魏使者往来时,鄯善人就派兵劫掠。因此,西域与北魏断绝往来多年。北魏君主派遣散骑常侍万度归征调凉州以西的军队攻打鄯善。

六月壬辰日(初五),北魏君主向北巡视。

此时,南朝宋文帝谋划讨伐北魏,撤销南豫州,将其并入豫州。辛亥日(二十四日),任命南豫州刺史南平王刘铄为豫州刺史。

秋季七月己未日(初三),南朝宋任命尚书仆射孟顗为左仆射,中护军何尚之为右仆射。

武陵王刘骏即将前往雍州赴任,当时沔水沿岸的各蛮族仍在劫掠,水陆交通受阻;刘骏分兵派遣抚军中兵参军沈庆之突袭蛮族,大败敌军。刘骏抵达雍州镇所后,蛮族截断驿道,企图进攻随郡;随郡太守河东人柳元景招募到六七百人,半路截击蛮族,大败敌军。随后平定所有蛮族,俘获七万多人。涢山蛮族势力最强,沈庆之率军讨伐平定,俘获三万多人,将其中一万多人迁徙到建康。

吐谷浑的什归听说北魏军队将至,弃城连夜逃走。八月丁亥日(初一),封敕文进入枹罕,挑选一千户吐谷浑百姓迁徙回上邽,留下乙乌头镇守枹罕。

万度归抵达敦煌后,留下军用物资,率领五千轻骑兵穿越流沙,袭击鄯善。壬辰日(初六),鄯善王真达反绑双手出城投降。万度归留下军队驻守鄯善,自己与真达前往平城,西域与北魏的往来再次恢复。

北魏君主前往阴山以北,征调各州三分之一的兵力,让各州分别戒备,等待后续命令。又将五千多户各民族百姓迁徙到北方边境,让他们在北方从事畜牧业,以此引诱柔然。

壬寅日(十六日),北魏高凉王拓跋那的军队抵达宁头城,吐谷浑王慕利延率领部落向西穿越流沙。吐谷浑前任首领慕璝的儿子被囊率军迎战,拓跋那击败被囊;被囊逃走,中山公杜丰率领精锐骑兵追击,穿越三危山,抵达雪山,生擒被囊以及吐谷浑的什归、乞伏炽磐的儿子乞伏成龙,将他们全部押送到平城。慕利延于是向西进入于阗,杀死于阗王,占据其国土,于阗因此死亡数万人。

九月癸酉日(十八日),南朝宋文帝在武帐冈为衡阳王刘义季饯行。文帝出发前,告诫儿子们暂时不要进食,等到达饯行地点再设宴用餐;结果天色已晚,刘义季仍未到达,皇子们面露饥色。文帝于是对他们说:“你们从小生活富足安逸,没见过百姓的艰难。如今让你们体验饥饿的滋味,是为了让你们懂得节俭用度啊。”

对此,裴子野评论说:太祖(宋文帝)的这番训诫真是太好了!奢侈产生于富足有余,节俭源于贫困不足。要想让人们懂得节俭约束,没有比让他们经历贫贱更好的办法了。让他们熟悉艰难险恶,日后任用起来才能胜任;让他们了解人情真伪,亲自处理事务时才能应对。太祖如果能遵循这一训诫,磨练皇子们的意志节操,降低他们的礼仪等级,等他们养成品德、有所成就后,再授予政务,就不会出现懈怠荒废的情况,这种做法也能推广到天下各州了。

高祖(宋武帝)想巩固皇室根基,尊崇扶植年幼的宗室子弟;后世君主遵循这一做法,让宗室子弟相继占据各州要职。到了泰始初年、升明末年,宗室子弟死于非命的动辄数十人。宗室的存亡既然与国家安危无关,却让他们早早身居高位、凌驾百姓之上,这并非好的教诲啊。

