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清晨,七里坪师部的炊烟刚升起,李云龙就揣着徐象谦的手令往马棚跑。
昨日福田河大捷的欢呼还在耳边,他却接到了新任务——带第八大队一个小队,于2月12日前抵达斑竹园,协助红32师军械科科长汪少川建简易兵工厂。
“这打铁造枪的活儿,咱没干过啊!”王二柱帮李云龙牵马时嘀咕,李云龙却拍了拍腰间的短枪:“总指挥说了,兵工厂是红军的‘铁疙瘩粮仓’,比打伏击还重要。再说,汪科长是行家,咱跟着搭把手,总不能让铁匠们光膀子干!”
两天急行军,李云龙带着小队踩着薄雪赶到斑竹园时,汪少川正蹲在祠堂院坝里发愁。
十来个铁匠围着一堆缴获的铁器叹气,有的手里攥着断了膛的步枪,有的拿着变形的弹壳,院里只有一座临时搭的土灶台,连像样的风箱都没有。
“汪科长!徐总指挥派我来搭伙!”李云龙大步上前,粗哑的嗓音打破了沉闷。
汪少川抬头一看,见是浑身是劲的李云龙,立马站起身:“可算把你盼来了!铁匠们手艺有,但缺人搭架子、运材料,你来得正好!”
李云龙也不废话,当即把小队分成三组:一组跟着铁匠熟悉工具,帮着拉风箱、递铁块;一组去附近山林砍木头,搭建打铁的棚子和弹药存放的简易仓库;他自己则跟着汪少川清点材料——缴获的马蹄铁、断裂的农具、战场上捡的废弹壳,堆了满满一墙角。
“这些弹壳能复装子弹,铁块能打土枪枪管,就是缺淬火的水和硬木做枪托。”汪少川指着材料说,李云龙当即拍板:“我让战士们去山下找泉水,再跟老乡换些硬木,保证不耽误事儿!”
接下来三天,斑竹园的祠堂院坝里天天火星四溅。
李云龙跟着铁匠学抡大锤,震得胳膊发麻也不歇;汪少川则守在熔炉旁,盯着铁块的火候,时不时调整土枪的枪管弧度。
有天夜里,熔炉的风箱坏了,李云龙索性让两个战士轮流用嘴吹,硬是把最后一块枪管铁给烧红了。
2月12日这天,第一支土枪终于造好了。
李云龙端着枪试了试,沉甸甸的枪管泛着冷光,扣动扳机时虽不如正规步枪清脆,却也能顺利击发。
汪少川笑着递过账本:“这三天造了10支土枪、32枚土手榴弹,还修好了18支坏枪,比预期还多!”
李云龙看着院里整齐摆放的武器,心里敞亮:“有了这兵工厂,咱红军往后打仗,再也不用光靠缴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