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通天峰后山,观星台。
山风猎猎,卷动云雾,将台上众人的衣袂吹得翻飞不定。初升的朝阳被厚重的云层遮挡,只透下些许惨淡的光,映得台下深渊幽邃难测。
道玄真人端坐于主位石椅,诛仙古剑横于膝前,面色虽苍白,眼神却如古井深潭,不起波澜。水月大师与田不易分立左右,气息沉凝,如临大敌。张小凡站在碧瑶身侧稍后一步的位置,身形挺拔,混沌气息内敛,却如一张拉满的弓,随时可爆发出雷霆一击。
碧瑶立于台心,白衣胜雪,青丝微扬。她神色平静,目光淡然地望向天际流云,仿佛眼前并非龙潭虎穴,而只是一处寻常观景之地。唯有细心之人,方能察觉她周身隐隐流转着一层温润星辉,与脚下山峦、头顶苍穹气息相连,浑然一体。
佛光渐近,梵唱隐隐。普智神僧身着金色袈裟,手持九环锡杖,脚踏金色莲台,缓缓降落在观星台另一端。十八名金刚罗汉紧随其后,落地无声,迅速结成一座小型佛阵,佛光连成一片,庄严肃穆,却隐隐透出迫人威压。
“阿弥陀佛。”普智双手合十,面带悲悯之色,目光首先落在道玄身上,“道玄师兄,久违了。闻听青云遭劫,贫僧奉方丈师兄之命,特来相助,共渡难关。”
道玄微微颔首,声音平稳却带着疏离:“有劳普智大师挂心。青云家务,尚能应付。大师远来是客,请坐。”
早有弟子搬来石凳。普智依言坐下,目光这才转向碧瑶,细细打量,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精光,随即化为更深的“悲悯”:“这位便是碧瑶长老吧?果然风采非凡,身具异禀。前番听闻长老身染魔障,如今观之,气机圆融,星辉内蕴,想必已尽祛顽疾,实乃苍生之幸。”
碧瑶唇角微勾,露出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声音清越:“大师谬赞了。碧瑶微末道行,偶得机缘,苟全性命罢了。比不得天音寺佛法精深,普度众生。”她话语谦逊,眼神却清澈直视普智,毫无躲闪,仿佛能看透那层悲悯面具下的真实意图。
普智捻动佛珠的手指微微一顿,面上笑容不变:“长老过谦了。如今神州灵气异动,恐有大劫将至。贫僧观长老气息,似与这天地异变隐隐相合,不知长老对此有何高见?”他话语平和,却直接将话题引向了最敏感的核心。
此言一出,台上气氛瞬间紧绷。田不易冷哼一声,水月眼神更冷。张小凡踏前半步,几乎与碧瑶并肩,混沌气息如无形屏障,隔断了普智话语中隐含的试探压力。
碧瑶却似浑然未觉,抬手轻轻拂开被风吹到颊边的一缕发丝,动作自然优雅。她并未直接回答,反而抬眼望向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轻声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灵气流转,生灭轮回,本是天道常伦。只是此番异动,急骤暴烈,不似自然,倒像是……被什么东西,强行搅动了。”她话语一顿,目光转回普智,带着一丝探究,“大师来自天音寺,见识广博,不知可曾听闻,有何种力量,能引动如此规模的天地之变?”
她巧妙地将问题抛了回去,言语间暗指此次异变或有“人为”因素,目光清澈,却带着无形的锋芒。
普智眼底闪过一丝讶异,没想到碧瑶如此机敏且强势。他沉吟片刻,道:“阿弥陀佛。宇宙玄奥,非我等凡人可尽知。或有无上大能,或有无边魔孽,皆有可能。正因如此,才需我等正道同仁,齐心协力,查明根源,消弭灾祸。”他顿了顿,目光再次聚焦碧瑶,语气加重,“尤其碧瑶长老身负异象,感应天地,或为破局关键。贫僧奉方丈之命,带来寺中至宝‘八宝功德池’水三滴,有净化邪祟、稳固神魂之效,或可助长老一臂之力,明晰自身与天地之关联,寻得解决之道。”
说着,他掌心托起一只小巧玉瓶,瓶身佛光流转,隐隐有梵唱传出,散发着祥和纯净的气息。然而,在这祥和之下,碧瑶敏锐地感知到一丝极其隐晦的、带着度化与标记意味的佛力波动。这绝非简单的相助!
张小凡眼神一寒,正要开口,碧瑶却轻轻按住了他的手背,示意他稍安勿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