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永璟登基,改元“昭武”,以示承继祖辈武勇,开创昭明之治的决心。
然而,他接手的大清帝国,虽表面昌盛,内里却已积弊甚深:吏治腐败、财政虚耗、军备松弛、土地兼并严重,闭关锁国的政策更使得天朝上国渐渐落后于世界浪潮。
年轻的昭武帝深知肩头重任。在太上皇和圣母皇太后的默许与支持下,他开始了艰难而坚定的改革之路。
他首先大力整顿吏治。
提拔了一批如同他一般年轻、富有朝气、深知民间疾苦且精通实务的官员,如刘统勋之子刘墉、才学卓着的纪昀等,赋予重任。
同时,以铁腕手段惩治贪腐,不论爵位高低,一经查实,严惩不贷,一时朝野风气为之一肃。
他听取各方建言,改革赋税,试行“摊丁入亩”的更高效法,减轻无地贫民负担,清理国库积欠。
同时,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发展农桑,稳固帝国根基。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守旧势力的阻挠、既得利益者的反扑、政策推行中的困难层出不穷。
但昭武帝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与政治智慧。他并非一味强推,而是谨慎试点,逐步推广,同时始终牢牢掌握着军权和人事任免权。
魏嬿婉虽在圆明园静养,却如同定海神针。她凭借多年经营的人脉和对人心的洞察,时常在关键时刻给予儿子支持和指点,帮助他平衡朝中各方势力,稳住局面。
---------------------------------------
整整十年,昭武帝宵衣旰食,勤政不辍。他不仅重用汉臣,也注重满蒙人才的选拔,唯才是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