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退位(1 / 2)

时光荏苒,大夏王朝在明君治理下已历二十载,国泰民安,四海承平。

太子杨夏年方十八,已成长为一个文韬武略、仁德宽厚、深受朝野爱戴的英明储君他不仅将父母开创的基业治理得井井有条,更在许多方面有所创新,展现出青出于蓝的潜力。

然而,月有阴晴圆缺,人间亦难免悲欢离合。

一直居住在古墓、深受众人敬爱的孙婆婆,在某个平静的秋日,于睡梦中安详离世,享年高寿。

她的离去,让李莫愁、杨康乃至已即帝位的杨夏都深感悲痛。

孙婆婆一生善良,将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古墓和她们师徒几人,她的逝世,仿佛也带走了一个时代。

孙婆婆的葬礼简单而庄重,依古墓习俗进行。

葬礼之后,李莫愁与杨康看着已然能够独当一面、将帝国打理得蒸蒸日上的长子杨夏,心中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退隐古墓,陪伴至亲

在杨夏二十岁生辰过后不久的一次大朝会上,李莫愁与杨康共同宣布,将帝位禅让于太子杨夏。

此举虽出乎部分朝臣意料,但见新君贤明,二圣态度坚决,且此举符合“禅让”古制,上下便也欣然接受。

盛大的禅让典礼后,杨夏正式登基,成为大夏新帝,改元“开元”,寓意开启新的太平盛世。

褪下龙袍,换回素衣,李莫愁与杨康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他们没有留恋繁华的临安,而是带着简单的行囊,悄然回到了终南山,那个一切开始的地方——活死人墓。

如今的古墓,与二十年前相比,已大不相同。

在林素问、小龙女以及李莫愁杨康多年来的支持下,古墓派真正实现了开枝散叶。

古墓深处,依旧是林素问和小龙女清修的内院,保持着原有的清幽。

而原本空旷的外围区域,则经过巧妙开拓,形成了数个功能不同的“外院”。

有专供弟子习武练功的“演武院”,有存放典籍、供弟子研读的“藏书院”,还有处理门派日常事务的“执事院”等。

外院弟子已有百余人,皆是经过严格筛选、心性根骨上佳的少年男女。

他们在此修习古墓派武功,研读典籍,秩序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