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听皇上都支持,还有啥反对的。
于是一群人回到了大河村,开始学习简化字,
刚开始,看着这些缺胳膊少腿的简体字,众人很不舒服。
方心姝用三字经中的前几句做对比,“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改版后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对呀!一比较效果就出来了!你们想考试如果笔画少些,写起来是不是快多了?”
“很好!”参加过考试的深有同感,笔画太多的字,写起来心惊胆战,生怕笔画重叠了,那整张试卷就作废了。
做通了工作,方心姝就拿出在空间中兑换出繁体字和简体字变化字典。
她利用印刷机,在空间印刷了几十本,做到了人手一本。
都是识字的,用不着她一一教认,大家对照着字典,慢慢重新学习。
就从认识和抄写《三字经》开始。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那些似曾相识却又有些陌生的字符,开启了艰难的学习之旅。
就拿“习”这个字来说吧,以往写起来那是横竖撇捺折,一笔一划都透着规整与端庄。
可如今简体字里变成了“习”,是简单了。
可方家人总是习惯性地多添上几笔,把它变回原本熟悉的模样。
方老爷子拿着毛笔,在宣纸上试着书写,一边写一边念叨着:
“这思维定式可真是顽固啊,写了几十年的‘习’,冷不丁让写这个‘习’,手都不听使唤咯。”
“不过要少写好几画,好!”心悦最是高兴,她太难了,常常把笔画多的字糊成一团,只能重写。
那是全部重写,不是只写一个字呀!
兴汪,也高兴的说,“你看‘迁’变成了‘迁’,就只有四画,太简单了,真是好呀!”
不过又叹气道:“哎呀,就是每次写的时候,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还是原来的字,这要改过来,有点难呀!”
不管怎样,一家人就聚在院子里,逐字逐句地对照着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对照字典,大声地认读起《三字经》来。
方心姝还想出了个法子,让小辈们互相考问,答对了就奖励一颗小红星。
这一来,小院里时常回荡着大家认读简体字的声音,“贵(贵)、专(专)、厂(厂)……”。
那声音此起彼伏,虽然偶尔还会有错读,惹来一阵哄笑,但学起来更带劲。
光是认字还不够,写也是个大难题。
他们准备了厚厚的一沓纸,每日都要练习书写简体字。
心雅原本写得一手娟秀的繁体字,那字就如同她本人一般温婉优雅,可面对简体字,她也时常犯难。
写“习(习)”字的时候,常常只占上面半格,
看着纸上一个个写错的字,她无奈地叹了口气,又重新提起笔,一笔一划更加专注地写了起来。
为了加快进度,方心姝突发奇想去买了十个不识字的下人。
这些人学起来比方家一众人还轻松,特别是小孩子们。
而在学习认和写简体字的同时,他们还有一项更为艰难的任务,那就是在刚烧好的陶泥块上刻字,为的就是能运用活字印刷术,让这些简体字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这活字印刷,本就是个精细活。
要知道,在陶泥块上刻字,那可得反着来呀,心里想着正面呈现出来的字该是什么样子,手上却得反着把笔画刻进去,这对于思维和手上的功夫都是极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