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以货易货(2 / 2)

等到伊万的眼神里露出些许恐慌,吉米才笑着开口道:“你以为我们能窝在这里这么多天是全靠运气好?像你手中那几个小瘪三一样的人,我们已经烧了不知道多少个!这边太冷,没办法帮你们入土,一把火反倒干干净净。”

吉米说着,摆足架势给伊万来了一拳,随后龇牙咧嘴的来到李天乐耳边轻声说道:“乐哥,这个毛子最多换点罐头什么的,但他侄子谢廖沙是个大客户。”

“哦。”

李天乐听到“大客户”这三个字,顿时眉毛一挑,他原本是想着陪着吉米、王建军一起搞定第一笔生意,看着两人砸开苏大门后,就赶回香江九龙,继续自己电视台的计划,哪知道现在一拖就是半个月,完全看不见苏的大门在哪里。

结果现在来了?

他抬了抬下巴,示意吉米直接去叫大客户进来,眼前这个伊万一副伏特加喝多了的穷酸模样,他懒得理会。

吉米出去后不久,就带着一个年轻人进来。

这个年轻人进屋后不说话,直接盯着人群最中央的李天乐。

李天乐弓腰,从屁股下的床底摸出一个帆布包,从里面拿出几个各种口味的罐头以及印着“劳动最光荣”的搪瓷缸子。

“换,就说话;不换,我就送你们去暖和暖和,到了

伊万和谢廖沙两人听不懂李天乐的话,吉米的翻译也不能把李天乐的意思完美诠释,但这叔侄两人却能从李天乐的冰冷的眼神里感受到他的杀意。

在边境的这片土地上,死亡是最不稀奇的一件事。

老死的,饿死的,冻死的,以及被人杀死的。

谢廖沙的眼底闪过一丝慌乱,反倒是腰腹被王建军扎出血的伊万老成持重,收好自己的土质猎枪后,上前拿起搪瓷缸子转着圈的看:“这东西好,摔不烂,我喜欢!多给我来点,我用望远镜和你换,就是部队里用的那种,能看见江对面的树。”

吉米把伊万的话翻译给李天乐听,看见李天乐点头后,才又叽里呱啦的和伊万说了起来。

两人讨价还价了好一阵子,才谈妥了价格。

伊万将自己身上扛着的大包就地一放,拉链拉开露出里面的东西:几件叠得整整齐齐的俄式呢子大衣,还有两瓶伏特加,瓶身上的标签都卷了边。

这伊万连心爱的伏特加都拿出来换东西了,看来家里是真的开不了火。

伊万把包里的东西往李天乐身前一推,冲着吉米好一阵叽里呱啦,表示给自己半个小时时间,马上回去抱望远镜来。

他不止要搪瓷缸子,更多的还是要换李天乐手里的食品罐头。

李天乐颔首,慈父逝去之后,完全走在修正主义道路上的苏联即将面临解体,底层人民的生活很困难。他这段时间有听说过,即便是苏境内的那些大城市中,许多家庭妇女为了一日三餐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身体。

就好像当年那些逃荒到别国的沙俄贵族,亦像是几年后下岗失业浪潮中的工人们。

伊万走之前,拍着谢廖沙的肩膀说道:“谢廖沙不同于我只换家里人吃的东西,他爸爸是厂里的工程师,还有个当官的大伯,表姐简·多伊还是参加过阿富汗战争的空天军部队大尉。”

“什么厂?”李天乐敏锐的捕捉到关键词。

伊万脸上的络腮胡咧开一个带有深意的笑容,抱着谢廖沙在耳边嘀咕了几声,便准备转身回去拿军用望远镜。

临走之际摸了摸自己渗血的腰腹部,狠狠瞪了王建军一眼,抓起一瓶自己带来的伏特加,转身撞进窝棚外的风雪中。

“我要足够的棉衣、胶鞋还有食物,最少是满足两千五百人的生活物资。”

让人意外的是谢廖沙等伊万离开后,张口就是让李天乐耳熟的华夏语,虽然话里面带着浓重的俄式伏特加味道,但很明显,谢廖沙会华夏语。

“看来你和伊万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亲近。”李天乐咧嘴一笑,直接打开了一个罐头放在刚刚搭建好的火炉上加热起来,没用多长时间,窝棚里就冒出罐头浓郁的香味。

“巡逻队的奖赏力度不低。”谢廖沙看着罐头的眼神有些发直。

李天乐看着谢廖沙的喉头滚动了一下,嘴上的笑意更深了。他拉开罐头,直接递给谢廖沙,说道:“尝尝,合不合你们的口味。”

说起来这些罐头都是吉米通过走私渠道从天乐超市的仓库里运来的,否则还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凑到几火车皮的生活物资。

谢廖沙没有拒绝,他父亲虽然是厂里的工程师,但却没有忘记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的信仰,工程师家里的食物比工人们缺得还要早。

“味道如何?”等到谢廖沙吃完放下罐头盒,李天乐这才问道。

“美味。”谢廖沙回答道,抓起伊万剩下的那瓶伏特加仰头灌下,勉强缓解了罐头苦咸的味道。

“那你能拿什么和我换?”

终于说到了戏肉,不止是李天乐和吉米,就连王建军都有些期待起来,他们不是怕苦和冷,而是害怕浪费时间在这里做无用功。

“废弃的苏-27战斗机的配件。我知道你们看不上几件呢子大衣还有望远镜那样的东西。我们已经观察了你们半个月的时间,你们可不是那种钻小便宜的人。”

兴许是酒精的作用,谢廖沙的表情没有之前那么紧张,食物给身体带来的热量让他不自觉的解开了衣领。

李天乐心头一震,从谢廖沙的回答中,他知道自己找对人了。

“你们是...阿穆尔河畔共青城航空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