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纪三十二
公元398年,春季,正月,后燕范阳王慕容德从邺城率领四万百姓向南迁移,前往滑台。魏卫王拓跋仪攻入邺城,没收了后燕在邺城的仓库物资,随后追击慕容德,一直追到黄河边,最终没能追上。
赵王慕容麟向慕容德进献尊号,慕容德效仿兄长慕容垂(昔日称燕王的)旧例,自称燕王,将永康三年改为自己的元年,以藩王府署代行皇帝职权,设置文武百官。他任命赵王慕容麟为司空、兼任尚书令,慕容法为中军将军,慕舆拔为尚书左仆射,丁通为尚书右仆射。后来慕容麟再次谋划叛乱,慕容德将他处死。
庚子日,魏王拓跋珪从中山南下巡视,抵达高邑,抓获了王永的儿子王宪,高兴地说:“这是王猛(字景略)的孙子啊!”于是任命王宪为本州中正,兼管选拔官员的事务,同时掌管门下省。拓跋珪抵达邺城后,开始设置行台,任命龙骧将军、日南公和跋为尚书,让他与左丞贾彝率领五千官吏、士兵镇守邺城。
安排好这边的事情后,拓跋珪便从邺城返回中山,准备向北回到代地,便征调一万士兵修筑直通的道路,从望都开凿恒岭,一直延伸到代地,全长五百多里。拓跋珪担心自己离开后,太行山以东地区会发生变故,便又在中山设置行台,命令卫王拓跋仪镇守;任命抚军大将军、略阳公拓跋遵为尚书左仆射,镇守渤海郡的合口。北魏右将军尹国在冀州监督征收赋税,听说拓跋珪将要北归,便谋划袭击信都;安南将军长孙嵩抓获尹国,将他斩首。
后燕使者启伦回到龙城,报告中山已经陷落的消息;后燕君主慕容宝下令停止进军。辽西王慕容农对慕容宝说:“如今我们刚迁都龙城不久,不能向南征战,应当利用现有的军队袭击库莫奚,夺取他们的牛马补充军资,再探查魏国的虚实,等明年再商议南征的事。”慕容宝听从了他的建议。己未日,慕容宝率军向北进发;庚申日,大军渡过浇洛水。恰逢南燕王慕容德派遣侍郎李延前往拜见慕容宝,李延说:“拓跋珪率军向西进发,中原地区兵力空虚。”李延追上慕容宝后,把情况说明,慕容宝十分高兴,当天就率领军队返回了龙城。
辛酉日,魏王拓跋珪从中山出发,迁徙太行山以东六个州的官吏、百姓以及各族夷人共十多万户,前往代地充实人口。博陵、渤海、章武三郡的盗贼同时起兵叛乱,略阳公拓跋遵等人率军讨伐,平定了叛乱。
魏广川太守贺赖卢,性格豪爽强悍,不甘心位居冀州刺史王辅之下,于是率军袭击王辅,将他杀死,随后胁迫冀州的守城士兵,劫掠阳平、顿丘等郡,最后向南渡过黄河,投奔了南燕。南燕王慕容德任命贺赖卢为并州刺史,封他为广宁王。
这时,西秦王乞伏乾归派遣乞伏益州进攻后凉的支阳、鹯武、允吾三座城池,攻克了这三座城,俘虏了一万多人后返回。
后燕君主慕容宝回到龙城皇宫,下诏让各路军队在驻地集结,不许解散,文臣武将都要带领家属随从皇帝出行。辽西王慕容农、长乐王慕容盛恳切劝谏,认为:“现在军队疲惫、兵力薄弱,魏国刚刚取得胜利,士气正盛,我们不能与他们对抗,应当暂且休整军队,观察局势变化,等待时机。”慕容宝原本打算听从他们的建议,抚军将军慕舆腾却说:“百姓可以和君主一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却难以和君主一起谋划开创大业。如今军队已经集结,陛下应当独自决断,抓住时机进军,不应广泛听取不同意见,以免阻碍重大计划的实施。”慕容宝于是说:“我的计划已经确定,敢劝谏的人处死!”二月,乙亥日,慕容宝离开皇宫,前往军队驻地,留下慕容盛掌管后方事务。己卯日,后燕军队从龙城出发,慕舆腾担任前军,司空慕容农担任中军,慕容宝担任后军,各军之间相隔一个驻地的距离,营寨相连,绵延一百多里。
