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据点人去楼空,线索暂时中断,但“暗网议会”与超自然力量可能存在关联的阴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林闲心头。他知道,平静只是暂时的,对方绝不会轻易放弃寻找“钥匙”。
“闲人科技”内部依旧维持着最高级别的戒备,但在林晓雅孜孜不倦的“运营”下,外部形象却愈发“亲民”和“沙雕”。这种强烈的反差,让林闲时常产生一种割裂感——内部是如临大敌的紧张,外部是没心没肺的欢乐。
而林闲自己,在经过最初的震惊与无力后,反而逐渐冷静下来。焦虑和恐慌解决不了问题,既然已经被卷入了漩涡,那就只能想办法让自己在这漩涡中活下去,并且……尽量活得舒服点。
他的心态,在巨额积分和持续压力的双重打磨下,悄然发生着转变。从最初极度抗拒“痛苦消费”,到后来半推半就地接受,再到如今……他开始有意识地“规划”和“利用”这种痛苦。
既然痛苦不可避免,那就让痛苦变得更有价值!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被动承受亲戚们带来的精神折磨和社死瞬间,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痛苦源”转化为更高效、更可控的“积分生产工具”,甚至……能否借助它们,来应对潜在的危机?
比如林小聪的“水之道”哲学。虽然荒谬,但上次歪打正着,在吴院士那里蒙混过关,还引发了对方关于“环境信息学”的联想。这说明,这种看似不着调的“理论”,在某些特定场合,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信息烟雾弹”作用。
再比如林晓雅的“新媒体暴力”。虽然严重损害了他的个人形象和公司逼格,但不可否认,这种病毒式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关注度。这能否转化为一种……另类的“护身符”?当一个人或一个公司过于“沙雕”和透明时,是否反而会让某些藏在暗处的敌人感到无从下手,或者轻敌?
这个想法很大胆,甚至有些疯狂。但林闲觉得,在应对“暗网议会”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时,或许正需要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策略。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他必须拥有足够的实力兜底。而实力,来源于积分和系统。
于是,林闲的日常,进入了一种新的模式:
上午,他通常会“巡视”一下公司,主要是去水资源管理部“聆听”林小聪的最新哲学发现(痛苦积分+50万\/小时),或者去新媒体部“指导”一下林晓雅的创作方向(实则是确保她不会玩脱,痛苦积分+80万\/小时)。这种主动找“虐”的行为,积分收益比被动承受要高得多。
下午,他会回到七楼,一边享受着昂贵的、由苏瑶特供的“静心”咖啡(味道依旧诡异,但积分+20万\/杯),一边研究系统商城和【信息炼炉】。他不再轻易进行高风险赌博,而是开始系统性地学习那些昂贵技能的原理和【信息炼炉】的运作机制,试图找到性价比更高的积分消费和力量获取途径。
晚上,则是雷打不动的“蓝宝宝”交流时间。随着解析进度达到15%,他与碎片的“韵律互动”更加深入。他开始尝试不仅仅是安抚和共鸣,而是进行一些极其细微的“引导”和“询问”,比如将自身关于“暗网议会”、“钥匙”的困惑,通过情绪和意念传递给碎片,希望能得到一丝反馈。虽然大部分时间石沉大海,但偶尔,碎片的光芒会产生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同于以往的闪烁,让他觉得并非全无希望。
这种规律且“充实”的生活,虽然依旧充满痛苦,但却带给林闲一种奇异的掌控感。他不再是完全被动地随波逐流,而是在主动规划着自己的“痛苦”生涯。
【叮!检测到宿主心态转变,从被动承受痛苦转为主动规划并利用痛苦,痛苦积分获取效率提升20%。】
【解锁新成就:【痛苦的哲学家】!】
【成就奖励:积分+500,000,000!(五亿)!】
五亿积分到账,肯定了林闲的“转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