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50章 王田私属皆空令,币制官名尽乱章

第50章 王田私属皆空令,币制官名尽乱章(1 / 2)

公元9年的春季,正月初一,王莽率领公侯卿士捧着新制的皇太后御玺,呈上太皇太后,顺应上天的符命,去掉汉朝的名号,至此,西汉政权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想当初,王莽娶了原丞相王欣的孙子宜春侯王咸的女儿为妻,如今立她作皇后。他们两人生了四个儿子,王宇和王获之前犯事已经被处死了,可是王安又有点不太聪明的样子,就只好把王临立为皇太子,把王安封为新嘉辟。又赐封王宇的儿子六人都为公爵,随后下诏大赦天下。?

这时王莽就下策书任命孺子婴为定安公,还给他赐封了一万户居民和方圆一百里土地。还让他在封国里建立汉朝祖宗的祠庙,使他与周朝的后代一样,都使用自己的历法和车马服饰的颜色,又把孝平皇后立为定安太后。策书宣读完毕后,王莽就亲自握着孺子婴的手,流着眼泪抽泣道:从前周公代理王位,最后能够把明君的权力归还周成王;如今我偏偏迫于上天的威严,不能随心所欲!王莽一直悲伤叹息了很久。随后中傅就带着孺子婴下殿,向着北面自称臣下。朝中百官都陪在旁边,每个人都痛哭流涕。王莽又按照金匮图书的说明,对辅政大臣举行授任仪式:任命太傅、左辅王舜为太师,赐封安新公;大司徒平晏为太傅,赐封为新公;少阿、羲和、刘秀为国师,赐封嘉新公;广汉郡梓潼县人哀章为国将,赐封美新公,这是四辅,位列三公之上。太保、后承甄邯为大司马,赐封承新公;丕进侯王寻为大司徒,赐封章新公;步兵将军王邑为大司空,赐封隆新公,这是三公。太阿、右拂、大司空甄丰为更始将军,赐封广新公;京兆王兴为卫将军,赐封奉新公;轻车将军孙建为立国将军,赐封成新公;京兆王盛为前将军,赐封崇新公,这是四将。总共赐封十一公。王兴原来是城门令史,王盛是卖饼的。随后王莽就按照符命,找到十多个有这样姓名的人,而这两人的相貌符合占卜和看相的要求,便直接从平民起用,以此显示上天的神奇之处。这一天,授任卿大夫、侍中、尚书官职的总共几百人。其他刘姓皇族担任郡太守的,都调任谏大夫。王莽还把明光宫改为定安馆,让定安太后住在那里。又把大鸿胪官署作为定安公住宅,而且对这些地方都设置门卫、使者进行监护管理。随后又告诫保育人员和奶妈不准跟定安公谈话,让他常在四壁合围的屋子里待着。就这样一直到他长大,定安公还不能叫出六畜的名称。后来王莽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他。?

这时王莽又颁发策书规定百官的职责,策书就犹如典谟训诰的文章一样。然后设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这些职位都是孤卿。还把大司农改名为羲和,后来又改为纳言;把大理改名为作士;把太常改名为秩宗;大鸿胪改名为典乐;少府改名为共工;水衡都尉改名为予虞,再加上三公司卿,分别归三公管辖。然后又设置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让他们分别主管京师各官府的所有职务。又把光禄勋等官职改名,称为六监,他们的职位都是上卿。王莽还将郡太守改名为大尹,都尉改名为大尉,县令、县长改名为宰;长乐宫改名为常乐室,长安改名为常安;其余的百官、宫室、郡县都改了名,这些都不能一一记录。?

规定完百官的职责后,王莽又赐封王氏丧服为齐缞的亲属为侯爵,丧服为大功的亲属为伯爵,丧服为小功的亲属为子爵,丧服为缌麻的亲属为男爵;这样的女亲属都为任爵。男的用“睦”字作称号,女的用“隆”字作称号。?