壬午日,慕容宝率军抵达乙连,军中的长上段速骨、宋赤眉等人利用士兵们畏惧征战的心理,发动叛乱。段速骨等人都是高阳王慕容隆的旧部,他们共同逼迫拥立慕容隆的儿子高阳王慕容崇为君主,杀死了乐浪威王慕容宙、中牟熙公段谊以及宗室中的各位亲王。河间王慕容熙向来与慕容崇关系要好,慕容崇保护他,所以只有慕容熙得以幸免。后燕君主慕容宝率领十多名骑兵逃往司空慕容农的军营,慕容农准备出城迎接,身边的人抱住他的腰,阻止他说:“应当先查明情况,不能立刻出去迎接。”慕容农拔出刀要砍抱他的人,随后出城拜见慕容宝,又派人快马送信,催促慕舆腾率军前来汇合。癸未日,慕容宝、慕容农率领军队返回,直奔大军主力的营寨,讨伐段速骨等人。慕容农军营中的士兵也厌恶征战,全都丢弃兵器逃跑,慕舆腾的军营也随之溃散。慕容宝、慕容农只好逃回龙城。长乐王慕容盛听说叛乱的消息,率领军队出城迎接,慕容宝、慕容农才得以脱险。
东晋会稽王司马道子忌惮王恭、殷仲堪的逼迫,认为谯王司马尚之以及他的弟弟司马休之有才能谋略,便把他们当作心腹。司马尚之劝司马道子说:“如今地方藩镇势力强大,宰相的权力薄弱,应当暗中在地方上培植心腹,作为自己的屏障。”司马道子听从了他的建议,便任命自己的司马王愉为江州刺史,都督江州以及豫州四个郡的军事,让他作为外援;司马道子还日夜与司马尚之谋划,等待各地出现可乘之机。
魏王拓跋珪前往繁畤宫,赏赐给迁徙到代地的百姓田地和耕牛。拓跋珪在白登山打猎,看见一只母熊带着几只小熊,对冠军将军于栗磾说:“你向来以勇猛健壮闻名,能和这只母熊搏斗吗?”于栗磾回答说:“野兽的性命卑微,人的性命尊贵,如果我搏斗没能取胜,岂不是白白牺牲一名壮士!”于是他驱赶母熊,把它引到拓跋珪面前,拓跋珪射尽箭矢,将母熊和小熊全部捕获。拓跋珪回头向于栗磾表示感谢。秀容川酋长尔朱羽健跟随拓跋珪攻打晋阳、中山,立下战功,被任命为散骑常侍;拓跋珪还划定尔朱羽健居住区域周围三百里的土地,封给他作为封地。柔然多次侵犯魏国边境,尚书中兵郎李先请求率军攻打柔然,拓跋珪同意了,率军大败柔然,之后返回。
杨轨任命自己的司马郭纬为西平相,率领两万精锐骑兵向北进发,援救郭黁。秃发乌孤派遣自己的弟弟、车骑将军秃发傉檀率领一万骑兵援助杨轨。杨轨抵达姑臧,在姑臧城的北边扎营。
后燕尚书、顿丘王兰汗暗中与段速骨等人勾结,率领军队在龙城东城的东边扎营。龙城城中留守的士兵人数很少,长乐王慕容盛把住在城池附近的百姓迁到城内,征得一万多名成年男子,让他们登上城墙防守。段速骨等人的同谋只有一百多人,其余的士兵都是被胁迫参与叛乱的,没有斗志。三月,甲午日,段速骨等人准备攻城,辽西桓烈王慕容农担心城池守不住,又受到兰汗的引诱,于是在夜里悄悄出城,投奔段速骨,希望能保全自己的性命。第二天早晨,段速骨等人攻城,城墙上的守军奋力抵抗,段速骨的部下被杀死的有上百人。段速骨于是带着慕容农沿着城墙行走,慕容农向来有忠诚守节的名声,城中的守军原本依靠他,认为他能带领大家抵抗叛军,忽然看见他在城下,无不惊愕沮丧,于是纷纷逃离溃散。段速骨攻入城中,放纵士兵杀人劫掠,城中尸体遍地。慕容宝、慕容盛与慕舆腾、馀崇、张真、李旱、赵恩等人率领轻骑兵向南逃跑。段速骨把慕容农囚禁在宫殿里。长上阿交罗是段速骨的主要谋士,他认为高阳王慕容崇年幼懦弱,打算改立慕容农为君主。慕容崇的亲信鬷让、出力犍等人听说后,在丁酉日杀死了阿交罗和慕容农。段速骨随即为慕容农报仇,处死了鬷让等人。慕容农过去的部下、左卫将军宇文拔逃往辽西郡。
