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月洞府内,碧瑶眉心引来那道穿越虚空、纯净古老的星辉,虽只一瞬,却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洞内星光渐敛,重归静谧,但空气中弥漫的无形压力却骤然倍增。那不仅是来自谷外虎视眈眈的各方神念,更是源于碧瑶体内那盏初生“心灯”与遥远星辰共鸣后,引发的更深层次、更不可测的因果涟漪。
碧瑶靠在张小凡怀中,闭目内视。心灯之光温润跳动,驱散了些许沉睡初醒的疲惫,但灯焰边缘,那几缕来自南疆邪咒的漆黑戾气,如同附骨之疽,缠绕不去。更令她心悸的是,方才与那不知名星辰的短暂共鸣,似乎激活了这诅咒中某种极其隐晦的灵性,它不再仅仅是侵蚀,反而像一头蛰伏的毒蛇,开始悄无声息地汲取、模仿心灯散发出的微弱生机与星辉道韵,企图蜕变成某种更可怕的东西。
“这诅咒……比想象的更麻烦。”碧瑶轻声开口,声音带着初愈的沙哑,却异常清醒,“它不仅在消耗我,更在……学习我。万人往背后,定有高人。或许……与南疆上古巫皇的传承有关。”她指尖无意识地在张小凡掌心划动,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张小凡握住她微凉的手指,混沌之气如暖流般包裹着她,沉声道:“无妨。既是诅咒,便有根源。斩断根源,自可化解。”他目光扫过洞外,仿佛能穿透山壁,看到那些隐在暗处的窥探,“天音寺的‘八宝功德池水’与‘静心梵莲籽’,或可一用。但如何用,需掌握在我等手中。”
正商议间,曾书书去而复返,身后跟着水月大师。水月手中托着一个紫檀木盒,盒盖开启,内有一玉瓶清澈池水,氤氲着祥和佛光,以及三颗洁白如玉、隐现梵文的莲籽,异香扑鼻。正是天音寺送来的宝物。
“掌门,碧瑶长老,”水月将木盒置于石台上,神色凝重,“宝物已送至。普泓上人另有一言转达,言此二物虽能净化邪祟、安魂定魄,但蕴含佛门大慈悲、大寂灭之意,使用时需心怀敬畏,引动其中佛力,方能显效。若心不诚,恐遭反噬。”这话看似提醒,实则隐含胁迫,意指欲用此物,必承其“因果”,受其“导引”。
张小凡尚未开口,碧瑶却微微直起身,目光落在那池水与莲籽上,眸中星辉微闪,带着一丝审视与了然。她伸出纤指,并未触碰,只是虚悬其上,感应片刻,唇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
“普泓大师倒是费心了。这池水至净,莲籽安神,确是好东西。只可惜……”她指尖一缕极其微弱的、属于她心灯本源的暖融光华轻轻拂过玉瓶与莲籽,“里面掺了点别的东西。一丝……度化梵音的种子,还有一道……追踪标记的佛印。是怕我用之无效,还是怕我……用了之后,脱离掌控?”
水月与曾书书闻言,脸色顿变。他们只查验了宝物灵气真伪,却未察觉其中竟暗藏如此玄机!
张小凡眼中寒光一闪,混沌气息微凝。天音寺此举,已是触及底线。
碧瑶却摆了摆手,示意无妨,反而看向张小凡,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凡哥哥,你说……若我们将计就计,如何?”
张小凡与她心意相通,瞬间明悟:“你是想……借此反制?”
“嗯。”碧瑶点头,指尖那缕心灯光华变得凝实了些,“这度化梵音与追踪佛印,既是枷锁,也是通道。他们想‘看’到我如何化解诅咒,想‘听’到我的心声是否‘皈依’。那我们便让他们‘看’,让他们‘听’。”她目光转向那池水与莲籽,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冷静,“只是,看到的,未必是他们想看的;听到的,也未必是他们想听的。”
她看向水月:“水月师叔,烦请您以太阴真水为辅,苏师叔以百草精华为引,将这三颗‘静心梵莲籽’重新淬炼一番,化去其寂灭之意,只留安魂本源。这池水,我自有用法。”
水月深深看了碧瑶一眼,心中震撼于她此刻的冷静与谋算,点头应下,与苏茹一同离去准备。
洞内再次剩下二人。碧瑶靠在张小凡肩头,略显疲惫地闭上眼,低声道:“凡哥哥,帮我护法。我要……主动引那诅咒与佛印一动。”
张小凡心中一紧,知她又要行险,但见她眼中决然,知劝阻无用,只能重重点头,混沌领域悄然扩张,将两人牢牢护住,神识提升至极致,密切关注着她体内任何细微变化。
碧瑶凝神静气,引导着心灯之光,不再一味压制那诅咒黑气,反而小心翼翼地分出极其细微的一丝,如同诱饵般,主动靠近那诅咒,并模拟出一丝试图借助外力(佛宝)净化诅咒的“意念波动”。
果然,那诅咒黑气如同闻到血腥的鲨鱼,立刻躁动起来,不仅吞噬那丝心灯光华,更循着碧瑶模拟出的“意念”,主动缠绕上她刻意引动的一缕神识,仿佛要反向污染其求助的念头!同时,木盒中的玉瓶与莲籽上,那隐藏的度化梵音与追踪佛印也微微发亮,开始无声无息地向外界传递此地的“景象”与“心念”!
就在这三股力量(诅咒、佛印、碧瑶的神识)即将短暂交汇的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