王莽又说道:“汉朝有的诸侯称王,以至于四方的夷民也仿效这种称呼,这严重违反了古代的礼仪制度,背离了统一的原则。如今确定诸侯王的名号都称为公,还有那些四方夷民,冒用帝王尊号的都改为侯。”于是汉朝诸侯王三十二人的名号都被降为公,诸侯王的子弟名号为侯的一百八十一人都降为子,他们在后来都被剥夺了爵号。?

王莽又封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夏、商、周及皋陶、伊尹的后代都为公、侯,让他们各自举行对自己祖先的祭祀。?

王莽承接汉朝盛世的庞大基业,以及官府和仓库的丰富积蓄,四方外族都归附顺从,天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王莽一时攫为己有,可他仍然觉得不满足,认为汉朝的格局太小,想要变得更大。于是,他就自称是黄帝、虞舜的后裔,这种关系一直传到齐王田建的孙子济北王田安那里,才失去了政权。齐人称齐国的王族为“王家”,于是就以“王”为姓氏。所以,以黄帝为王姓的初祖,以虞舜帝为王姓的始祖。王莽又追尊陈胡公为陈胡王,田敬仲为田敬王,济北王田安为济北愍王。他还建造了五座祖宗祭庙,四座皇族祭庙。这时的天下姚、妫、陈、田、王五姓都是皇族,而且世代不纳税,不服役,不负担义务。王莽又封陈崇、田丰二人为侯爵,使他们分别作陈胡王妫满、田敬王田完的后嗣。?

此时,全国的州牧、郡守,都因为先前在翟义、赵朋等人犯上作乱时,领导州郡进行抵抗,又都忠于新朝,所以就把州牧都封为男爵,郡守都封附城。?

这时王莽将汉高庙改为文祖庙。还规定在京师的刘姓皇帝陵园中的宗庙,仍维持原状,祭祀也和原来一样。刘姓皇族继续免缴赋税,免服差役,直到去世为止。随后又对各州州牧不断进行慰问和安抚,不让他们遭受半点侵害和冤枉。?

王莽又认为刘字由“卯、金、刀”组成,因此就下诏,规定“正月刚卯”佩饰和金刀钱都不准再使用。于是,就废除了错刀币、契刀币以及五铢钱,改铸小钱,直径六分,重量一铢,上面有“小钱值一”的字样,加上以前的“大钱五十”的货币为两类,同时发行。为了防止民间私自铸造,又下禁令不准携带铜、炭等可以铸钱的东西。?

本年夏季四月,徐乡侯刘快聚集了自己的党羽,人数有几千人,随后就在他的封国里起兵。刘快的哥哥刘殷,是原汉朝的胶东王,这时已经改为扶崇公。刘快集结好兵马后就开始进攻即墨城,而刘殷则是关闭城门,自己跑到了监狱里。城中的官民奋力抵抗刘快,没多久,刘快就失败逃跑了,最终死在了长广县。此次叛乱平定后,王莽不仅赦免了刘殷,还增加了他的封国一万户人家,面积方圆一百里。这时王莽说:“古代一夫分田一百亩,按十分之一交租税,就能够使得国家丰裕,百姓富足,于是歌颂王莽的舆论就兴起来了。秦朝破坏了圣人定下的制度,废除井田,因此吞并土地的现象就出现了,那些贪婪卑鄙的行为也发生了,强者占据良田数千亩,贫者竟没有一点立锥之地。随后又设置了买卖奴婢的市场,把他们与牛马一起关在栅栏之内,这些被地方官吏控制,专横地裁决他们的命运,这违背了天地之间的选择以及人类最宝贵的生命。到了汉朝时,朝廷规定减轻土地税,按三十分之一征税,但是经常会出现代役税,连那些因为病残而丧失劳力的都要交纳赋税。在加上土豪劣绅的侵犯欺压,利用租佃关系掠夺财物,于是就有名义上按三十分之一征税,实际上却征收了十分之五的税。所以富人的狗马都有吃不完的粮食,他们也会因为骄奢就会做一些邪恶的事;穷人却吃不饱酒渣糠皮,他们因为贫困就会做一些邪恶的事。由于他们都犯了罪,因此刑罚就不能搁置不用。现在把全国的田改名叫‘王田’,奴婢叫‘私属’,都不准进行买卖。那些家庭人口男性不满八人,而占有田亩超过一井的,就要把多余的田亩分给亲属、邻居和同乡亲友。原来没有田,现在应当分得田的,都要按照规定办。如果敢有反对井田这种圣人首创的制度,无视法律惑乱民众的,就把他们流放到四方极远的地方,去抵挡妖怪鬼神,就如同我的始祖虞舜帝惩罚四凶的旧例。”?

