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时节,江西中西医院内弥漫着潮湿的气息。这日清晨,急诊室送来一位特殊患者——英国领事馆的文员詹姆斯先生,高烧不退,呼吸急促,已近昏迷。
麦克莱恩教授亲自接诊,检查后神色凝重:“大叶性肺炎,右肺大面积实变。病情危重,需立即使用最新引进的盘尼西林。”
林闻溪和梁启远被特许观摩治疗全过程。詹姆斯面色赤红,口唇发绀,咳嗽时胸痛剧烈,痰中带铁锈色——正是肺炎典型表现。
“中医如何辨此病?”麦克莱恩一边准备药物,一边考问林闻溪。
“此属‘肺痈’、‘风温’范畴。”林闻溪切脉后回答,“脉洪大而数,舌红苔黄,为邪热壅肺之象。当用麻杏石甘汤或千金苇茎汤清热泻肺。”
梁启远监测着生命体征:“体温40.2度,呼吸36次\/分,心率130。血象显示白细胞计数显着升高。”
麦克莱恩点头:“正是细菌感染的典型表现。现在请看西医如何应对。”
只见他取出一小瓶白色粉末,用蒸馏水溶解后,进行皮试。等待片刻确认无过敏反应后,将药液缓缓注入患者静脉。
“此乃盘尼西林,由霉菌中提取,能特异杀灭肺炎球菌。”麦克莱恩解释,“若在以往,此病死亡率高达30%。如今有了抗生素,情况大为改观。”
林闻溪仔细观察用药剂量和时间间隔,发现与中药的随证加减完全不同,西药有精确的用药规范和流程。
令人震惊的是,用药后六小时,詹姆斯体温开始下降;十二小时后,呼吸明显平稳;二十四小时后,已能自行饮水。
“神效!”林闻溪不禁惊叹,“纵是仲景复生,亦难有此速效。”
麦克莱恩却无喜色:“抗生素虽效如桴鼓,然亦有局限。且看另一病例。”
他带学生来到隔壁病房。这是个老农,同样诊断肺炎,但使用盘尼西林后效果不显。
“为何同病不同效?”麦克莱恩问。梁启远查看病历:“药敏试验显示,致病菌对盘尼西林耐药。”“正是。”麦克莱恩点头,“细菌会变异抵抗抗生素。且此药对病毒无效,对肝肾亦有毒性。”
林闻溪若有所悟:“犹如中药之偏性,善用则疗疾,误用则伤正。”
这时,詹姆斯病情又有变化:高热虽退,却出现口干舌燥,心烦不寐,舌红少津之象。
麦克莱恩查看后道:“感染虽控,但机体受损。此时该如何?”
梁启远建议:“继续抗生素疗程,防止复发。”林闻溪却道:“邪热虽去,气阴已伤。当益气养阴,清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