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李虾仁总结了它的机动性:“安装了大口径火炮后,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整车的重心提高了,行驶的稳定性会变差。在不平整的地面高速行驶时,驾驶员要特别小心,以防侧翻。它的动力系统沿用了2型坦克的140马力发动机,最大速度能达到4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220千米。这个速度和行程,足以让它跟上装甲部队的步伐,实现真正的‘随叫随到’!!!”
当李虾仁一口气说完这串详尽到令人发指的数据后,周卫国已经完全呆住了!!!
周卫国听得如痴如醉,这些详尽的数据,远比他之前在书本上看到的任何理论都要来得震撼。他看着这辆小巧的“黄蜂”,脑海中已经浮现出它在战场上灵活穿梭,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便给予致命一击,然后迅速转移阵地的画面。这已经不是一门简单的火炮,这是一个集机动、火力于一身的战场幽灵!!!
他终于明白了!这东西根本不是用来和敌人坦克对轰的!它的使命,是在前线步兵发起冲锋之前,用那门105毫米的火炮,将敌人的阵地、碉堡、火力点,像敲核桃一样,从远处一一敲碎!!!
它赋予了炮兵前所未有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周卫国的呼吸再次变得急促起来,他猛地看向远处那些炮管更粗、体型更庞大的家伙,一个更加疯狂的念头涌上心头!!!
李虾仁看着周卫国那副仿佛要将“黄蜂”的数据刻进脑子里的痴迷模样,不由得莞尔一笑。他知道,对于周卫国这样的军事天才来说,最好的礼物,就是不断冲击他的认知极限!!!
不等周卫国从“黄蜂”带来的震撼中完全反应过来,李虾仁便拍了拍他的肩膀,赶忙招呼着这家伙来到了不远处另一头更加狰狞的钢铁巨兽面前!!!
然而还不等李虾仁开口说话,周卫国在看清那东西的瞬间,就惊讶地率先开口道,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音:“大哥,这个......这个不会是150毫米自行火炮吧???”
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门粗大得近乎夸张的炮管,那口径仿佛能吞噬一切光明。毕竟周卫国好歹也是在德意志顶尖军事学院深造过、见过大世面的,这种级别的火炮口径,他还是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的!!!
在德意志的陆军序列中,15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那已经是集团军级别的重炮了!是用来进行战役级火力准备、摧毁敌人坚固要塞的“攻城锤”!每一次射击,都意味着地动山摇!!!
可是,如此沉重的“攻城锤”,竟然被安放在了一个并不算大的坦克底盘上,变成了一辆可以自行移动的“自行火炮”???
这简直匪夷所思!要知道,在德意志的军队里,150毫米口径的火炮本身就非常稀少,每一次调动都需要大量的马匹或牵引车,行动迟缓,是战场上的“贵重品”。更不要说是把它变成可以跟着装甲集群一起冲锋的自行火炮了,这种设计理念,在德意志的军工体系中,都只存在于最疯狂的幻想里!!!
周卫国快步绕着这辆被命名为“蟋蟀”的自行火炮走了一圈,心中的震撼层层叠加。它的底盘似乎和“黄蜂”一样,也是基于2型或3型坦克改造的,但为了承载这门恐怖的150毫米重炮,整个战斗室被设计得更加低矮和宽大,那门巨炮几乎占据了车体的全部重心!!!
他甚至能想象出这门火炮开火时的场景----那雷鸣般的巨响,那足以撕裂耳膜的音爆,以及那被炮弹出膛时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卷起的烟尘!!!
这已经不是“小车装大炮”了,这是“蚂蚁扛大象”!是德国工程师严谨思维下,才会诞生的、充满了暴力美学的极端产物!!!
“大哥......”周卫国转过头,看向李虾仁的眼神已经从之前的狂喜,变成了深深的敬畏,“这......这东西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他问出这个问题时,声音都有些发干。他已经不敢去想,如果让这样一支由“蟋蟀”组成的炮兵团,对准小鬼子的任何一个阵地,将会是怎样一幅毁灭性的景象!!!
李虾仁一看周卫国都学会抢答了,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和欣慰,仿佛看到自家聪明的孩子终于举一反三了。他笑着点了点头,这才开口道:“没错,这款就是‘蟋蟀’150毫米自行火炮!!!”
他的介绍风格依旧简洁明了,如同在宣读一份技术档案,但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狠狠地砸在周卫国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