这时,北魏民间流传谣言“灭亡北魏的是吴人”,卢水胡人盖吴在杏城聚众反叛,各部落胡人争相响应,部众达十多万人,盖吴派遣党羽赵绾前往南朝宋上表,请求归降。冬季十月戊子日(初三),长安镇副将拓跋纥率领军队讨伐盖吴,拓跋纥战败身亡。盖吴的势力更加壮大,百姓纷纷渡过渭水,逃往南山。北魏君主征调高平的敕勒骑兵赶赴长安,命令将军叔孙拔统领并、秦、雍三州军队驻守渭水北岸。

十一月,北魏征调冀州百姓在碻磝津建造浮桥。

盖吴派遣偏将白广平向西劫掠新平,安定的各胡人部落都聚众响应。盖吴又分兵向东劫掠临晋的巴东地区,将军章直击败这支军队,胡人淹死在黄河中的有三万多人。盖吴还派兵向西劫掠到长安附近,将军叔孙拔与敌军在渭水北岸交战,大败敌军,斩首三万多级。

河东的蜀人薛永宗聚众响应盖吴,袭击闻喜县。闻喜县没有兵器,县令忧愁惶恐、无计可施;县人裴骏率领并激励乡中豪强反击,薛永宗率军退走。

北魏君主命令薛谨的儿子薛拔召集宗族、乡人,在黄河岸边修筑营垒,以切断盖吴与薛永宗两支叛军的往来通道。庚午日(十六日),北魏君主派遣殿中尚书拓跋处直等人率领两万骑兵讨伐薛永宗,派遣殿中尚书乙拔率领三万骑兵讨伐盖吴,派遣西平公寇提率领一万骑兵讨伐白广平。盖吴自称天台王,设置文武百官。

辛未日(十七日),北魏君主返回皇宫。

北魏挑选六个州的两万精锐骑兵,让永昌王拓跋仁、高凉王拓跋那分别统领,兵分两路,劫掠淮河、泗水以北地区,迁徙青州、徐州的百姓充实黄河以北地区。

癸未日(二十九日),北魏君主向西巡视。

起初,鲁国人孔熙先精通文史,还通晓天文历法与占卜之术,有纵横天下的志向与才能;他担任员外散骑侍郎,未被当时的人赏识,心中愤愤不平、郁郁不得志。他的父亲孔默之曾任广州刺史,因贪污获罪,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出面营救,孔默之才得以赦免。等到刘义康被贬到豫章,孔熙先暗中想要报答刘义康的恩德。而且他认为根据天文现象与谶纬之书,文帝一定会死于非命,且皇室内部将自相残杀,江州地区会出现新的天子。孔熙先知道范晔心怀不满,就想要拉拢他共同谋划,但孔熙先一向不被范晔重视。太子中舍人谢综是范晔的外甥,孔熙先尽心竭力结交谢综。谢综于是引荐孔熙先与范晔相识。

孔熙先家境富裕,多次与范晔赌博,故意装作赌技拙劣,把财物输给范晔。范晔既贪图孔熙先的钱财,又欣赏他的文才技艺,两人因此情谊深厚、关系融洽。孔熙先于是从容地劝说范晔:“大将军(刘义康)英明果断、聪慧机敏,是人心所向,却被罢黜到南方边境,天下人都为他愤愤不平。我受先父遗命,要以死报答大将军的恩德。近来人心骚动,天文现象混乱,这正是所谓的时运到来,不可逆转。如果顺应天意民心,联合天下英雄豪杰,内外呼应,从宫廷内部起兵,然后诛杀反对我们的人,拥戴贤明的君主(刘义康),号令天下,谁敢不服从!我愿以微薄的身躯、三寸不烂之舌,为您建功立业,不知您意下如何?”范晔听后十分震惊。孔熙先说:“从前毛玠为魏武帝(曹操)竭尽忠诚,张温为孙权直言进谏,这两人都是国家的贤才,难道是因为言行有过失,才招致灾祸羞辱吗?他们都是因为廉洁正直、刚正不阿,才无法长久容身于朝堂。您在本朝的地位,比不上毛玠、张温在魏、吴两国的地位,而您在民间的美名,却超过这两人,谗佞之人早已对您侧目而视,时间已经很久了,您与他们并肩竞争,怎么能称心如意呢!近来殷铁(殷景仁)一句话就导致刘班(刘湛)被杀,他们难道有父兄之仇、百年怨恨吗?所争夺的不过是名利权势的先后罢了。到最后,双方都唯恐对方陷自己不够深、揭发自己不够早;即便杀戮对方百口之家,还觉得不能满足。这足以让人寒心恐惧,难道只是史书上记载的往事吗!如今建立大功,拥戴贤明君主,看似困难实则容易,能把危险转为安宁,既能享受丰厚利益,又能获得崇高名声,这样的机会一旦出现,怎能放弃而不争取呢!”范晔仍犹豫不决。孔熙先说:“还有一件更让您难堪的事,我原本不敢说出来。”范晔问:“是什么事?”孔熙先说:“您家族世代清白显贵,却不能与皇室联姻,世人把您家比作猪狗,而您竟不以此为耻,还想为这样的朝廷效死,难道不糊涂吗!”范晔家风不正(品行有亏),所以孔熙先用这话刺激他。范晔沉默不语,却已下定决心谋反。

