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境集市上看到的,觉得…很配你。”潘二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梅梅接过木簪,指尖轻轻摩挲着那朵梅花,眼中水光潋滟,心中甜蜜满溢。她抬起头,勇敢地迎上他的目光,轻声道:“很好看…我很喜欢。”
气氛温馨而静谧。潘二郎深吸一口气,神情变得无比郑重,他站起身,对着闻声从里间走出的周老汉和梅姨,深深一揖:“周叔,梅姨。二郎此次平安归来,心中更觉与梅梅情深意重。恳请二老,将梅梅许配于我。我潘二郎在此立誓,此生必竭尽全力,护她周全,让她衣食无忧,绝不负她!”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掷地有声,充满了不容置疑的真诚与决心。
周老汉看着眼前这个目光坚定、肩膀宽阔的年轻人,又看了看女儿眼中满满的幸福和期待,心中百感交集,最终化作一声欣慰的长叹。他上前一步,扶起潘二郎,用力拍了拍他的臂膀,声音有些哽咽:“好!好!二郎,梅梅…我们就交给你了!望你二人,日后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梅姨早已在一旁抹着喜悦的眼泪,连连点头。
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接下来的日子,周家铺子和潘二郎那间河畔小屋,都沉浸在忙碌而喜悦的筹备之中。按照白水城的习俗,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诸般礼数,虽因两家皆非大富大贵之家而一切从简,却也办得郑重其事,井井有条。韩刚馆主闻讯,特意准了潘二郎的假,还以武馆的名义送了一份厚礼。街坊邻里得知,也纷纷前来道贺,送上祝福。往日因柳陆青之事而笼罩在周家的阴霾,似乎被这桩喜事彻底驱散。
婚期定在腊月的一个吉日。这一日,天公作美,连日阴沉的天空竟然放晴,阳光洒在薄雪上,反射出晶莹的光芒。周家铺子张灯结彩,虽不奢华,却处处透着喜庆。梅姨早早请来了全福人给梅梅开脸、梳妆。当梅梅穿上那身精心准备的大红嫁衣,戴上潘二郎所赠的梅花木簪,略施粉黛,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但见她眉如远山,目含秋水,腮染红霞,唇点朱丹,平日里温婉的容颜在嫁衣的映衬下,竟显露出惊心动魄的美丽,宛如一株在雪中盛放的红梅,娇艳而圣洁。
潘二郎也是一身崭新的红袍,更衬得他身姿挺拔,眉宇间英气勃勃,又难掩喜悦与紧张。在喧天的锣鼓和鞭炮声中,在邻里乡亲的簇拥和祝福下,他骑着系着红绸的马,引领着花轿,将心爱的姑娘从周家铺子,迎回了自己精心布置的河畔新居。
婚礼虽简朴,却热闹非凡。武馆的同僚、街坊的友人、周家的老主顾,挤满了不算宽敞的屋院。酒席上,潘二郎周旋于宾客之间,虽不擅饮酒,却也以茶代酒,答谢各方情谊。周梅梅则安静地坐在新房内,听着外间的喧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一丝新嫁娘的羞涩。
夜深人静,宾客渐散。红烛高烧,映得一室暖融。潘二郎轻轻推开新房的房门,看到端坐在床沿、盖着红盖头的梅梅,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他深吸一口气,走上前,用微微颤抖的手,轻轻挑开了那方红绸。
烛光下,梅梅抬起头,双颊绯红,眼波流转,含羞带怯地望着他,美得不可方物。四目相对,千言万语都在无声中交汇。窗外,月色清冷,雪光莹莹;窗内,春意盎然,情意绵绵。
“梅梅,”潘二郎握住她的手,声音低沉而充满柔情,“从今往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了。”
梅梅将头轻轻靠在他坚实的肩膀上,感受着他身上令人安心的气息,轻声应道:“嗯,我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