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瘫倒在黄河之畔,浑身虚脱,连抬起一根手指的力气都没有。但他的眼眸却亮得惊人,倒映着天空中正在缓缓消散的河图洛书虚影,以及那道由他亲手划出、仍残留着淡淡道韵的横线。
那道横线看似简单,却仿佛蕴含着开天辟地的力量,静静地悬浮在虚空中,与天地共鸣。
远处的玄顽子微微颔首,对岩磊道:“你去照料他,给他服下这滴甘露。”他屈指一弹,一滴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生机的液体飞向岩磊,“他心神消耗过度,需好生休养。待他醒来,莫要多言,只让他自行体悟。”
岩磊恭敬接过,瞬间出现在伏羲身边,小心翼翼地将那滴甘露送入其口中。甘露入喉,化作温润的生机流淌四肢百骸,伏羲苍白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红润,耗尽的心神也在快速滋养。但他并未立刻醒来,而是陷入了一种深沉的定境,仿佛在消化着先前那石破天惊的领悟。
玄顽子的身影悄然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
三日后,伏羲悠悠转醒。他睁开眼的瞬间,眸中再无迷茫,只有一片澄澈的通明。他没有立刻起身,而是就那样躺着,仰望着苍穹,看着云卷云舒,看着日升月落。
那道横线,依旧烙印在他的心海,无比清晰。
“一画开天…阴阳始判…”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却带着无比的坚定。他明白了,那一横,即是混沌初分,清阳上升为天,浊阴下降为地的最初象征,是天地间最根本的“阳”之象。
他挣扎着坐起身,目光扫过周围的世界。他看到高远的天空(阳),也看到厚重的大地(阴);看到炽热的太阳(阳),也看到清冷的月亮(阴);看到雄健的山峦(阳),也看到柔顺的流水(阴)……世间万物,莫不蕴含着阴阳这两种相对、相成、相生的根本属性。
“阴阳并非孤立,而是在不断互动变化之中。”伏羲回想起河图洛书中那流转不息的意象。他再次伸出手指,在那代表“阳”的横线之下,划下了两道短横(阴爻)。一阳在上,二阴在下,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符号。
就在这个符号成型的刹那,他心有所感,仿佛听到了大地的沉吟,感受到了承载与顺服。他福至心灵,轻声道:“此象地,性顺,厚德载物。”这便是“坤”。
接着,他在“坤”象之上,将下方的一阴爻变为阳爻,形成上二阴下二阳之象。顿时,他仿佛感受到雷在地下震动,万物萌发,一股生机勃发之意涌上心头。“此象雷,能动,振奋生机。”此为“震”。
他完全沉浸在了这种玄妙的创造状态之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惫。以最初的“阳”爻和“阴”爻为基础,通过它们位置和数量的不同组合,一个个蕴含天地至理的符号在他指下流淌而出:
上二阳下二阴,如风行天上,无孔不入,谓之“巽”;
上二阴下二阳,如水藏地中,险陷暗伏,谓之“坎”;
上二阳下二阳,如火燃虚空,光明丽日,谓之“离”;
上二阴下二阴,如山峙大地,静止安稳,谓之“艮”;
上二阴下二阳,如泽汇地上,欣悦善言,谓之“兑”。
最后,他回到了最初那完整的一道阳爻,代表着纯阳之性,至刚至健,运行不息,谓之“乾”。
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
八个基本符号,环绕着中心那蕴含无穷变化的意境,在他意念中缓缓旋转,形成一个和谐而完美的整体。它们囊括了天地风雷水火山泽这八种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更象征着健、顺、动、入、陷、丽、止、悦这八种根本性质与动态。宇宙万物,莫不可归类于这八大范畴之中,其生成变化,莫不遵循着这八卦揭示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