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玲于昆仑虚闭关推演因果的这段时日,她降临此界引发的波澜,非但没有平息,反而随着天宫与翼族探子的回报,在四海八荒的高层中持续发酵。尤其是九重天之上,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感,愈发浓重。
这一日,天君终于不再满足于暗中观察。一道鎏金镶玉、散发着威严仙气的请柬,由四位手持拂尘、容貌清秀的仙童驾着祥云,恭敬地送到了昆仑虚后山谷外,指名道姓邀请马小玲道友,赴九重天瑶池仙会。
请柬措辞客气,称“闻听有域外高真驾临,道法玄奇,天君心向往之,特设薄宴,以尽地主之谊,兼论大道”,但字里行间透出的试探与不容拒绝的意味,折颜与马小玲都心知肚明。
“来了。”折颜将请柬递给刚刚结束闭关、神光内敛的马小玲,眉头微蹙,“宴无好宴。天君此举,一是想亲眼看看你的虚实,二是想借此机会,向四海八荒宣示他对局势的掌控力。道友若去,恐需应对诸多刁难。”
马小玲接过请柬,指尖拂过那冰凉华贵的材质,脸上露出一丝淡然的笑意:“贫道正欲见识一下此界天庭的气象,会一会这位执掌乾坤的天君。既然邀请了,岂有不去之理?也好叫他们知道,天地之大,非止四海八荒。”
她语气平静,却自有一股睥睨之气。推演因果之后,她对此界格局洞若观火,天宫虽势大,但其根基已因天道不公而动摇,看似威严,实则外强中干。此行,与其说是赴宴,不如说是一次主动的“敲打”与“亮相”。
三日后,瑶池仙境。
但见仙雾缭绕,瑞气千条。白玉为阶,琉璃作瓦,奇花异草遍地芬芳,仙鹤灵鹿徜徉其间。一座座悬浮的玉台之上,早已坐满了四海八荒有头有脸的人物。天族各脉王爷、功勋神将、四海龙王、名山大川的散仙首领……皆衣冠楚楚,宝光熠熠,低声交谈着,目光却不约而同地瞥向入口方向,显然都对那位传说中的“域外高真”充满好奇。
天君端坐于最高处的九龙宝座之上,冕旒垂面,看不清具体神色,但周身散发的威严气息,令整个瑶池都笼罩在一片肃穆之中。太子央错、三殿下连宋侍立两侧。天后荼姚坐在稍侧一些的凤座上,凤目含威,扫视全场,尤其是在看到青丘狐帝白止一家(白浅此次并未随行)以及一些素来与天宫不甚亲近的势力代表时,眼神微冷。
当马小玲在折颜的陪同下,缓步走入瑶池时,原本略显嘈杂的会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无数道目光,或好奇、或审视、或忌惮、或不解,齐刷刷地落在了她的身上。只见她依旧是一身素白道袍,并无任何华丽饰物,青丝简束,面容平静,步伐从容。与周围珠光宝气、仙威赫赫的众仙神相比,显得格格不入,却又莫名地有种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气质。
折颜身为上古神只,地位尊崇,他的陪同本身就已彰显了马小玲的不凡。但更让众仙心惊的是,他们竟然完全看不透马小玲的修为深浅!她站在那里,仿佛与周围天地融为一体,又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薄纱,缥缈难测。
“折颜上神,别来无恙。”天君的声音自高座上传来,打破了寂静,带着惯有的威严,“这位,想必就是马小玲道友了?果然气度非凡。”
折颜微微颔首,算是回礼。马小玲则上前一步,依照此界礼节,不卑不亢地稽首道:“贫道马小玲,见过天君。蒙天君相邀,荣幸之至。”
她的声音清越,不高不低,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仙神的耳中,带着一种奇特的安抚人心的力量。
天君目光如电,隔着冕旒落在马小玲身上,试图看穿她的底细,却依旧只觉得一片朦胧,心中忌惮更深。他抬手示意:“道友请入座。”
仙侍引着马小玲和折颜在靠近御座的一处重要席位坐下,这无疑是一种极高的礼遇,但也将她置于了全场目光的焦点。
宴会伊始,自然是仙乐飘飘,仙娥曼舞,琼浆玉液,珍馐美馔。天君与几位重臣、亲王谈笑风生,似乎真的只是一场寻常的聚会。但很快,试探便开始了。
首先发难的是一位须发皆白、面色红润的老仙官,乃是司掌礼法的天枢星君。他举杯向马小玲示意,笑眯眯地问道:“闻听马道友来自天外,道法别具一格,不知贵乡风俗如何?修行之道,与我四海八荒有何不同啊?”问题看似客气,实则暗藏机锋,意在探究马小玲的根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