庚子日,兰汗率军袭击段速骨,把段速骨及其党羽全部杀死。兰汗废黜慕容崇,尊奉太子慕容策为君主,按照君主的旨意大赦天下,同时派遣使者迎接慕容宝,在蓟城追上了慕容宝。慕容宝打算直接返回龙城,长乐王慕容盛等人都劝他说:“兰汗的忠诚与奸诈还不能确定,如今您独自骑马前往龙城,万一兰汗有别的图谋,后悔就来不及了。不如向南前往范阳王(慕容德)那里,聚集兵力夺取冀州;如果夺取冀州不能成功,再收拢南方的兵力,慢慢返回龙城,也不算晚。”慕容宝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离石郡的胡人首领呼延铁、西河郡的胡人首领张崇等人不愿意迁徙到代地,聚集部众反叛魏国,魏国安远将军庾岳率军讨伐,平定了叛乱。
魏王拓跋珪征召拓跋仪入朝辅佐自己,任命略阳公拓跋遵代替拓跋仪镇守中山。夏季,四月,壬戌日,拓跋珪任命征虏将军穆崇为太尉,安南将军长孙嵩为司徒。
后燕君主慕容宝沿着小路经过邺城,邺城的百姓请求他留下,慕容宝没有答应。他向南行进到黎阳,埋伏在黄河西岸,派遣中黄门令赵思前往拜见北地王慕容钟,并对他说:“君主在二月收到丞相(慕容德)的奏表,当即率军南征,抵达乙连时,恰逢长上发动叛乱,失去了立足之地,才来到这里。您赶快禀报丞相,让他前来迎接君主!”慕容钟是慕容德的堂弟,当初是他首先劝慕容德称尊号的,他听到赵思的话后,十分反感,于是把赵思抓起来关进监狱,并把情况禀报给南燕王慕容德。慕容德对大臣们说:“你们当初为了国家大计,劝我代理朝政;我也因为继位的君主流亡在外,百姓和神灵没有君主,所以暂且顺从大家的建议,来稳定民心。如今上天正要弥补过错,继位的君主得以返回,我打算准备好皇帝的车驾,前往迎接他,在皇宫前认罪请罚,你们认为怎么样?”黄门侍郎张华说:“如今天下大乱,没有雄才大略的人,就无法安定百姓。继位的君主愚昧懦弱,不能继承和发扬先辈的基业。陛下如果坚守普通人的节操,放弃上天赐予的大业,一旦失去权力,就会性命不保,更何况国家社稷还能得到祭祀吗!”慕舆护说:“继位的君主不懂得顺应时势,放弃国都,自取败亡,他无法承受国家的危难,这已经很明显了。从前蒯聩(春秋时卫灵公之子)出逃在外,他的儿子卫辄(卫出公)拒绝他回国,《春秋》肯定了卫辄的做法。儿子拒绝父亲返回尚且可以,更何况父亲拒绝儿子呢!如今赵思的话,真假还不清楚,臣请求为陛下快马前往探查情况。”慕容德流着眼泪派遣慕舆护前往。
慕舆护率领几百名壮士,跟随赵思向北进发,表面上说是去迎接、护卫慕容宝,实际上是想趁机除掉他。慕容宝派遣赵思去见慕容钟后,后来遇到一个砍柴的人,砍柴人说慕容德已经代理君主职权(称制),慕容宝又怕又慌,只好向北逃走。慕舆护抵达约定地点后,没见到慕容宝,就把赵思抓起来带回南燕。慕容德知道赵思熟悉典章制度,想留下他为自己效力。赵思说:“狗和马尚且知道眷恋主人,我虽然是受过宫刑的臣子,仍请求回到君主身边。”慕容德坚持要留他,赵思愤怒地说:“周王室向东迁都时,依靠的是晋国和郑国。殿下论亲属关系是君主的叔父,论职位是上公,本应带领各位藩王辅佐王室,却趁机希望王室根基倾覆,做当年赵王司马伦篡权那样的事!我虽然不能像申包胥那样保全楚国,却也仰慕龚君宾(龚胜)不在王莽乱世苟且偷生的气节!”慕容德于是处死了赵思。