到了秋季,王莽就派五威将王奇等十二人到全国颁布符命四十二篇。其中德祥类五篇,符命类二十五篇,福应类十二篇。五威将恭敬地捧着符命,带着印信,对王侯及以下和官吏更改名称的,从中原以外到匈奴、西域和远方的蛮夷,都被就地授予新朝的印信,并收缴原来汉朝的印信,同时下诏大赦天下。五威将坐着绘有天文图象的车子,套着六匹母马,背上插着锦鸡的羽毛,服装佩饰很威武。每一位五威将向东走的到玄菟、乐浪、高句丽、夫余;向南走的到边塞之外,经过益州郡,最后把句町王改为句町侯。向西走的到西域,就把各国国王都改为侯爵。向北走的到匈奴王庭,并授予单于印信,还更改了汉朝印信的文字,去掉:“玺”改称“章”。?

到了冬季,发生了响雷,出现了桐树开花的奇异景象。?

随后王莽就任命统睦侯陈崇当司命,让他负责监视上公及以下所有的朝廷官员。又任命说符侯崔发等当中城、四关将军,让他们负责京师十二城门,跟绕、羊头、肴黾、陇四处的保卫工作。他们的官衔前都加有五威二字。?

王莽又派遣谏大夫五十人,让他们分别到各郡、各封国铸钱。?

这一年,真定、常山地区降下大冰雹。?

公元10年的春季二月,王莽又下令大赦天下。?

这时派出去的五威将帅有七十二人回来奏报,汉朝的诸侯王去掉王号改称为公的,已经全部上缴印信成为了平民,没有一个违抗命令的。只有原广阳王刘嘉因为向王莽呈献符命,鲁王刘闵因为向王莽呈献神书,中山王刘成都因为向王莽呈书歌颂功德,所以他们都封被为列侯。?

班固说:从前,周王朝分封了八百个诸侯国,其中同姓家族有五十多个。这正是为了友爱亲属,尊重贤才,因为它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兴衰。国家就像一棵大树,只有根基扎得深、树干长得牢,才不怕别人来摇晃。周朝强盛的时候,周公、召公两位贤臣就一起辅佐天子,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连刑罚都很少用。等到周朝衰弱了,春秋五霸这些诸侯就主动站出来帮忙撑场子,大家都认周天子是老大。哪怕诸侯们实力再强,也不敢随便灭了周朝。就这样,周朝风风雨雨撑了八百多年,直到老天爷不给它续命了,末代天子才被降成普通老百姓,但好歹也能平平安安的活到寿终正寝。再看秦朝,秦始皇瞧不上夏、商、周三代的统治方式,自己称“皇帝”,却不封自家子弟当诸侯,结果搞得朝廷里没自家人帮忙,外面也没有藩属国护卫。结果陈胜、吴广带头举旗造反,刘邦、项羽紧跟其后,秦朝眨眼间就完蛋了。所以说,周朝能撑那么久,秦朝却早早灭亡,都是国家制度和形势决定的。

