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知言回到知府宅邸时,得到消息的王夫人焦急地等候在二门处。
一见到孙子的人影,她立刻快步上前,拉着孙知言的胳膊,将他从头到脚、从左到右细细打量了好几遍。
见他虽然面带疲惫,衣衫沾尘,但整个人精神头似乎还不错,这才稍稍放下心来,随即又忍不住带着埋怨和心疼的口吻道:
“你这孩子,真是长大了,翅膀硬了。说走就走,什么都瞒着我,还是你走了之后,我才从下人口中知道的。那深山老林里,是你能去的地方吗?要是磕着碰着,遇上野兽可怎么好?”
孙知言自知理亏,赶紧换上笑嘻嘻的表情,凑到祖母身边,挽着她的胳膊撒娇:
“祖母,您看我这不好好的嘛,一点事都没有,还见识了好多新鲜东西呢,您就别生气了嘛。”
这时,听到动静的孙知府也从前衙踱步过来,他看着全须全尾、似乎还壮实了些的孙子,捋着胡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打趣道:
“好了好了,人平安回来就好。夫人,你可是念叨了整整三天,我这耳根子都快起茧子了,如今总算是能清净清净了。”
王夫人没好气地哼了一声,白了丈夫一眼,懒得理会他,只顾拉着孙知言的手往饭厅走:
“饿坏了吧?灶上一直温着饭菜呢,都是你爱吃的。快跟祖母来,边吃边慢慢说,这一路上都见了什么稀奇景儿?”
饭桌上,孙知言显然还沉浸在这次新奇旅程的兴奋中。他一边大口吃着家里久违的精美菜肴,一边眉飞色舞地向王夫人描述着一路的见闻。
山民的淳朴、深山的险峻、夜晚挤在小床上的嬉闹、还有那抽筋的腿被刘昌按摩的温暖。
王夫人含笑听着,时不时用公筷给他夹一筷子他爱吃的菜,目光里充满了慈爱和些许不易察觉的感慨,孙子真的长大了,有了自己都没有的经历。
而另一边,刘昌也收拾好了简单的行囊,准备启程返回弥州过年了。
岩桑拍着他的肩膀,千叮咛万嘱咐:“回去代我给你爹娘问个好。记牢了啊,正月十六,安禾周岁,一定得带着你爹娘都来,咱们好好热闹热闹。”
刘昌连连点头,笑道:“您就放心吧,忘不了。正月十六,我们一定准时到。”
一旁的秦玥听了,好奇地眨着眼睛问:“安禾妹妹不是正月初七的生辰吗?为什么要等到正月十六才过周岁呀?”
岩桑笑着解释道:“咱们石城这边有这个风俗,娃娃过周岁是大事,得像成亲嫁娶一样,要请人挑个好日子,大办一下,图个吉利。不一定非得卡在生辰正日那天。就像阿土。”
他指了指正在旁边帮忙搬东西的儿子,“他当初办周岁酒,还没满整整一岁就办了呢。”
屠老三在一旁乐呵呵地接话:“反正啊,过周岁前先得把这个年过好,今年咱们几家日子都顺当,可得好好过个热闹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