慕容宝派遣扶风忠公慕舆腾和长乐王慕容盛到冀州收拢兵力,慕容盛因为慕舆腾向来残暴专横,被百姓怨恨,就杀死了他。两人行进到巨鹿、长乐二郡时,劝说当地的豪杰之士,这些人都愿意起兵拥戴慕容宝。慕容宝认为兰汗祭祀后燕的宗庙,所作所为似乎还顺从王室,就打算返回龙城,不愿留在冀州,于是率军向北行进。抵达建安后,慕容宝住在百姓张曹家里。张曹向来勇猛健壮,请求为慕容宝召集部众,慕容盛也劝说慕容宝应当暂且在此驻扎,观察兰汗的真实意图。慕容宝于是派遣冗从仆射李旱先去龙城拜见兰汗,自己则留在石城驻扎。恰逢兰汗派遣左将军苏超前来迎接,苏超极力陈述兰汗的忠诚之心。慕容宝认为兰汗是燕王慕容垂的舅舅,又是慕容盛的岳父,断定他不会有二心,不等李旱返回,就率军向龙城进发。慕容盛流着眼泪坚决劝谏,慕容宝不听,留下慕容盛在后方,慕容盛就和将军张真离开大路,躲藏了起来。
丁亥日,慕容宝抵达索莫汗陉,这里距离龙城还有四十里,龙城城内的人得知后都十分高兴。兰汗却是又慌又怕,想亲自出城认罪,他的兄弟一起劝谏,阻止了他。兰汗于是派遣弟弟兰加难率领五百名骑兵出城迎接,又派哥哥兰堤关闭城门、解除守军的武装,禁止人员出入。龙城百姓都知道兰汗将要发动叛乱,却没有办法阻止。兰加难在索莫汗陉的北边见到慕容宝,行完拜见之礼后,就跟随慕容宝一同向龙城进发。颍阴烈公馀崇暗中对慕容宝说:“观察兰加难的神情举止,灾祸变故已经近在眼前,应当停下来仔细考虑,怎么能径直前进呢!”慕容宝不听。行进了几里路后,兰加难先抓住了馀崇,馀崇大声骂道:“你们家凭借外戚的身份,蒙受国家的宠爱和荣耀,就算全家覆灭,也不足以报答这份恩情。如今竟敢谋划篡权叛逆,这是天地都不能容忍的!估计你们早晚就会被诛灭,只恨我不能亲手把你们剁成肉酱!”兰加难杀死了馀崇,又把慕容宝带到龙城城外的府邸,随后处死了他。兰汗追谥慕容宝为灵帝,又杀死了献哀太子慕容策以及王公卿士一百多人,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昌黎王,改年号为青龙。他任命兰堤为太尉,兰加难为车骑将军,封河间王慕容熙为辽东公,仿照古代杞国、宋国(延续亡国宗室祭祀)的旧例对待他。
长乐王慕容盛得知慕容宝被杀的消息,立刻骑马想去龙城奔丧,张真阻止了他。慕容盛说:“我如今走投无路,只好归降兰汗。兰汗性情愚昧浅薄,必定会顾及我和他的姻亲关系,不忍心杀我。只需十天半个月,我就足够施展自己的计划了。”于是慕容盛前往龙城拜见兰汗。兰汗的妻子乙氏以及慕容盛的妻子(兰汗的女儿)都哭着向兰汗求情,慕容盛的妻子还向兰汗的各位兄弟磕头哀求。兰汗心生怜悯,就把慕容盛安置在皇宫里,任命他为侍中、左光禄大夫,对待他还像过去一样亲近。兰堤、兰加难多次请求杀死慕容盛,兰汗都不同意。兰堤傲慢凶狠、荒淫无度,侍奉兰汗时常常无礼,慕容盛趁机挑拨兰汗和兰堤的关系。从此,兰汗兄弟之间渐渐互相猜忌怨恨。
后凉太原公吕纂率领军队进攻杨轨,郭黁率军援救杨轨,吕纂战败返回姑臧。
段业派沮渠蒙逊进攻西郡,抓获西郡太守吕纯后返回。吕纯是吕光的侄子。于是晋昌太守王德、敦煌太守(赵郡人)孟敏都率领本郡军民投降段业。段业封沮渠蒙逊为临池侯,任命王德为酒泉太守,孟敏为沙州刺史。