汉朝建立的初期,高祖敏锐的察觉到秦王朝覆亡的原因,就是皇族被孤立,所以就大封皇族子弟为王,建立了九个封国。从雁门郡以东到辽阳,是燕国、代国。从常山以南,太行山以东,渡过黄河、济水,直到大海,是齐国、赵国。从泗水以南,沿着龟山、蒙山一带,是梁国、楚国。东边围绕长江、太湖,接近会稽郡,是荆国、吴国。北边与淮河附近交界,庐山、衡山一带,是淮南国。从汉水之北,顺着汉水而下,九嶷山一带,是长沙国。各封国边界相接,环绕着东方、北方、南方三面的边疆地区,对外与匈奴、南越国接壤。皇帝可以直接控制的地区,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从江陵以西到巴郡、蜀郡,北起云中到陇西,加上京师、内史,共十五个郡。而公主和列侯的食邑,大多都分布在十五郡之内。而大的封国面积跨州,有几个郡那么大,数十个城镇相连,就连封国的宫殿、百官制度都与京师相同。对秦朝来说,可以说是矫枉过正了。尽管如此,高祖创立大业,需要处理的事务也是非常繁多,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惠帝在位时间又短,高后以女主身份代理皇位,临朝执政,而全国却出现一派和谐景象,没有叛乱的忧患。后来能够摧毁吕姓家族的篡权阴谋,完成文帝的功业,也依赖于这些封国。?

分封出去的诸侯王,虽说都是皇族亲戚,但亲戚关系远了,人一多就容易出乱子。小的诸侯沉迷酒色、违法乱纪,大的诸侯直接起兵造反,最后不仅自己丢了性命,封国也被朝廷收回。汉文帝时,就把大的齐国、赵国拆分成几个小国;汉景帝接着削减吴国、楚国的地盘;汉武帝更绝,搞了个“推恩令”,让诸侯的地盘越分越小。这么一来,原本的大国被拆得七零八落,齐国分成七个小国,赵国分成六个,梁国分成五个,淮南国分成三个。后来皇子被封王,最大的封国也就十几个城镇。以前的长沙国、燕国、代国,名字虽然还在,但早就和大国不挨着边境了。

到了汉景帝那会儿,七国联合造反,把朝廷折腾得够呛。从那以后,皇帝就拼命的打压诸侯王,削减他们的兵力和权力。到了汉武帝时,衡山王刘赐、淮南王刘安又密谋造反,朝廷赶紧出台“左官律”“附益法”,彻底断了诸侯王的实权。这下诸侯王只能收点租子过日子,再也不能插手国家大事了。

等到汉哀帝、汉平帝的时候,这些诸侯王都是皇室远亲,跟皇帝的关系又淡,他们从小在王府里养尊处优,根本得不到老百姓的尊重,这跟当地的土财主没啥区别。偏偏这时候,汉朝皇帝一个比一个短命,连续三代都没有留下子嗣。王莽一看,如今的汉朝从朝廷到地方都弱得不行了,上上下下全是破绽,顿时就起了坏心思。他仗着太皇太后的权势,打着古代贤臣伊尹、周公的旗号,在朝廷里耀武扬威,轻轻松松就把汉朝的大权攥到了手里。等计划都落实了,王莽就直接称帝,还派了一堆官员坐着马车,到全国各地发公告,宣告已经改朝换代了。那些汉朝的诸侯王都被吓得屁滚尿流,赶紧跪下来交出国印,生怕慢一步就惹祸上身。更有甚者,为了讨好王莽,就拼命的拍马屁、歌功王莽的颂德,这实在是既丢人又可悲啊!

