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开局就得知惊天秘密! > 第473章 无声的试探:学术外衣下的“身份”验证

第473章 无声的试探:学术外衣下的“身份”验证(1 / 2)

发现了林卫国这个疑似“同行”后,何雨柱没有轻举妄动。他像一位耐心的猎手,开始有计划地、不露痕迹地收集信息,并设计了一套精密的“试探方案”。

他首先通过系统权限和内部关系,调阅了林卫国的人事档案和所有能接触到的技术报告。

档案完美无瑕,之江大学背景清晰,技术报告也写得中规中矩。

但是,在少数几份关于计算流程优化的建议里,何雨柱凭借其超越时代的眼光,还是捕捉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那些优化思路的内核,隐约指向了后世才成熟起来的“数据局部性原理”和“预取算法”的雏形,只是用这个时代的技术语言小心翼翼地包裹着。

“果然不简单。”何雨柱心中笃定了七八分。他决定创造一个“自然”的交流机会。

几天后,何雨柱以协调一项涉及复杂迭代计算任务的名义,再次来到了电子计算技术研究室,并“恰好”需要与林卫国讨论一个算法细节。

这是一个关于导弹弹道仿真中大型线性方程组求解效率的问题。

“林卫国同志,”何雨柱拿着厚厚的计算任务书,语气平和,“这次的任务,系数矩阵规模很大,用常规的高斯消元法,运算时间和存储空间都很紧张。你们这边有没有什么优化思路?”

林卫国推了推厚厚的眼镜,接过任务书仔细看了片刻,眼神专注。

他指着其中的迭代部分说:“何工,这里的迭代收敛条件设置得有些保守了。如果能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适当放宽收敛阈值,可以显着减少迭代次数。而且……”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在矩阵存储上,如果能识别出其中的稀疏结构,只存储非零元素,应该能节省大量内存。”

稀疏结构!何雨柱心中一动。在这个年代,虽然稀疏矩阵的概念已经出现,但将其作为常规优化手段,并如此自然地提出,仍然显示出相当的前瞻性。

“很好的思路。”何雨柱赞许地点点头,顺势将话题引向更深的水域,“不过,识别稀疏模式本身也需要计算开销。

而且,随着计算进行,矩阵的条件数可能会变差,影响迭代法的稳定性。我在想,有没有可能借鉴一些……

嗯……比如Krylov子空间方法的思想?据说国外有些理论探讨...”何雨柱在这里抛出了一个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几乎无人知晓的术语——Krylov子空间方法,这要到七八十年代后才在国际上广泛应用。

林卫国听到这个词时,眼睛明显亮了一下,身体不自觉地前倾,但随即流露出困惑:

“Krylov……子空间?这个名词我没听说过。是指基于向量序列迭代的那类方法吗?具体是怎么……”

他的反应很真实,像是听到了一个陌生但似乎触及到某种知识边界的概念,好奇远大于警觉。

何雨柱心中快速判断:他知道迭代法的本质,但对这个后世的标准术语不熟悉。看来不是数学或计算数学领域的专业穿越者。

讨论继续进行,何雨柱又看似随意地提到了几个后世常见的概念,如“算法复杂度”(用“计算量级”来代指)、“并行计算”(用“多个运算器同时工作”来描述),林卫国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明显更加顺畅,甚至能提出一些虽然粗糙但方向正确的实现想法,但他始终小心翼翼地用这个时代的技术语言进行包装。

交流间隙,何雨柱仿佛不经意地感叹道:“说到底,还是我们硬件基础太薄弱。听说国外已经在研究集成电路了,把很多晶体管做在一片硅片上,不知道那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集成电路?”林卫国重复了一遍,眼神有些茫然,随即点点头,“把电路做小,确实能提升速度。

不过,材料和工艺恐怕...”他的反应再次表明,他对这个即将改变世界技术格局的名词缺乏足够的敏感和认知。

何雨柱心中渐渐勾勒出一个画像:一个知识结构偏向计算机软件和架构,但对硬件发展史和特定数学领域不甚了解的穿越者。

其知识水平大概停留在二十一世纪初,一个优秀的程序员或计算机系学生的程度,而且知识可能带有碎片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