范晔与沈演之都被文帝信任,范晔先到宫中时,一定会等沈演之来了一起觐见;如果沈演之先到,却常常被单独召见,范晔因此心怀怨恨。范晔曾多次担任刘义康的属官,期间曾因事得罪刘义康。谢综及其父亲谢述,都受到刘义康的厚待,谢综的弟弟谢约还娶了刘义康的女儿。谢综曾任刘义康的记室参军,从豫章返回后,向范晔转达刘义康的心意,请求化解过去的矛盾,重新恢复往日的友好关系。大将军府史仲承祖深受刘义康宠信,听说孔熙先有谋反计划,便暗中与他结交。丹阳尹徐湛之一向被刘义康喜爱,仲承祖因此结交徐湛之,把谋反的秘密计划告诉了他。僧人法略、尼姑法静都感激刘义康过去的恩德,也与孔熙先往来。法静的妹夫许曜是宫中领队官,承诺作为内应。法静前往豫章时,孔熙先交给她书信,向刘义康陈述谶纬预言中的征兆。于是他们秘密安排官职,将平时不喜欢的人都列入诛杀名单。孔熙先又让弟弟孔休先撰写讨伐檄文,声称:“贼臣赵伯符率兵冒犯皇帝车驾,灾祸波及太子。徐湛之、范晔等人不惜性命、奋起反抗,当天就斩杀赵伯符及其党羽。如今派遣护军将军臧质捧着皇帝印玺,迎接彭城王(刘义康)登基称帝。”孔熙先认为发动大事应当用刘义康的名义晓谕众人,范晔又伪造刘义康写给徐湛之的书信,命令他诛杀皇帝身边的恶人,并将书信展示给同党看。

文帝在武帐冈设宴时,范晔等人计划在当天发动叛乱。许曜侍奉文帝,手按刀柄向范晔使眼色,范晔却不敢抬头看。不久宴会结束,徐湛之担心事情失败,就暗中把谋反计划报告给了文帝。文帝让徐湛之详细打探整个计划的来龙去脉,获取了檄文和被选任官职的名单,呈交给文帝。文帝于是命令有关部门逮捕叛乱者,彻底追查。当天夜里,文帝召见范晔,将他安置在客省(官员等候召见的地方),先在宫外逮捕谢综以及孔熙先兄弟,他们全都认罪。文帝派遣使者审问范晔,范晔仍隐瞒抵赖;孔熙先听说后,笑着说:“所有的部署安排、檄文、书信,都是范晔撰写的,为什么到现在还这样抵赖呢?”文帝把范晔的笔迹拿给他看,范晔才详细交代了全部实情。