六月,丙子日,魏王拓跋珪命令大臣们商议国号。大臣们都说:“周朝、秦朝以前,君主都是从诸侯升任天子,因此用原来诸侯国的名称作为天下的国号。汉朝以后,开国君主都没有一寸土地的根基。我们国家世代相传,在代地开创基业,如今已经安抚了中原地区,现在应当用‘代’作为国号。”黄门侍郎崔宏说:“从前商朝人没有固定的都城,所以国号既称‘殷’,又称‘商’;代地虽然是旧的封地,但如今国家承受天命,气象一新,登国元年(拓跋珪此前的年号)时,已经把国号改为‘魏’。‘魏’是寓意广大的名号,是中原地区各族所尊崇的,应当像从前一样,用‘魏’作为国号。”拓跋珪听从了崔宏的建议。
杨轨依仗自己兵力众多,想和后凉王吕光决战,郭黁却常常以“天道不允许”为由阻止他。后凉常山公吕弘镇守张掖,段业派沮渠男成和王德率军进攻张掖;吕光派太原公吕纂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吕弘。杨轨说:“吕弘有一万精锐士兵,如果他和吕纂汇合,姑臧的实力就会更强,我们就无法夺取姑臧了。”于是杨轨和秃发利鹿孤一起出兵,截击吕纂,吕纂率军迎战,大败杨轨的军队;杨轨逃往王乞基(人名,部落首领)那里。郭黁性情狭隘急躁、残忍好杀,得不到士人百姓的归附,听说杨轨战败逃走,就投降了西秦。西秦王乞伏乾归任命郭黁为建忠将军、散骑常侍。
吕弘率领军队放弃张掖,向东逃走,段业把都城迁到张掖,准备率军追击吕弘。沮渠蒙逊劝谏说:“返回的军队不要阻拦,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追击,这是用兵的戒律啊。”段业不听,结果率军追击时大败而回,多亏沮渠蒙逊救援,才得以脱险。段业在西安(地名,非今西安)修筑城池,任命自己的将领臧莫孩为西安太守。沮渠蒙逊说:“臧莫孩勇猛却没有谋略,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退;您这不是在为他修筑城池,是在为他修筑坟墓啊!”段业还是不听,不久后,臧莫孩就被吕纂打败。
后燕太原王慕容奇,是慕容楷的儿子、兰汗的外孙,兰汗也没有杀他,任命他为征南将军,允许他入宫拜见长乐王慕容盛。慕容盛暗中让慕容奇逃出龙城,起兵讨伐兰汗。慕容奇在建安起兵,部众很快达到几千人,兰汗派兰堤率军讨伐他。慕容盛对兰汗说:“慕容奇(小字善驹)只是个小孩,不可能策划出这样的事,难道不是有人假借他的名义,想在城内做内应吗!太尉(兰堤)向来傲慢,不值得信任,不宜把大量兵力交给她。”兰汗认为慕容盛说得对,就撤回了兰堤的军队,改派抚军将军仇尼慕率领军队讨伐慕容奇。
从这年夏天开始,龙城一直没下雨,直到秋季七月仍无降雨。兰汗每天都去后燕历代君主的宗庙以及慕容宝的牌位前磕头祈祷,把干旱的罪责推到兰加难身上。兰堤和兰加难听说后,又愤怒又害怕,担心自己被兰汗处死。乙巳日,两人一起率领自己的部众袭击仇尼慕的军队,打败了仇尼慕。兰汗十分恐惧,派太子兰穆率领军队讨伐兰堤、兰加难。兰穆对兰汗说:“慕容盛是我们的仇人,必定会和慕容奇内外勾结,这是心腹大患,不能留着他,应当先除掉他。”兰汗打算杀死慕容盛,先派人召见慕容盛,想观察他的反应。慕容盛的妻子(兰汗的女儿)得知此事,暗中把消息告诉了慕容盛,慕容盛就称病不出,兰汗也就暂时打消了杀他的念头。