这时,国师公刘秀向王莽报告说:“周朝设有泉府这个官职,专门收购老百姓卖不出去的东西,再把老百姓缺的物资供应给他们,这就跟《易经》里说的‘管理好财富,规范好言论,才能防止百姓做坏事’是一个道理。”王莽听了觉得很对,就下诏书说:“《周礼》里写过官府可以借钱给百姓,《乐语》里提到过‘五均’的制度,史书上也有国家管控经济的说法。现在我们推行借贷服务,设立五均司市官,实行国家管控经济,就是为了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打压那些富豪,不让他们仗着有钱就吞并别人的财产。”

于是,新朝就在长安、洛阳、邯郸、临菑、宛、成都这几个大城市,设立了五均司市官和钱府官。五均司市的官员,每个季度第二个月会给市场上的货物定出上、中、下三个档次的价格,以此来保证物价稳定。要是老百姓手里的粮食、麻布、丝绸、棉絮这些东西卖不出去,五均司市的官员调查属实后,就按照成本价把东西买下来。要是物价涨得比定的平价高出一钱,五均司市就把收购来的货物按照平价卖给百姓;要是物价低于平价,就让百姓进行自由买卖。另外,老百姓手头紧需要借钱的话,钱府官可以借,借一百块钱一个月只收三块钱利息。

不光如此,新朝还照着《周礼》的规定,定了不少规矩:有地却不种的,这叫“不殖”,得交三个人的赋税;在城里有房子却不在房前屋后种树的,这叫“不毛”,得交三个人的布料;成天游手好闲不干活的平民,要罚一匹布。要是拿不出布,就得去给官府打工,官府管吃管住。还有在山林、河流、湖泊里挖矿的,打猎的,捕鱼的,搞畜牧养殖的,养蚕织布缝衣服的,工匠、医生、巫师、算卦的、祭司,以及有其他手艺的人,还有小商小贩,不管走到哪儿做生意,都得主动向当地官府申报收入。官府扣除成本后,从纯利润里扣除十分之一的税收。要是有人敢不申报,或者虚报收入,不仅赚的钱会被没收,还得被罚去给官府白干一年活儿。不得不说,王莽的思想很超前,这不妥妥的现代的偷税漏税吗??

这时羲和鲁匡向王莽提议,把酿酒、卖酒的生意全部收归官府独家经营,王莽同意了。同时,王莽还下令,不许老百姓私下藏着弩弓和铠甲,谁要是违反,直接流放到西边的西海郡。

想当初,王莽给匈奴定了四条关于处置投降者的规矩。后来,汉朝派去管理乌桓的使者跟乌桓人说,不用再给匈奴进贡兽皮和布匹了。随后匈奴派人来催乌桓交东西,还把乌桓部落的酋长抓起来倒吊着。酋长的兄弟看到匈奴使者如此目中无人,气的直跳脚,一怒之下就杀了匈奴使者。匈奴单于知道后,马上就派左贤王带兵攻打乌桓,杀了不少人,还抓走了上千名妇女儿童,把他们关在东边,又放话给乌桓说:“想要她们安然无事,就拿牛马、兽皮和布匹来换!”最后乌桓人带着财物牲畜去赎人,但是匈奴收了东西,却不放人。

这时候,新朝的五威将王骏等六个人到了匈奴,他们给单于送上了黄金、丝绸等厚礼,还跟单于说新朝取代汉朝是顺应天命,要给单于换个新的印信。原来汉朝给的印信上刻的是“匈奴单于玺”,王莽改成了“新匈奴单于章”。五威将就把新的印信交给了单于,宣读诏书后就让他交回旧印信,单于拜谢后接过诏书,就准备抬手交出旧印信,突然就被左姑夕侯苏给拦住了,他说:“现在还没看新印文呢,先别交!”于是单于就把手缩回去了。之后单于就请五威将进帐篷喝酒,五威将又催着要旧印信,单于答应了,可准备交的时候,左姑夕侯苏又劝他先别给。单于觉得印文不会变,还是把旧印交了,拿到新印文也没仔细看。