第二天,武士将范晔等人押送到廷尉府。孔熙先主动坦白,言辞语气毫无惧色。文帝欣赏他的才华,派人安慰勉励他说:“以你的才能却在集书省(掌管图书文籍的机构)任职,理应心怀不满,这是我亏待了你啊。”又责备前吏部尚书何尚之说:“让孔熙先快三十岁了还只做个散骑郎,他怎么会不谋反呢!”孔熙先在狱中上书感谢文帝的宽恕,同时陈述谶纬预言,恳切告诫文帝要防范皇室内部自相残杀的灾祸,说:“希望陛下不要丢弃这封书信,把它存放在中书省。如果我死后,或许陛下还能翻看,希望能在九泉之下,略微弥补我的过错。”

范晔在狱中作诗说:“虽无嵇生琴,庶同夏侯色。”(虽没有嵇康临刑前弹奏《广陵散》的雅兴,却希望能有夏侯玄临刑时的从容神色)。范晔原本以为入狱后会立刻被处死,但文帝下令彻底追查案件,过了二十天仍未判决,范晔又产生了活下去的希望。狱吏调侃他说:“外面传闻詹事(范晔时任太子詹事)或许会被长期囚禁。”范晔听说后,又惊又喜。谢综、孔熙先嘲笑他说:“詹事过去捋起袖子、瞪着眼睛,跃马驰骋、顾盼自雄,自认为是一代豪杰;如今却如此慌乱,竟这样怕死!即便陛下饶你一命,你作为臣子图谋杀害君主,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去!”

十二月乙未日(十一日),范晔、谢综、孔熙先及其子弟、党羽全部被处死。范晔的母亲赶到刑场,痛哭着责备范晔,用手拍打他的脖子,范晔面不改色;他的妹妹和妓妾前来告别时,范晔却泪流满面。谢综说:“舅舅您的神色,远不如夏侯玄啊。”范晔于是擦干眼泪,不再哭泣。

谢约没有参与谋反,他看到兄长谢综与孔熙先交往,常常劝谏说:“这个人做事轻率、喜欢猎奇,不合正道,行事果断却毫无约束,不能与他亲近。”谢综不听,最终失败。谢综的母亲因儿子、弟弟参与叛乱,独自不肯去刑场探望。范晔对谢综说:“姐姐现在不来,比别人强多了。”

官府抄没范晔家产时,发现他家中的乐器、服饰、玩物都珍贵华丽,妓妾们佩戴的珍珠翡翠数不胜数。而他的母亲却居住在简陋的房屋里,只有一个装柴草的柜子;他的侄子冬天没有棉被,叔父也只有单布铺盖。

对此,裴子野评论说:拥有超群的才华,必定会想找到能施展抱负的依托;胸怀超越世俗的度量,就会对平凡的地位感到愤懑。能以道义约束自己、以礼仪规范行为的人,大概很少见吧!刘弘仁(刘湛)、范蔚宗(范晔)都心怀不满而贪图权势,自恃才华而图谋叛逆,世代积累的清白家风,一朝之间荡然无存。过去所谓的智慧才能,反而成了招致杀身之祸的工具。

徐湛之向文帝报告时,隐瞒了很多自己参与的情况,后来因范晔等人的供词牵连到他,文帝赦免了他,不再追究。臧质是臧熹的儿子,此前曾任徐、兖二州刺史,与范晔关系密切;范晔谋反失败后,文帝任命他为义兴太守。

有关部门上奏请求削除彭城王刘义康的爵位,将他交付廷尉治罪。丁酉日(十三日),文帝下诏将刘义康及其子女都贬为平民,从皇室宗族名册中除名,迁徙到安成郡;任命宁朔将军沈邵为安成相,率领军队防守。沈邵是沈璞的兄长。刘义康在安成郡读书,看到《汉书》中淮南厉王刘长(因谋反被流放)的事迹,放下书感叹说:“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事,我却不知道,自己获罪实在是应该啊。”