李旱、卫双、刘忠、张豪、张真,都是慕容盛一向亲近信任的人,而兰穆却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心腹,因此李旱、卫双能够出入慕容盛的住处,他们暗中与慕容盛勾结,谋划除掉兰汗父子。丁未日,兰穆率军进攻兰堤、兰加难等人,打败了他们。庚戌日,兰汗、兰穆设宴犒劳将士,两人都喝醉了。慕容盛趁夜去厕所,趁机翻墙进入东宫,和李旱等人一起杀死了兰穆。当时军队还没有解除戒备,士兵们都聚集在兰穆的住处,听说慕容盛已经逃出控制,都欢呼跳跃,争先恐后地进攻兰汗,最终杀死了兰汗。兰汗的儿子鲁公兰和、陈公兰扬分别在令支、白狼两地驻扎,慕容盛派李旱、张真率军袭击,处死了两人。兰堤、兰加难逃走躲藏起来,不久后被抓获,也被处死。从此,龙城内外安定下来,士人百姓互相庆贺。宇文拔率领几百名壮士前来投奔慕容盛,慕容盛任命宇文拔为大宗正。
辛亥日,慕容盛到宗庙祭拜,发布诏令说:“依靠五位先祖(后燕历代君主)的福佑,文武大臣的力量,宗庙和社稷从被篡夺的困境中恢复,重新彰显。不仅我这渺小的身躯免除了‘不共戴天’的仇恨(指为慕容宝报仇),所有的臣子百姓,都能在当世光明正大地生活。”于是慕容盛下令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平。他行事谦逊,不敢自称皇帝,只以长乐王的身份代理君主职权。各位亲王都降爵为公,任命东阳公慕容根为尚书左仆射,卫伦、阳璆、鲁恭、王腾为尚书,悦真为侍中,阳哲为中书监,张通为中领军,其余的文武官员都恢复了原来的职位。慕容盛把慕容宝的谥号改为惠闵皇帝,庙号定为烈宗。
当初,太原王慕容奇在建安起兵时,南方(指龙城以南)、北方(指龙城以北)的百姓都纷纷归附他。兰汗派自己的侄子兰全讨伐慕容奇,慕容奇率军反击,消灭了兰全的军队,兰全全军覆没,没有一人生还;慕容奇随后进军,驻扎在乙连。慕容盛处死兰汗后,命令慕容奇停止进军,就地解散军队。慕容奇却采纳了丁零人严生、乌桓人王龙的计谋,拒绝接受命令。甲寅日,慕容奇率领三万多士兵进军到横沟,这里距离龙城只有十里。慕容盛亲自率军出击,大败慕容奇的军队,抓获慕容奇后返回龙城,处死了他的党羽一百多人,又赐慕容奇自杀,慕容隆(桓王)一脉从此断绝。大臣们坚决请求慕容盛登基称帝,慕容盛没有答应。
魏王拓跋珪把都城迁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开始营建宫殿,修建宗庙,设立祭祀土地神、谷神的社稷坛。宗庙每年举行五次祭祀,时间分别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以及腊月(年末)。
东晋桓玄请求担任广州刺史。会稽王司马道子忌惮桓玄,不想让他留在荆州(桓玄此前势力根基在荆州),就顺着他的请求,任命桓玄为督交、广二州军事(管辖交州、广州军事)、广州刺史;但桓玄接受任命后,却没有前往广州赴任。
豫州刺史庾楷因为司马道子把自己管辖的四个郡划分出来,交给王愉统领,就上奏朝廷说:“江州是中原内地,而豫州(西府,指豫州军府)北边与敌寇(指北方政权)相邻,不该让王愉分走豫州的管辖范围。”朝廷没有批准他的奏请。庾楷大怒,派儿子庾鸿去劝说王恭:“司马尚之兄弟又掌握了朝廷大权,权势比当初的王国宝还大,他们想借朝廷的威势削弱地方藩镇,吸取之前(王国宝被杀)的教训来打压我们,将来会酿成难以预料的灾祸。现在趁他们的谋划还没成型,应当尽早动手除掉他们。”王恭认为庾楷说得对,就把这事告诉了殷仲堪和桓玄。殷仲堪、桓玄都同意起兵,推举王恭为盟主,约定日期,一同进军京城(建康)。
