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权利的使用(1 / 2)

一切都在按照武后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与此同时。

高宗李治的病情也在无可挽回地恶化着。

这一年七月,原定将于十月举行的嵩山封禅,因为天子的健康原因不得不推迟到下一年正月。

八月,李治紧急下诏,命留守京师的太子李哲赶赴东都。表面上的理由说是为明年的封禅大典作准备,实际上是李治的病情已经不容乐观,所以必须让太子守候在皇帝身边以便随时接班。

而趁着太子离开京师的机会,武后又以李治名义下令,由李哲的儿子、年仅两岁的皇太孙李重照留守京师,同时命老臣刘仁轨为副留守,辅佐皇太孙。十月,李治和武后从东都起程。

前往嵩山脚下的奉天宫,看上去似乎是为了筹备两个月后的封禅大典,可实际上一到奉天宫,李治李治就因病势沉重而下诏取消了嵩山封禅的计划。十一月初,李治的病情再度恶化。

并且眩晕也是越来越严重。

到最后甚至出现了失明的症状。

御医立刻被召来诊治天子的病情。

是个叫做秦鸣鹤的人。

这个秦鸣鹤是来自东罗马帝国的景教徒。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其教徒在初唐时期大量涌入长安。

他们除了传播基督教义之外,也带来了西方的外科医术。据说,为失明的患者实施开颅手术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秦鸣鹤仔细观察了李治的症状后,马上作出诊断:「风毒上攻,若刺头出少血,则愈矣。」

所谓风毒上攻。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脑部血管堵塞,压迫到视觉神经。所以,只要适当释放脑部淤血便能恢复视力。

这倒是的确有一些医学本事的人,秦鸣鹤战战兢兢地针刺李治头部的百会、脑户二穴。

片刻后,李治果然发出一声惊喜的呼喊,秦鸣鹤顿时如释重负,赶紧擦了擦额头上不断冒出的冷汗。

这一次短暂的恢复,只是回光返照,毕竟,高血压药不按时吃,没得吃,怎么可能还能够活的长久呢。

十一月末,李治下诏命太子监国,数日后返回东都。十二月初四,李治李治在病势垂危的情况下宣布改元弘道。

大赦天下。

本来李治还想登上则天门楼亲自宣布赦令,可是严重的气喘已经让他无法骑马,只好召集百姓代表在殿前听宣。

「苍生虽喜,吾命危笃。天地神祇,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这是史书记载的李治李治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个心愿,然而他已经回不去了。

弥留之际的李治。

有些后悔迁都了。

他只能在美丽而忧伤的回忆中静静地遥望自己的故乡长安。当半个多世纪的岁月烟云和人世沧桑从他的眼前倏忽飘过,李治无力地伸出了手,想抓住什么,然而他终究什么也没有抓住。

最后他无力地垂下了手。

同时垂下的。

还有他噙满思乡之泪的疲惫的眼帘。

这一幕。

看的大唐时期正在打小李治的李世民不禁也是怵然泪下。

也让诸天历史位面的人心神动容。诚然,大家都知道了李治又多么厚黑,但不可否认他确实是一个出色的君王。

同时。

在多情的性格下也有对于武则天的爱情。

即便是如今登基了的武则天,在看到仙神流光当中这一幕的时候,也是满脸都是泪水充满了悲伤。

可以看得出来武则天对于自己这位真正的丈夫确实有感情。

也是。

毕竟那么多年嘛。

回到仙神颁奖的画面当中。

皇后。

多少女人梦寐以求的至高位置。

更别说是二圣临朝的超级皇后了。都到这种级别了,人生还有上升空间吗?一般人自然是没有。

但是武则天不是一般人嘛。

唐高宗用实际行动表示——你别急,我有妙计,可以再推你一把。接着唐高宗咬了咬牙双腿一蹬驾崩了。

武则天成功升级成皇太后。

李治驾崩前。

他让宰相裴炎辅政,并且告诉太子李哲,哦,改名了应该叫李显。

「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这句话的意思表达的很明显——孩子乖,要听妈妈的话。可以看得出来,李治对于这个太子没有抱有任何的希望。

他心中估计就寻思着让武则天专权,然后过渡皇权到自己的阶段呢。由此可见李治在武则天上位的过程当中提供了多大的助力。

当然。

李治留下的这道遗诏是耐人寻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