酒席散后,五威将的右帅陈饶就说:“刚才姑夕侯起了疑心,差点就让单于不交旧印。要是他发现印文改了,肯定会回来要旧印的,到时候咱们可就解释不清了。要是旧印拿回来又丢了,这任务就彻底失败了。不如直接砸了旧印,以断绝后患!”其他将领犹犹豫豫不敢动手,陈饶是个燕地的豪爽汉子,直接抄起斧锥就把旧印砸坏了。

第二天,单于派右骨都侯当来跟五威将说:“汉朝给的印信叫‘玺’,不叫‘章’,也没有‘汉’字,只有王以下的印才有‘汉’字还称‘章’。现在你们不仅把‘玺’改成‘章’,还加了‘新’字,这不是把单于和大臣们搞成一样的地位了吗?我们想要回旧印。”五威将拿出砸坏的旧印,说:“新朝顺应天命,换了新印,旧印我们砸了。单于也该听天命,遵守新朝规矩!”当回去报告单于后,单于也没办法,想着新朝也给了不少赏赐,于是就派弟弟右贤王舆带着马牛跟着五威将去新朝道谢,还写了信,请求换回旧印。

五威将在回新朝的路上,路过左犁污王咸的地盘,看到好多乌桓人,一问才知道匈奴和乌桓的冲突经过。五威将就说:“以前汉朝跟匈奴约好了四条法令,不能收留投降的乌桓人,所以还请把人还回去!”其他人觉得得先问问单于的意思,单于使者来问:“从塞内还是塞外还人?”五威将不敢做主,就把此事上报给了朝廷,王莽就下令从塞外还人。此事过后,王莽就封五威将为子爵,其他将帅为男爵,因为砸印立功,陈饶被封为威德子。

其实匈奴早就因为之前夏侯藩想占他们土地的事对汉朝不满,这次向乌桓征税不成又抢了人,再加上印文被改,所以就被彻底的激怒了。于是匈奴就派右大且渠蒲呼卢訾等十多人,带着一万多骑兵,打着护送乌桓人的幌子,在朔方边塞驻扎下来。朔方太守一看情况不妙,就赶紧把消息报给了朝廷。

这边王莽任命广新公甄丰为右伯,准备派他出使西域。车师后王须置离听说后,怕接待使团要花太多钱,就打算逃去匈奴。但是都护但钦把他叫来直接给杀了,结果须置离的哥哥辅国侯狐兰支带着两千多人就投降了匈奴。单于收下他们,还派兵和狐兰支一起攻打车师,杀了后城长,打伤了都护司马,随后就撤回了匈奴。

那时候,戊己校尉刁护生病了,手下的史陈良、终带,司马丞韩玄,右曲候任商几个人一合计,就说:“西域好多国家都反了,匈奴又要大举进攻新朝,咱们肯定得死,我们不如杀了校尉,带着手下前去投降匈奴!”他们说干就干,趁夜就杀了刁护和他的儿子、兄弟,还逼着两千多官兵和家属一起投降了匈奴。匈奴单于封陈良、终带当了乌贲都尉。

这年冬天十一月,立国将军孙建向王莽报告说:“九月辛巳那天,陈良、终带打着‘废汉大将军’的旗号逃去了匈奴。这个月癸酉日,有个男的当街拦住我的马车,大喊自己是‘汉氏刘子舆,说自己是汉成帝的私生子,现在刘家要复兴,赶紧把皇宫让出来!’我们把这人抓了,经过调查发现他是常安人,姓武,名仲。这些人简直是反了天了,实在罪大恶极!汉朝的宗庙不该再留在常安,刘氏宗族也该跟着汉朝一起完蛋。如今陛下您心善,一直没动手,但之前安众侯刘崇就聚众谋反,现在又冒出这些家伙借着汉朝的名头闹事,都是因为您没早下决断。我建议拆了京师里所有的汉朝宗庙,同时把刘氏官员都罢免职位,让他们回家等着朝廷的处理。”王莽说:“行。但是嘉新公、国师靠符命帮我当上四辅,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三十二个人,明白天命所归,有的献上祥瑞,有的出谋划策,有的举报反贼,功劳很大。这三十二个人同族的刘氏子弟,就不用罢职了,赐他们王姓就行。”他们当中只有国师因为把女儿嫁给了王莽的儿子,所以不用改姓。

