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玄真人的决议,如同在暗流涌动的青云山投下了一颗定石,暂时稳住了即将倾覆的舟楫。张小凡得以留驻玄火坛旧址“静修”,并被赋予了疏导地脉煞气、参阅典籍的权限,这看似宽宥的安排,实则将他置于一个更加微妙且孤绝的境地。他不再是单纯的囚徒,也非自由的弟子,而是一柄被宗门既倚重又警惕的双刃剑,悬于青云危局的核心。
玄火坛旧址,虽地火依旧,却因大战破坏,阵法残缺,不再如往日般酷烈封闭。张小凡并未修复那些禁制,反而任由残存的玄火之气与外界天地灵气交融。他盘坐于昔日岩浆池畔,周身混沌气息圆融流转,不再刻意收敛,亦不肆意张扬,只是自然地与周遭环境共鸣。掌心那朵混沌青莲虚影时隐时现,莲心处碧瑶真灵所化的翠绿光点,如同沉睡的胚芽,静静汲取着混沌本源与天地灵机的滋养。
道玄允他参阅藏经阁“玄”字部以下典籍,他便真的遣纸鹤取来诸多关于天地灵气运转、煞气化解、乃至草木枯荣、神魂蕴养的中正平和之道卷籍,潜心研读。他不再执着于威力巨大的杀伐之术,反而对最基础的太极阴阳转化、五行生克之理,以及一些偏门冷僻的安魂定魄、滋养生机之法,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混沌道胎包容万象的特性,让他能轻易理解并推演这些法门的本质,进而尝试将其精髓融入自身混沌演化之中。
疏导地脉煞气的职责,他亦一丝不苟。每日晨曦初露,他便引动混沌之气,如春风化雨般,涤荡着通天峰周边因大战残留的戾气与破碎灵机。那灰蒙蒙的混沌光华过处,焦土竟隐隐焕发出些许生机,枯木逢春,发出嫩芽。这润物无声的景象,渐渐被一些巡山弟子看在眼里,心中那份因流言而生的恐惧,不知不觉间淡去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敬畏与好奇的复杂情绪。
然而,表面的平静之下,是更深沉的暗流。张小凡能清晰地感觉到,每日都有数道强弱不一、或明或暗的神识,如同幽灵般扫过玄火坛区域。有道玄师伯那深沉如海的探查,有商正梁、天云师伯谨慎的观望,有水月大师清冷的审视,甚至还有一些隐藏极深、带着佛门祥和或焚香谷灼热气息的窥伺。他对此心知肚明,却恍若未觉,只是专注于自身的修行与“职责”。
这一日,夜深人静,月华如水。
张小凡正于玄火坛残垣断壁间静坐,掌心混沌青莲缓缓旋转,比往日更加凝实了几分,莲心绿光莹莹,与天上明月清辉隐隐呼应。他正尝试以月华之精纯阴气,调和地脉玄火的至阳之气,滋养青莲,进而温养碧瑶那缕真灵。这是一个极其精细的过程,需要心神高度集中。
忽然,一阵极轻微的脚步声自远处竹林小径传来,步伐轻盈,却带着一丝犹豫。
张小凡心神微动,散去掌中青莲,抬眼望去。月光下,一道素白身影悄然出现,衣袂飘飘,清丽绝伦,正是陆雪琪。她手中提着一个食盒,立于数丈之外,清冷的眸子在月色下显得格外明亮,却亦带着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
“陆师姐。”张小凡起身,微微颔首。自山门风波后,这是两人第一次单独见面。
陆雪琪轻轻“嗯”了一声,走上前,将食盒放在一旁平整的石块上,低声道:“师父让我送些清心凝神的丹药过来。”语气平淡,一如往常。
“有劳师姐,代我谢过水月师叔。”张小凡接过食盒,并未立刻打开。
一阵沉默。只有夜风吹过竹叶的沙沙声。
陆雪琪目光扫过周遭略显荒凉的环境,最后落在张小凡平静的脸上,轻声问道:“你……在此处,可还习惯?”
“清静,正好修行。”张小凡答道,目光与她一触即分。他能感觉到她清冷外表下那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这让他心中微暖,却也更加谨慎。如今他身处漩涡中心,任何与他过从甚密之人,都可能被卷入是非。
“那就好。”陆雪琪垂下眼帘,沉默片刻,又道,“山下流言……已平息许多。你疏导地脉,众人有目共睹。”
“分内之事。”张小凡语气依旧平静。
又是一阵难言的静默。陆雪琪似乎想说什么,唇瓣微动,最终却只是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她抬起头,深深看了他一眼,那目光中有担忧,有疑惑,或许还有一丝她自已也未察觉的怅惘。
“我……该回去了。”她转身欲走。
“陆师姐。”张小凡忽然开口。
陆雪琪脚步一顿,却没有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