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呵呵。”费祎笑了笑,他的视线越过凌毅,望向了那被封锁的谷口,“说来也巧,本官抵达南郑,本想先去大营寻你。谁知姜伯约与王将军,都说你在此地,勘探一处极为重要的‘秘矿’。”
“哦?”费祎的笑容里,带着一丝探究,“能让兴农侯你,亲自坐镇,连军务都暂且搁置。想来,这矿中之物,定然是惊世骇俗的宝贝了?”
来了。
试探来了。
凌毅心中一片雪亮。
“费公说笑了。”他一脸坦然,“不过是为烧制‘凌胶’,寻一种特殊的辅料罢了。此地石材质地特异,正好用来试验。因试验过程颇有动静,为免惊扰百姓,才选在此处。”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
将黑火药的秘密,完美地隐藏在了水泥的功劳簿之下。
费祎听完,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守正一心为国,事必躬亲,令人钦佩。”
他没有再追问“秘矿”的事,仿佛真的只是随口一提。
这让凌毅心中,反而更加警惕。
一个政治老手,绝不会如此轻易地被糊弄过去。他不追问,只说明,他来此的目的,比这个“秘矿”,更加重要!
果然。
费祎话锋一转。
“守正,此地僻静,你我便开门见山吧。”
他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
“成都,出事了。”
凌毅的心,猛地一沉。
“陛下有口谕。”费祎压低了嗓音,每一个字,都像一块沉重的铅块。
“南中,反了。”
轰!
南中反了!
这四个字,比方才“开山符”的爆炸,更让凌毅感到震动!
三国后期,蜀汉最大的心腹之患,除了北方的曹魏,便是南中七郡的蛮夷叛乱!
历史上,诸葛亮为了平定南中,耗费了近一年的时间,七擒孟获,才最终稳定后方。
可现在,诸葛亮早已不在。
而这场叛乱,似乎……提前爆发了!
“雍闿、高定、朱褒三人,勾结蛮王孟获,尽起七郡之兵,杀我命官,断我盐铁,兵锋已直指庲降都督府!”
费祎快速地讲述着那边的危局。
“马忠将军虽然勉力支撑,但敌众我寡,数日前八百里加急军报,他已被围困在味县,粮草断绝,危在旦夕!”
“朝堂之上,因此事已经吵翻了天。有人主张立刻发兵,有人主张先行安抚。陛下寝食难安,这才命我星夜兼程,前来汉中,寻你回去!”
凌毅的脑子,飞速运转。
离开汉中?
现在?
这百里长堤的工程刚刚步入正轨,东山采石场的效率才提上来,“惊蛰谷”的研发也才开了个头。
他现在要是走了,这一切,怎么办?
汉中的粮食问题不解决,姜维的北伐就是一句空话!
可南中之乱,是动摇国本的大事。若后院失火,整个蜀汉都有倾覆之危。
他不能不回去。
这是一个两难的绝境!
“陛下……为何要找我?”凌毅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平定叛乱,这是军事问题。朝中有大将军姜维,有车骑将军张翼,有镇军将军宗预,为何偏偏要找他这个主管农业基建的参知政事?
费祎定定地看着他。
“因为,陛下说,昔日丞相能平南中,靠的不仅仅是兵威,更是仁政。”
“而放眼满朝文武,能将兵威与仁政,融于一身者,陛下说,唯你凌毅一人。”
这顶高帽子,太大,太重。
重得让凌毅喘不过气。
这哪里是看重,这分明是把他架在火上烤!
“陛下与朝中诸公,都想听听你的方略。”费祎继续说道,不给凌毅任何思考的余地,“所以,你必须立刻随我返回成都。”
他顿了顿,最后的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图穷匕见。
他看了一眼那幽深的峡谷,用一种不容商量的口吻,缓缓说道。
“至于此地……陛下有旨,在你离任期间,为防机密外泄,由禁军接管,暂且……查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