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清晨,徐象谦把李云龙叫到跟前,指着远处那座满是碎石的小山坡说:“今天练山地进攻,你带特务连做示范,给1团、2团的同志看看咱们特务连的本事。”
李云龙眼睛一亮,立马应下:“保证完成任务!”
回到特务连,李云龙把全连42名战士分成五个小组,每组配两挺步枪、三把大刀,还有两枚土制手榴弹。
李云龙拎着一把汉阳造,站在山坡下画了个简易地形图:“都听好了!这山坡看着不陡,可上面全是碎石,进攻时不能扎堆——一组从左侧绕过去,负责端敌人‘火力点’;二组正面佯攻,喊大声点,吸引注意力;三组跟在一组后面,一旦得手就冲上去占阵地;四组和五组负责掩护,别让‘敌人’从两侧包抄!记住,咱们是特务连,要的是‘快、准、狠’,别跟没头苍蝇似的乱冲!”
说完,李云龙一挥手:“信号枪准备,开始!”
“砰!”信号枪响,五个小组立刻行动。一组战士猫着腰,踩着碎石往左侧绕,鞋底磨得“沙沙”响,动作轻得像山猫;二组举着枪往山坡上冲,“冲啊!杀啊!”的喊声震得碎石往下滚;王小虎在三组,手里攥着枚手榴弹,跟着组长往前跑,小脸绷得紧紧的,却没半点退缩。
没一会儿,一组就摸到了山坡上预设的“火力点”——那是用树枝和茅草搭的假碉堡,里面插着面青天白日旗。
组长喊了声“扔手榴弹!”,两枚土制手榴弹“轰”地炸开,烟雾刚起,一组战士就端着枪冲上去,喊着“缴枪不杀”;二组和三组也立马跟上来,不到十分钟就把那面假旗拔了,插上了自己的小红旗。
徐象谦站在山下看着,满意地点头。
训练结束后,徐象谦把李云龙叫过来,指着山坡说:“不错,战术思路清楚,战士们执行力也强。但有个问题——刚才二组佯攻时,跟三组的距离太近,要是真有敌人的迫击炮,俩组都得吃亏。以后训练要多注意细节,战场上差一步,就是人命。”
李云龙挠了挠头,嘿嘿一笑:“师长,您说得对!俺刚才光顾着看进攻进度,没顾上协同距离。下次俺一定盯着,保证不让这事儿再发生!”
从这天起,李云龙更上心了。每天训练前,李云龙都先跟几个老兵琢磨战术,哪个小组适合突击,哪个适合掩护,一一安排妥当;训练后,又拉着战士们坐在草地上复盘,哪个动作慢了,哪个配合差了,都掰开揉碎了说。
特务连的战士们也憋着一股劲,五公里越野没人掉队,刺杀训练时胳膊酸了也不放下枪。
王小虎一开始爬山坡总落在后面,李云龙就陪着他练,每天多爬两趟,还教他“踩碎石缝省劲”的窍门,没过三天,王小虎就跟上了队伍,还能帮着扶一把体力弱的战友。
除了军事训练,每天午后2时,政治部还会组织政治学习。
这天,政治部主任来鹤云拿着一本油印的小册子,在师部的土坯房里给干部们讲课,李云龙也坐在里面,手里拿着个用麻纸订的小本子,铅笔头都快磨平了。
“同志们,咱们红军为什么要整编?”来鹤云主任翻着小册子,声音严肃,“不是为了换个番号好听,是为了‘统一指挥、协同作战’。过去有的同志,像李云龙同志,总想着‘我的部队不能吃亏’,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前面,这就是本位主义。大家想想,要是一师打仗,二团守着弹药不支援一团,三团看着敌人不帮忙,咱们能打赢吗?”
座位上,李云龙的脸有点红,却没低头,反而坐得更直了。
来鹤云主任看了李云龙一眼,继续说:“李云龙同志从团长降到连长,不是组织跟他过不去,是希望他能明白——红军是革命的队伍,不是哪个人的队伍。只有大家都把‘全局’放在心里,咱们才能打败G民党反动派,才能建立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苏维埃政权!”
课后,来云鹤主任单独留下李云龙,递给他一杯热水:“云龙同志,你别觉得委屈。你打仗有天赋,就是性子太倔,像头不服管的驴。特务连是师部的‘眼睛’和‘拳头’,以后要常跟着师部行动,更得懂‘服从’。你要是能改了本位主义的毛病,以后有的是机会挑大梁。”
李云龙接过水杯,心里一热,用力点头:“主任,俺懂了!以前俺是‘小家子气’,总盯着自己那点地盘,以后俺一定听组织的,不管是调兵还是调弹药,绝不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