庚戌日(二十六日),南朝宋任命前豫州刺史赵伯符为护军将军。赵伯符是孝穆皇后(宋武帝的母亲)弟弟的儿子。

起初,江东地区的南北郊祭没有音乐,宗庙祭祀虽有登歌(祭祀时在堂上演唱的乐歌),却没有文舞、武舞。这一年,南郊祭祀开始设置登歌。

北魏安南府、平南府向兖州发送公文,指责南朝宋在侨居之地设置的各州,大多滥用北魏边境州郡的名称;还提出想在具区(太湖古称)狩猎。兖州回复公文说:“如果一定要依据土地归属设置州郡,那么你们设置徐州、扬州,难道有对应的实际土地吗?另外,我们知道你们想在具区狩猎、观察南朝的教化。若要修建客馆、装饰府邸,相关部门自会负责;当年呼韩邪单于归降汉朝的礼仪仍保存完好,我们对来使的馈赠礼遇,也一直十分丰厚。”

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

春季,正月庚申日(初六),南朝宋罢免尚书左仆射孟顗的官职。

戊辰日(十四日),北魏君主率军抵达东雍州,亲临薛永宗的营垒。崔浩说:“薛永宗不知道陛下亲自前来,部众心志松懈。如今北风迅猛,应当迅速进攻。”北魏君主听从了他的建议。庚午日(十六日),北魏军队包围薛永宗的营垒。薛永宗出兵迎战,大败,与家人一起投汾水而死。他的族人薛安都此前占据弘农,此时弃城逃往南朝宋。

辛未日(十七日),北魏君主向南前往汾阴,渡过黄河,抵达洛水桥。听说盖吴在长安以北,君主认为渭水北岸没有粮草,想渡到渭水南岸,沿渭水向西进军。他询问崔浩的意见,崔浩回答:“打蛇要先打头部,头被打破,尾巴就无法摆动。如今盖吴的营地距离这里六十里,派轻骑兵赶赴,一天就能到达,到达后必定能击败他。打败盖吴后,再向南赶赴长安也不过一天路程,一天的粮草短缺,不会造成大的损失。如果从南岸进军,盖吴就会慢慢逃入北山,仓促之间难以平定。”君主没有听从,从渭水南岸向长安进发。庚辰日(二十六日),抵达戏水。盖吴的部众听说后,全都分散逃入北地郡的山中,北魏军队毫无收获。君主对此感到后悔。二月丙戌日(初二),北魏君主抵达长安;丙申日(十二日),前往雍城,途经陈仓,之后返回雍城。沿途诛杀了与盖吴串通谋反的汉人与夷人。乙拔等各路军队在杏城大败盖吴,盖吴再次派遣使者向南朝宋上表求援。南朝宋文帝下诏任命盖吴为都督关、陇诸军事、雍州刺史、北地公;命令雍州、梁州出兵驻守边境,为盖吴声援;派遣使者赐给盖吴一百二十一枚官印,让他根据实际情况授予下属官职。

起初,林邑王范阳迈虽然派遣使者向南朝宋进贡,却仍不断侵扰劫掠,进贡的物品也简陋微薄。文帝派遣交州刺史檀和之讨伐他。南阳人宗悫,家族世代研习儒学,唯独他喜好军事,常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等到檀和之讨伐林邑,宗悫主动请求从军。文帝下诏任命宗悫为振武将军,檀和之派他担任前锋。范阳迈听说南朝宋军队出征,派遣使者上表,请求归还劫掠的日南郡百姓,并献上一万斤黄金、十万斤白银。文帝下诏给檀和之:“如果范阳迈确实有诚意,也可允许他归顺。”檀和之抵达朱梧戍,派遣府户曹参军姜仲基等人前往见范阳迈,范阳迈却将他们扣押;檀和之于是进军,在区粟城包围林邑将领范扶龙。范阳迈派遣将领范毘沙达救援,宗悫暗中派兵迎击范毘沙达,将其击败。