定安公太后自从汉朝被王莽废掉后,就一直称病不去上朝。她当时还不到二十岁,王莽又敬又怕她,想让她改嫁,就把她改封为黄皇室主,想断了她和汉朝的关系;他还让孙建的儿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带着医生去“探病”。太后气得不行,把身边伺候的人都打了一顿,然后装病不起,王莽一看没办法,就只好作罢。

到了十二月,大冬天竟然打雷了。

此时的王莽觉得国库有钱,就想在匈奴面前耍耍威风,他不仅把匈奴单于的名字改成“降奴服于”,还下诏书派立国将军孙建等十二个大将分六路出兵打匈奴:五威将军苗、虎贲将军王况从五原出发;厌难将军陈钦、震狄将军王巡从云中出发;振武将军王嘉、平狄将军王萌从代郡出发;相威将军李棽、镇远将军李翁从西河出发;诛貉将军杨俊、讨濊将军严尤从渔阳出发;奋武将军王骏、定胡将军王晏从张掖出发;再加上偏将、裨将等一百八十人,还招募了三十万囚徒、壮丁和士兵,让他们从沿海、江淮地区往北方边境运送衣物、兵器、粮食,又派使者不停地催促,谁要是敢拖延就按军法处置。先到的部队就在边境郡县等着,等物资到齐了再一起出击,打算把匈奴人一直赶到丁令地区。王莽还计划把匈奴的地盘和人分成十五份,立呼韩邪单于的十五个子孙当单于。

这时王莽又发现自己搞的钱币不好用,就下诏书说:“现在的钱太重,小买卖不好做;钱要是太轻,运输又麻烦。我们得让钱有大有小、有轻有重,而且方便老百姓使用。”于是就又搞出了一套新货币,把金、银、龟壳、贝壳、铜钱、布币等都算进去,起名叫“宝货”。其中铜钱有六种,金货有一种,银货有两种,龟货有四种,贝货有五种,布货有十种,一共五大类、六种名称、二十八种样式。这些钱币和布币用铜铸造,还掺杂了铅和锡。可老百姓根本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新货币根本花不出去。王莽一看不行,就只留小钱(值一文)和大钱(值五十文)继续使用,龟壳、贝壳、布币这些先停用。但私下里偷着铸钱的人还是很多,王莽就加大惩罚力度,一家铸钱,五家连坐,把他们都都罚去当奴婢。还规定官吏和百姓出门必须带钱证明身份,没带钱的就不让住驿站,关卡也要严查。公卿大臣上朝也得带着钱,以此显示钱的重要性。可老百姓用惯了汉朝的五铢钱,觉得王莽的大小钱不好认,而且改来改去,根本信不过,还是偷偷用五铢钱进行交易;甚至有人传大钱马上要作废了,所以大家就更不愿意用了。这时王莽着急了,就又下诏书:“谁要是用五铢钱,或者传大钱要作废的谣言,就跟反对井田制一样,统统流放边疆!”因为买卖田宅、奴婢、私自铸钱这些事,从诸侯、卿大夫到普通百姓,被罚的人不计其数。这下可好,农民和商人都没法正常干活、做生意了,国家的经济全部乱套了,老百姓在街上哭天抢地。王莽刚当上皇帝那会儿,不管谁献个祥瑞符命,都能封侯。没献符命的人就互相开玩笑说:“你咋没有老天爷给的任命书呢?”司命陈崇就跟王莽说:“在这样下去的话,那些奸臣就会借着符命作威作福,扰乱天命,得赶紧管管!”而王莽也早就烦了这种情况,于是就派尚书大夫赵并去彻查此事,只要不是五威将帅发的符命,统统抓起来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