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45章 岁逢五载沧桑转,策易千番治乱生

第45章 岁逢五载沧桑转,策易千番治乱生(1 / 2)

这一年春天,成帝按照惯例前往甘泉宫祭祀泰畤,三月又赶赴河东祭祀后土,祈求天地的庇佑,还下令大赦天下,期望以此缓和社会矛盾。然而,夏天的大旱打破了难得的平静生活,旱灾的肆虐,导致农田龟裂,百姓生活艰难。

四月,长乐宫临华殿、未央宫东司马门又接连发生火灾。六月,霸陵园门阙也燃起了大火。古代视火灾为上天的警示,这些火灾让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七月,又出现了日食,接连不断发生的灾异现象,犹如一场暴风雨般,笼罩着这个即将走向衰落的王朝。

在皇室内部,梁王刘立行事骄纵不法,恶行不断,甚至一天之内能犯法十一次。梁国相禹向朝廷上奏说梁王对皇上心怀怨恨、经常口出恶言,朝廷在派人调查的过程中竟还揭发出了他与姑母园子通奸的丑事。这时朝廷就有官员主张诛杀刘立,但太中大夫谷永却上书力保。他以礼制和《春秋》大义为依据,指出不应该过分追究宗室隐私,应当全力维护公族的尊严。谷永认为,此次调查偏离了初衷,这可能是那些文吏在刻意追查,建议重新审理,以此来彰显朝廷对宗室的恩德。成帝最终采纳了谷永的建议,就把这件事搁置一旁,这一决策既体现了皇室对宗亲的庇护,也暴露出了贵族阶层的腐朽与特权。

这一年,司隶校尉何武被调任京兆尹。何武为官清正,办案秉持公正的原则,而且为朝廷积极选拔贤能的人才,时常惩处一些奸恶之徒。他虽然没有显赫的政绩名声,但离任后却常被百姓怀念,在当时吏治腐败的环境中,他的清廉公正犹如一股清流,为混乱的官场带来了一丝希望。

元延元年正月,再次发生了日食,这已经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灾异现象之一。壬戌日,王商再次被任命为大司马、卫将军,这次他重掌军权,在朝廷的权力格局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三月,成帝前往雍地祭祀五畤,祈求消灾弭祸。

夏天四月,天空无云却雷声阵阵,流星如光芒四射的雨滴一般,从太阳下方的东南方向划过,这种景象一直持续到黄昏。如此奇异的天象,让人们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担忧,随后的大赦也没能缓解这种不安的情绪。

秋天七月,彗星出现在东井星座。彗星在古代被视为灾星,预示着有不祥之事将要发生。面对如此频繁的灾异,成帝开始广泛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北地太守谷永认为,灾异是上天对君主行为的警示。他指出成帝应当端正君臣、夫妻之间的关系,减少与小人的宴饮,远离骄横无礼的宠妃;同时还应减轻百姓的赋税,打开国家的仓库来赈济灾民,否则内乱以及民变将不可避免的发生。谷永的进言切中时弊,可以说是直指王朝统治的核心问题。

中垒校尉刘向则从历史经验出发,他指出《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日食仅有三十六次,如今却是连续三年、二十年间多次发生日食,实属罕见。他又列举了秦汉改朝换代、皇室继承等历史事件中出现的异象,认为这些灾异是天意对王朝兴衰的暗示,希望成帝能够重视灾异,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振兴王朝。但是成帝虽然多次召见刘向,却始终没有采纳他的建议,错失了改革的良机。

在人事方面,红阳侯王立推荐陈咸为方正,陈咸通过对策考试后被朝廷任命为光禄大夫、给事中。然而,丞相翟方进却上奏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指出陈咸曾经因为贪腐的事被免职,现在不应该被举荐,同时又弹劾王立举荐不实的事。最终,陈咸被免职,而成帝却没有追究王立的责任,这一事件反映出朝廷内部权力斗争的复杂性,以及王氏外戚势力的强大。

十二月,王商被任命为大将军,可惜的是他很快就去世了。按照朝廷的惯例,他的弟弟王立应该接替他的职位辅佐朝政,但是他却因为侵占土地谋取暴利被丞相司直孙宝给揭发了。成帝无奈之下,只能改任他的弟弟王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特进张禹请求朝廷给他赐地,他的这一请求直接让他与王根之间就产生了矛盾。王根反对将平陵肥牛亭的土地赐给张禹,他认为此地靠近寝庙,是祭祀的必经之地,若是赐给他实在有违礼制,但成帝还是把这块地赐给了张禹。王根因此就开始怨恨张禹,而且多次诋毁他。而张禹因为深得成帝的信任,所以地位那是非常的稳固,一般人撼之不动。当百姓指责王氏专权导致发生灾异时,成帝就向张禹询问计策。而张禹却为了自身的利益,劝说成帝不必轻信这些谣言,应该专注修明政事。成帝听信了张禹的话,于是不再怀疑王氏,这就使得王氏外戚势力更加的肆无忌惮。

此时,前槐里县令朱云上书求见,在朝廷的公卿大臣面前,他言辞尖锐的指出朝廷大臣尸位素餐,请求皇帝赐剑斩杀佞臣张禹。这把成帝给气的,就要治朱云死罪。幸好有左将军辛庆忌冒死进谏,为朱云求情,成帝这才赦免了朱云。朱云的直言敢谏与辛庆忌的正义之举,与朝堂上的阿谀奉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了正直之士对朝廷腐败的抗争。

