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天境内,无垠的星辰虚空已然化作了一个巨大的法则熔炉。
马小玲与斗姆元君相对而立,两人的身影在澎湃的能量流中若隐若现。马小玲周身清辉流转,那清辉之中,不仅蕴含着精纯的星辰之力,更隐约可见诛仙世界的剑气道纹如游龙般穿梭,三生三世世界的缘法之光如璎珞垂落,僵约天地的宿命符文如星辰明灭。这是她历经诸界,熔炼万千的道果显化,磅礴、浩渺,且带着一种不受此界束缚的超脱意境。
斗姆元君则如同此界星辰本源的化身,无尽的星辉从虚空深处汇聚而来,在她周身化作一条条璀璨的银河,循着古老而既定的轨迹运行。那轨迹中,蕴含着此界天道的运行规律,是历经无数岁月沉淀下来的法则具现,根基深厚,秩序井然,却也带着一丝难以摆脱的框架感与……迟滞感。
两种同源而出,却又因经历不同而各具特色的道,此刻毫无保留地释放、碰撞、交融。
“嗡——”
虚空发出低沉的道鸣。最初的交融并非一帆风顺。马小玲那蕴含异界规则的道韵,与此界固有的星辰法则接触时,产生了剧烈的排斥。就像是将不同源的水流强行混合,激荡起无数的涟漪与漩涡。一些细小的法则碎片在碰撞中崩灭,又在下一刻重生,寻找着共存的平衡点。
马小玲闭目凝神,以自身大罗道心为引,主动调整着自身道则的波动频率。她并未试图去覆盖或征服此界的法则,而是如同一个高明的医者,试图去理解、去适应,然后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她将自身对“秩序”的理解,尤其是对“因果循环”、“善恶有报”这些在多个世界通用的底层逻辑,缓缓注入到交融的能量流中。
斗姆元君同样在调整。她感受到了马小玲道果中那种更加灵动、更加包容的特质。那是一种见证过不同天地体系后形成的广阔视野,对于她这个几乎与此界天道共生、思维模式早已固化的古老存在而言,无疑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她开始引导周天星辰之力,不再固守于单纯的“生发”与“造化”,而是尝试去理解并接纳马小玲带来的关于“终结”、“审判”与“轮回”的异界智慧。
“此为我所历一界,其天道运行,赏罚分明,虽至公而至私,然秩序森严,因果链条清晰可见。”马小玲的神念传递出一段信息流,那是诛仙世界中,天道以天劫考验修士,以气运影响兴衰的景象。那种凌厉刚猛、棱角分明的天道风格,让斗姆元君周身的星辉都为之一肃。
“此为我所历另一界,缘法纠缠,三世轮回,虽情劫深重,然天地间自有一套梳理因果、再续前缘的轮回机制,虽不完美,却保证了灵魂的延续与业力的部分清算。”紧接着,是三生三世世界中,青丘、天族、轮回司等构成的,以“情”为引,以“缘”为线,相对柔和但同样具备秩序的轮回体系影像浮现。
斗姆元君静静地感悟着。她执掌此界星辰,推演万物命数,对此界天道运行的弊端早已洞若观火,却苦于无法可施。此刻,马小玲带来的异界天道模型,如同给她提供了不同的“参照物”,让她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有了更清晰、更立体的认知。
“善。”斗姆元君的神念回应道,带着一丝明悟,“汝所展示之天道,虽形貌各异,然其核心,皆离不开‘秩序’二字,离不开对因果业力或刚或柔的回应。相较之下,此界天道,因缺失地道制衡,对业力之回应过于迟缓无力,对因果之梳理近乎放任自流,实乃巨大缺陷。”
她也开始分享此界的本源星辰之力,以及她对这方天地最深刻的认知。无数关于此界星辰诞生、运转、与万物生灵关联的奥秘,如同浩瀚的星图,在马小玲的心神中展开。同时,她也毫无保留地分享了那份对**古地府残留道韵的细微感知**。
那是一种极其微弱,却本质极高的律动。沉滞、古老,带着冥土的气息,却又蕴含着“审判”、“公正”、“归宿”、“转化”的意蕴。它像是一颗早已停止跳动,但内部结构尚未完全腐朽的心脏,深埋在忘川之底的淤泥与魔气之中,等待着重新被唤醒的可能。
“感受到了吗?”斗姆元君的神念指引着马小玲,“这便是古地府残存的道韵核心。它虽已崩毁,但其代表的‘秩序’概念并未完全湮灭。重建地府,并非凭空创造,而是在这残存的‘根’上,注入新的活力,使其焕发生机。”
马小玲仔细感悟着那道韵。与她所知的僵约地府、三生三世轮回司相比,这道韵更加古老、更加贴近世界的本源,少了几分后天设立的人工痕迹,多了几分自然法则的意味。它应该是此界先天而生,用以平衡阴阳的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