北魏君主与崔浩都信任敬重寇谦之,信奉他所传的道教。崔浩一向不喜欢佛教,常常对北魏君主说,佛教虚妄荒诞,耗费社会财富,应当全部废除。等到北魏君主讨伐盖吴,抵达长安,进入佛寺时,发现僧人给侍从官员饮酒;侍从官员进入僧人房间,还看到里面有大量兵器,便出来报告君主。君主大怒,说:“这些不是僧人该用的东西,他们必定与盖吴串通谋反,想作乱!”于是命令有关部门追查,诛杀全寺僧人,查抄寺中财产,发现大量酿酒器具,以及州郡官员、富人寄藏的财物,数量以万计,还发现僧人挖掘地下室藏匿妇女儿童。崔浩趁机劝说君主诛杀天下所有僧人,销毁佛教经像,君主听从了他的建议。寇谦之与崔浩激烈争辩,崔浩不听。北魏先诛杀了长安的全部僧人,焚毁经像,并下令给留守平城的台省,要求各地一律按照长安的做法执行。诏书说:“从前东汉昏庸的君主,迷信邪伪的佛教,扰乱天道纲常,自古以来九州之内,从未有过这种事。佛教宣扬荒诞夸大的言论,不符合人情常理,末世之时,人们无不被迷惑。从此政治教化无法推行,礼义严重败坏,天下九州之内,沦为废墟。朕继承天命,想要铲除伪邪、确立真道,恢复伏羲、神农时代的治世。现将佛教全部清除,消灭其踪迹。从今以后,有胆敢信奉胡人神灵、塑造泥像、铜像的,一律处死。只有非凡之人,才能做非凡之事,除了朕,谁能铲除这历代流传的伪物?有关部门要向各地驻军、刺史宣告,所有佛教佛像与经书,全部打碎焚烧,僧人无论老少一律活埋!”太子拓跋晃一向喜好佛教,多次劝谏,君主不听,他便故意拖延诏书的传达,让远近各地提前得知消息,得以各自设法应对。僧人大多逃亡藏匿,得以幸免,有的还收藏了经像,只有北魏境内的佛塔寺庙,没有一处留存。

北魏君主将长安两千户工匠迁徙到平城。返回途中,抵达洛水,分兵诛杀李闰地区反叛的羌人。

太原人颜白鹿私自进入北魏境内,被魏人抓获,即将被杀时,他谎称是青州刺史杜骥派他来归降的。魏人将颜白鹿送到平城,北魏君主高兴地说:“杜骥是我外戚(杜骥的母亲是北魏明元帝的姨母)啊。”让崔浩写信给杜骥,同时命令永昌王拓跋仁、高凉王拓跋那率军迎接杜骥,进军历城攻打冀州刺史申恬。杜骥派遣府司马夏侯祖欢等人率军救援历城。魏人于是侵扰兖、青、冀三州,抵达清水东岸后返回;杀人劫掠,造成很大破坏,北方边境陷入骚动。

此时,文帝因北魏的侵扰而忧虑,向大臣们咨询对策。御史中丞何承天上表,认为:“防备北魏的策略,不过两类:武将谋划征伐,儒生主张和亲。如今若想效仿卫青、霍去病北伐,除非在淮河、泗水流域大规模屯田,充实青州、徐州的储备,让百姓有富余的存粮,田野有堆积的谷物,然后派遣十万精锐士兵,一举扫平敌人,否则难以实现。如果只是派遣军队追击讨伐,报复他们的侵扰,敌人必定会轻装骑兵逃跑,不肯与我们决战。白白耗费大量物资,却不能损伤敌人,报复的战事将无休无止。这是最下等的策略。安定边境、巩固防守,才是长远之计。我私下认为,曹操、孙权都是霸主,才能与智谋相当,江淮之间,双方都不居住,留出数百里空地。为什么呢?因为边境侦察地带,不是耕种放牧的地方,所以要坚壁清野等待敌人到来,整顿军备、修缮武器,趁敌人疲惫时进攻;保护百姓、保全领土,不出这一策略。总的来说,具体办法有四条:一是迁移远方百姓到近处。如今青州、兖州的旧民以及冀州新归附的百姓,在边境地带的有三万多家,可将他们全部迁徙到大岘山以南,充实内地。二是多修筑城邑安置迁徙来的百姓,借给他们生活物资,春夏季节耕种放牧,秋冬季节进入城邑防守。敌人来袭时,一座城有一千户人家,能作战的士兵不少于两千人,其余老弱之人,也能登上城墙击鼓呐喊,足以抵抗三万敌军。三是集中耕牛车辆运送粮食武器。估算一千户的物资,不少于五百对耕牛,可造五百辆车,将车辆互相连接,保护部众;即便城池无法坚守,也能驾车奔赴险要之地,敌人无法干扰,有紧急情况需要征调,两天内就能集结。四是按人口征收武器。总计两千名士兵,根据各自的能力,每人自备武器,平时熟练使用,武器上刻自己的名字,返回城邑后交给仓库保管,外出作战时再领取。弓箭、铠甲、铁器等百姓没有的物资,官府要逐渐补充。几年之内,军事装备就能大致齐备。附近州郡的军队,长途驻守清水、济水一带,耗费巨大,百姓怨言深重,依我看来,不如直接利用边境百姓防守更为容易。如今顺应百姓的利益,引导他们防守,军队强大而敌人没有防备,国家富足而百姓不劳累,与优待驻军、让他们坐吃粮食相比,成效不可同日而语。”

