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丹道常识(1 / 2)

第一百四十三章:丹道常识

凌云那句“有点饿了”,说得自然无比,却让在场一众还没从震撼中回过神来的大佬们,表情变得十分精彩。

饿了?刚随手净化了一个堪比化神后期的上古魔头,现在说饿了?这感觉就像是有人刚移山填海,然后拍了拍手说“有点渴,去找杯水喝”一样违和。

玄诚子宗主最先反应过来,脸上的肌肉抽搐了几下,连忙挤出最热情的笑容:“有有有!早已为先生备下!请!快请!”

他现在看凌云的眼神,已经不仅仅是敬畏,简直像是在看一尊活着的神只。别说雪莲羹,就是凌云现在说要吃龙肝凤髓,他拼了老命也得去弄来。

一行人心思各异地离开了依旧残留着一丝寒意、却已恢复清朗的山谷。那株被凌云改良过的幽黑雪莲被他随手收走,剩下的几株极品雪莲,玄诚子小心翼翼地采摘下来,心中盘算着如何分配,至少长公主和七皇子那边,必须有一份大礼。

寒冰蛟则重新沉入潭底,只是这一次,它不再是封印之囚,而是成了真正的守护兽,看向凌云消失方向的目光,充满了感激与顺从。

回到天衍宗招待贵宾的“迎客峰”精舍,精美的宴席已然备好。主菜正是那一盅盅散发着沁人寒香、晶莹剔透的冰心雪莲羹。

凌云自然坐在主位,玄诚子亲自作陪,李紫月、李天明、靖王、幽姬圣女以及天衍宗的几位核心长老也都在列。林惊羽和苏慕婉作为宗门最杰出的弟子,也有幸位列末席。只是此刻,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无法完全集中在美食上,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位淡然的青衣青年。

“凌先生,请尝尝我天衍宗的冰心雪莲羹,虽不及先生手艺万一,但也算别有风味。”玄诚子亲自为凌云盛了一碗,态度恭敬。

凌云舀起一勺,送入口中,细细品味。

顿时,一股清凉甘甜的滋味在舌尖化开,顺着喉咙滑下,化作精纯的冰寒灵气滋养着神魂经脉,确实令人精神一振,灵台清明。

“嗯,雪莲品质尚可,年份也足。”凌云点了点头,在玄诚子刚刚露出一丝笑容时,又接着道,“就是这熬制的手法,太过保守了。”

他放下玉勺,如数家珍般点评起来:“冰心雪莲性极寒,直接以寒潭水慢炖,虽能最大限度保留其寒性,却也锁死了其中那一点至阴生阳的‘莲心火种’。需得以三阳灵泉水先行浸泡十二时辰,激发其内在火种,再辅以百年温玉髓中和寒气,以文火慢煨七日,待莲瓣彻底融化,羹呈淡金微红色,方算得其真味。如今这羹,只得其寒,未得其温,功效去了七成,可惜了这上好食材。”

一番话,听得在场几位精通药膳丹道的长老目瞪口呆,如痴如醉!

三阳灵泉?温玉髓?文火七日?莲心火种?

这些名词他们闻所未闻,但细细一想,又觉得蕴含着无上妙理!仿佛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玄诚子激动得胡子都在发抖:“先生真乃神人也!此等炼制之法,闻所未闻,却字字珠玑,直指本源!我宗守此宝山千年,竟只得其皮毛,惭愧!惭愧啊!”

【叮——以无上药膳理念折服天衍宗,厨神积分+200。天衍宗丹道\/药膳好感度大幅提升。】

凌云却像是说了件很平常的事,继续品尝其他菜肴,时不时冒出一两句点评,每一句都让那些御厨和长老们冷汗直流又茅塞顿开,恨不得拿玉简当场记下来。

宴席气氛,渐渐变得诡异起来。仿佛这不是一场答谢宴,而成了凌云的独家美食点评课。

靖王李镇远吃得味同嚼蜡,脸色阴沉。他今日面子丢尽,还被当众点破修炼隐患,看着风光无限的凌云,以及那明显对凌云态度大变的幽姬圣女和眼神复杂的苏慕婉,心中嫉恨交加。他给身后一位幕僚使了个眼色。

那幕僚会意,乃是靖王府供养的一位四品炼丹大师,姓刘。刘大师自恃身份,本就对凌云那套“邪门”的药膳理论不以为然,此刻得到主子暗示,便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凌先生对于药膳之见解,确实……别出心裁。不过,是药三分毒,炼丹之道,讲究的乃是君臣佐使,五行平衡,将灵材药性提炼至极致,成丹而服,方为正统。似先生这般……将多种灵材混合烹煮,虽看似美味,恐怕杂质繁多,于修行并无大益吧?”

这话一出,宴席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凌云,又看向那位刘大师。这是公然质疑了?

玄诚子微微蹙眉,觉得刘大师此言有些冒失,但对方是靖王的人,他也不好直接呵斥。

李天明则一脸不爽,刚要开口维护凌云,却被凌云用眼神制止。

凌云放下筷子,看向那位刘大师,目光平静:“你说炼丹?”

“正是!”刘大师挺起胸膛,带着几分职业优越感,“老夫浸淫丹道四百余年,方才勉强跻身四品丹师之列。炼丹之道,博大精深,绝非简单烹煮可比。”

“四品?还行。”凌云点了点头,就在刘大师露出一丝得意时,他忽然问道,“那你炼丹时,‘凝露草’萃取汁液,是在月华初上时效力最佳,还是子夜时分?”

刘大师一愣,下意识回答:“自然是子夜时分,阴气最重之时……”

“错了。”凌云打断他,“月华初上,阴阳交替瞬间,其汁液活性最强,融入丹中,可增三成药力。子夜时分萃取,阴气过盛,反而会抑制‘火阳花’的药性,导致丹药偏寒,若服用者是火属性功法,效果大打折扣。”

刘大师瞳孔一缩,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对方说的……似乎极有道理!他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

不等他细想,凌云再次发问:“炼制‘筑基丹’时,‘地根藤’需以丹火煅烧去其土性,煅烧至何种程度为佳?是以颜色变灰白为准,还是以重量减轻三成为准?”

“这……自然是以颜色变灰白为准!这是丹道常识!”刘大师立刻道,这个他很有把握。

“又错了。”凌云摇头,“地根藤品种不下百种,产地不同,其内含土性杂质比例皆不同,岂能一概而论?需以神识感知其内部结构,煅烧至其纤维脉络中再无浑浊斑点,方才彻底。单看颜色,十炉里有三炉会因煅烧过度而药性流失。”

刘大师额头开始冒汗了:“这……神识感知,何其艰难,稍有差池……”

“觉得难?”凌云语气依旧平淡,“那说明你神识修炼不到家,控火技巧更是粗糙。《基础控火诀》第七转‘灵蛇吐信’的手法,练到圆满了吗?能同时分化几道火线?能否做到九浅一深,精准温养丹炉内壁左下三寸处的‘离位’?”

一连串的问题,如同重锤,狠狠砸在刘大师的心神之上!

《基础控火诀》还有第七转?!灵蛇吐信是什么手法?分化火线?九浅一深?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