在边疆事务上,匈奴搜谐单于还没进入边塞就病死了,他的弟弟且莫车就继位为车牙若鞮单于,同时把囊知牙斯任命为左贤王。北地都尉张放虽然受到成帝的宠爱,但是呢,在太后的不断施压下,他多次被调任,最终被派往天水属国,担任都尉。成帝为了安抚太后,就重新研习经书,任用许商、师丹、班伯等人为侍中,让他们协助自己处理政事。

元延二年春季,成帝照例前往甘泉宫祭祀泰畤,三月到河东祭祀后土神。祭祀结束后,他又去游览了龙门,随后又登上了历观山和西岳华山看看大好河山,随后就返回了长安。

夏季四月,广陵孝王的儿子刘守被立为广陵王。在边疆的局势中,尤其是乌孙的局势更加让人头疼,自从小昆弥安日被投降的部众杀害后,国内的贵族就陷入了混乱的状态。朝廷派段会宗前往安抚,立安日的弟弟末振将为小昆弥。然而,末振将却因为惧怕大昆弥雌栗靡,就直接派人去刺杀他。面对此种祸事,朝廷本想出兵讨伐,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军队没能出发,朝廷无奈之下,只好另立伊秩靡为大昆弥。后来,大昆弥和翕侯难栖又杀死了末振将,随后末振将的儿子安犁靡就继任小昆弥。

朝廷对于没能亲自诛杀末振将深感遗憾,于是就再次派段会宗前往乌孙诛杀末振将的太子番丘。段会宗为了不惊动番丘,就只带了三十名精兵前往,最后成功的将他杀死。随后,小昆弥安犁靡又率领数千骑兵包围了段会宗,段会宗则以朝廷的威严来震慑对方,最终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机。段会宗返回长安后,就被封为了关内侯,还被赏赐了黄金。此外,朝廷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奖惩,同时派兵加强了对乌孙局势的防备,以应对末振将弟弟卑爰疐的威胁。

在汉成帝统治的这几年间,从频繁的灾异现象到激烈的朝堂斗争,从皇室宗亲的丑闻到边疆局势的动荡,西汉王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统治者的昏庸、外戚势力的膨胀、社会矛盾的激化,如同沉重的枷锁,将西汉王朝一步步拖向衰落的深渊,为日后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自从乌孙被分为两昆弥后,朝廷一直忧心忡忡,几乎没有安宁的年份。当时,康居国派遣王子到汉朝做人质,并向汉朝进贡。这时都护郭舜却上奏说:当年匈奴强盛,并不是因为兼并了乌孙和康居;后来匈奴向我朝称臣,也不是因为失去了这两个国家。朝廷虽然接受了他们的质子,但乌孙、康居和匈奴三国之间仍然互相往来,关系和往常一样;他们之间都派人互相监视,一旦有机会就会发动攻击。他们联合时不能真正信任彼此,分裂时也不可能互相臣服。但是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朝与乌孙结盟并没有带来实际的好处,反而带来了麻烦。然而,乌孙之前就与我朝结盟,现在又与匈奴一起向我朝称臣,从道义上讲,我们不能拒绝。而康居国行事傲慢狡诈,始终不肯向我朝使者行礼;都护派去的使者到达康居国时,康居王却让使者坐在乌孙使者的下位,等到康居王和贵族吃喝完毕后,才让都护派去的使者进食,故意表现出一副不尊重的态度,以此来向周边的国家炫耀。由此看来,康居国为什么要派遣王子来侍奉汉朝呢?他们不过是想通过贸易来获取利益,用花言巧语来欺骗我们罢了。匈奴是百蛮中的大国,现在又对我朝非常恭顺;如果听说康居国不向我朝行礼,可能会让单于产生后悔和自卑的心理。我们应该将康居的侍子送回去,断绝与他们的往来,以此表明汉朝不与无礼之国交往!然而,朝廷考虑到与康居刚刚建立关系,而且非常重视招揽远方的国家,最终还是没有断绝与康居的联系。

到了公元前10年的春季正月,蜀郡岷山地区发生了山崩,落下的石头堵住了江水,导致江水断流三天。刘向对此感到非常不安,他说:过去周朝的岐山崩塌,导致三川干涸,随后周幽王就灭亡了。岐山是周朝兴起的地方。汉朝的兴起源于蜀地和汉中,如今我们兴起的地方发生了山崩川竭,再加上彗星出现在摄提、大角等星宿之间,从参宿到辰宿,恐怕汉朝将要灭亡了!

成帝想要向胡人炫耀汉朝拥有众多的奇珍异兽。到了秋季,朝廷就命令右扶风的百姓进入南山,让他们沿着褒斜、弘农、汉中,铺设一张巨大的网,以此来捕捉熊罴等野兽,最后把捕捉到的野兽用槛车运送到长杨宫的射熊馆。在那里,朝廷又用网围成圈,随后将野兽放入其中,让胡人徒手与它们搏斗,自行捕获猎物,成帝还要亲自观看,实在是荒唐至极。?

到了公元前9年的春季正月,成帝又前往甘泉祭祀泰畤,但这好像都没什么用,该发生的依旧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