北魏金城人边固、天水人梁会,与秦州、益州的杂居百姓一万多户占据上邽东城反叛,攻打逼近西城。秦、益二州刺史封敕文率军抵抗,击退叛军。氐人、羌人一万多人,休官(少数民族部落)、屠各(匈奴部落)两万多人都起兵响应边固、梁会。封敕文进攻边固,将其斩杀,残余部众推举梁会为首领,与封敕文对抗。

夏季四月甲申日(初一),北魏君主抵达长安。

丁未日(二十四日),南朝宋宣布大赦。

这时,仇池人李洪聚众起兵,自称应天命当称王。梁会向氐王杨文德求救,杨文德说:“两雄不能并立,若要我出兵,你应先杀了李洪。”梁会引诱李洪前来,将其斩杀,把首级送给杨文德。五月癸亥日(十一日),北魏君主派遣安丰公闾根率领骑兵赶赴上邽,还未到达,梁会就放弃东城逃走。封敕文此前已在城外挖掘了很深的壕沟,派精兵防守,双方从夜晚激战到天亮。封敕文说:“敌人知道没有生路,会拼命进攻我们,这样会过多杀伤士兵,不容易攻克。”于是举起白虎幡(象征赦免的旗帜)向梁会的部众宣告,投降者可赦免死罪,梁会的部众随即溃散。封敕文分兵追击,将叛乱全部平定。略阳人王元达聚众驻守松多川,封敕文又率军讨伐平定。

盖吴收拢部众驻守杏城,自称秦地王,声势再次壮大。北魏君主派遣永昌王拓跋仁、高凉王拓跋那督率北路各路军队讨伐他。

檀和之等人攻克区粟,斩杀范扶龙,乘胜进入象浦。林邑王阳迈出动全国兵力迎战,让大象披上铠甲,前后相连,一望无际。宗悫说:“我听说外国有狮子,能威慑百兽。”于是制作狮子模型,与大象对抗,大象果然受惊逃跑,林邑军队大败。檀和之于是攻克林邑,范阳迈父子脱身逃走。缴获的不知名珍宝不计其数,宗悫却一样都不拿,返回家乡时,衣物器具仍很简朴。

六月癸未朔日(初一),发生日食。

甲申日(初二),北魏征调冀、相、定三州两万士兵,驻守长安南山各山谷,防备盖吴逃窜。丙戌日(初四),又征调司、幽、定、冀四州十万人,修筑京城外围的防御工事“畿上塞围”,从东端的上谷开始,向西延伸到黄河,绵延一千里。