当时朝廷内外互相猜忌隔绝,渡口、要道的巡查十分严密,殷仲堪用斜纹绢布写了密信,塞进箭杆里,再把箭头合上,涂上油漆,通过庾楷转送给王恭。王恭拆开箭杆取出密信,绢布上的字迹因为折叠挤压变得扭曲,再也辨认不出是殷仲堪的亲笔,怀疑是庾楷伪造的;再加上他觉得殷仲堪去年(约定起兵)已经违约没赶来,这次肯定不会行动,就没等约定日期,提前起兵了。
王恭的司马(官职)刘牢之劝谏说:“将军您是国家的国舅,会稽王是天子的叔父,而且会稽王正执掌朝政。之前他为了您,处死了自己宠信的王国宝、王绪,还把王廞(曾反对王恭)的书信送给您,可见他对您的退让已经很多了。近来他提拔任用的人,就算没能让所有人满意,也不算大的过错。把庾楷的四个郡划给王愉,对您又有什么损失呢!像当年晋阳起兵(借清君侧名义举兵)那样的事,怎么能屡次发动啊!”王恭不听,上奏朝廷,请求讨伐王愉、司马尚之兄弟。
司马道子派人劝说庾楷:“从前我待你,恩情就像亲骨肉一样,当年帐中饮酒、结下盟约的话,称得上是亲密无间了。现在你抛弃老朋友,结交新盟友,难道忘了王恭过去对你的欺辱吗!要是你投靠他、做他的臣子,就算王恭得偿所愿,也一定会把你当成反复无常的人,怎么会真心信任你!到时候你连性命都保不住,更何况富贵呢!”庾楷愤怒地说:“当初王恭去先帝陵寝(祭拜),相王(司马道子)你担忧恐惧,毫无办法,是我知道事态紧急,立刻领兵赶来,王恭才不敢轻举妄动。去年起兵的事,我也只是等候命令再行动。我侍奉相王,从来没有辜负过你。可你不能抵抗王恭,反而杀死王国宝和王绪,从那以后,还有谁敢再为相王尽力!我庾楷实在不能拿全家百口人的性命,帮别人(指司马道子)承受被灭族的风险。”当时庾楷已经响应了王恭的檄文(起兵号召),正在征召士兵、整顿军备。使者回去复命后,朝廷上下又忧又怕,内外都进入戒严状态。
会稽王的世子(嫡长子)司马元显对司马道子说:“之前没讨伐王恭,才酿成今天的祸患。现在要是再顺着他的意思,那您(太宰,司马道子当时兼任太宰)就会大祸临头了。”司马道子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把所有事务都交给司马元显,自己每天只喝烈酒度日。司马元显聪慧机敏,粗略通晓文辞义理,志向果断、锐气十足,把国家安危当成自己的责任。依附他的人,都称赞他英明神武,有晋明帝(东晋有作为的君主)的风范。
殷仲堪听说王恭已经起兵,想到自己去年延误了起兵日期(失信于王恭),就立刻领兵准备出发。殷仲堪向来不熟悉领兵打仗,把所有军务都交给南郡相杨佺期兄弟,让杨佺期率领五千水军担任前锋,桓玄率领军队紧随其后,自己则统领两万士兵,依次沿长江而下。杨佺期认为,自己的祖先从汉朝太尉杨震一直到父亲杨亮,九代人都凭借才能和品德闻名天下,因此夸耀自己的门第,认为江南地区没有哪家能比得上。有人把他比作王珣(江南名门王氏子弟),杨佺期还会心生怨恨。但当时的名流因为杨家是很晚才渡江南迁的(东晋名门多为早期南迁的家族),婚姻、仕途都比不上老牌士族,再加上杨佺期和哥哥杨广、弟弟杨思平、堂弟杨孜敬性格都粗犷暴躁,所以常常被排挤压制。杨佺期对此常常慷慨激昂、咬牙切齿,想借机会发泄心中的不满,因此也赞成殷仲堪起兵的计划。
八月,杨佺期、桓玄突然率军抵达湓口(今江西九江附近,长江重要渡口)。王愉毫无防备,惊慌失措地逃往临川郡,桓玄派一支偏军追击,抓获了王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