南朝宋文帝修筑北堤,开挖玄武湖,在华林园修建景阳山。

秋季七月辛未日(二十日),南朝宋任命散骑常侍杜坦为青州刺史。杜坦是杜骥的兄长。起初,杜预的儿子杜耽,为躲避晋朝战乱,居住在河西,归附张氏(前凉)。前秦攻克凉州后,杜氏子孙才返回关中。宋高祖(刘裕)消灭后秦,杜坦兄弟跟随高祖渡过长江。当时江东王、谢等世家大族正兴盛,晚渡长江的北方人,朝廷常把他们当作“伧荒”(粗鄙的外乡人)对待,即便有才能可用,也无法担任清贵的官职。文帝曾与杜坦谈论金日磾(西汉时匈奴人,官至车骑将军),说:“可惜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杜坦说:“金日磾如果生在今世,连养马都忙不过来,哪里还能被赏识!”文帝脸色一变,说:“你怎么能这样轻视朝廷呢!”杜坦说:“请允许我以自身为例:我本是中原名门望族,晋朝战乱时,迁徙到凉州,家族世代传承,没有断绝祖业;只因渡江南来较晚,就被当作‘荒伧’排斥。金日磾是胡人,身为养马的仆役,却能越级担任宫廷近臣,跻身贤人名列。如今圣朝虽然也选拔人才,我恐怕未必能做到这样。”文帝沉默不语。

八月,北魏高凉王拓跋那等人击败盖吴,俘获他的两个叔父。将领们想把他们押送到平城,长安镇将陆俟说:“长安地势险要坚固,民风强悍固执,平时都不能忽视,何况是经历战乱之后呢!如今不杀盖吴,长安的叛乱就不会停止。盖吴独自潜逃,若不是他的亲信,谁能抓住他!如果留下十万大军追击一个人,也不是长久之计。不如私下答应盖吴的叔父,赦免他们的妻子儿女,让他们去追捕盖吴,必定能擒获。”将领们都说:“如今贼党已经溃散,只剩盖吴一人,他还能有什么作为?”陆俟说:“诸位没见过毒蛇吗!不斩断它的头,它还能害人。盖吴天性凶狠狡猾,如今若让他逃脱,必定会自称‘王者不死’,迷惑百姓,造成的祸患会更大。”将领们说:“您说得对。但抓住贼人不杀,反而放了他们,如果他们一去不返,谁来承担这个罪责?”陆俟说:“这个罪责我来替诸位承担。”高凉王拓跋那也认为陆俟的计策可行,于是赦免盖吴的两个叔父,与他们约定期限后释放。到了约定日期,盖吴的叔父没有回来,将领们都责怪陆俟,陆俟说:“他们只是在等待时机,不会违约的。”几天后,盖吴的叔父果然带着盖吴的首级回来,将其传送到平城。永昌王拓跋仁等人讨伐盖吴的残余党羽白广平、路那罗等,将叛乱全部平定。北魏任命陆俟为内都大官。

恰逢安定郡卢水胡人刘超等人聚众一万多人反叛,北魏君主因陆俟在关中威望与恩德卓着,再次任命他为都督秦、雍二州诸军事,镇守长安。君主对陆俟说:“关中百姓接受教化的时间尚短,恩德信义还未深入人心,官吏百姓多次叛乱。如今我若给你重兵,刘超等人必定会同心协力,占据险要抵抗,不容易攻克;若兵力太少,又无法制服贼人,你要自己想办法平定叛乱。”陆俟于是单人匹马前往长安赴任。刘超等人听说后,非常高兴,认为陆俟没有能力对付他们。

陆俟抵达长安后,向刘超等人分析成败祸福,引诱招降,还娶了刘超的女儿,与他结为姻亲,以此拉拢他;刘超自恃部众众多,仍没有投降的意思。陆俟于是率领帐下亲信前往见刘超,刘超派人预先对陆俟说:“如果你的随从超过三百人,我们就用弓箭迎接;不到三百人,就用酒食招待。”陆俟于是率领两百名骑兵前往刘超营地。刘超布置了严密的防备,陆俟却开怀畅饮,大醉后返回。不久,陆俟又挑选五百名敢死士兵外出狩猎,趁机前往刘超营地,与士兵约定:“动手的时机以我喝醉为信号。”饮酒时,陆俟假装喝醉,跳上马大声呼喊,亲手斩杀刘超;士兵们应声出击,杀死杀伤一千多人,于是平定了叛乱。北魏君主征召陆俟返回平城,任命他为外都大官。

这一年,吐谷浑部落重新返回原来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