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晓渡钱塘:我的苏小小人生 > 第368章 空谷足音(上)

第368章 空谷足音(上)(1 / 2)

阮郁一行人离开钱塘,已是第五日。

西泠小院仿佛卸下了一层无形的重压,连空气都变得格外轻盈通透。晨起,推开支摘窗,深秋清冽的气息涌入,带着院角晚菊的微苦冷香,沁人心脾。贾姨絮叨着准备过冬的物什,声音都透着一股松快的劲儿。

“小小,今儿个去秋先生那儿,记得把新做的那件厚夹袄穿上,山上风硬。”贾姨一边将蒸好的粟米糕端上桌,一边叮嘱。

“晓得啦,贾姨。”我笑着应下,心情是许久未有的明媚。换上那件新做的、絮了薄棉的浅碧色夹袄,对着朦胧的铜鉴理了理鬓发。镜中人眉眼舒展,唇边带着自然的笑意。很好,这才是苏小小该有的样子。

用过朝食,我便带上洞箫,出了门。老周头驾着油壁车早已等在巷口,车轮碾过青石板,发出熟悉的辘辘声,窗外是熟悉的市井烟火,叫卖声、交谈声、孩童嬉闹声,一切都显得如此真实而亲切,再无那双隐在暗处、带着探究意味的眼睛。

秋先生最近住在城外栖霞山麓的一处茅舍。地方偏僻,需得弃车步行一段山路。秋风已带寒峭,吹得山林呜呜作响,黄叶纷飞如蝶。我拢了拢衣襟,拾级而上。秋先生的茅舍掩映在一片竹林之后,极为清幽。

还未走近,便听得一阵苍凉遒劲的箫声自竹林中传出,是秋先生惯吹的《古戍寒笳》,曲调带着边塞的孤寂与苍茫,与这萧瑟秋景融为一体。

我放轻脚步,不敢打扰,立在竹林外静静聆听。直到一曲终了,余音散入风中,才敢上前叩响柴扉。

“进来。”秋先生的声音带着惯有的疏懒。

推门进去,只见他依旧是那身深色短打,坐在院中的石墩上,身旁放着那个不离身的酒葫芦。见到我,他抬了抬眼皮:“来了。今日风大,正好练气。”

他没有多余寒暄,直接开始授课。“箫者,气也。心浮则气躁,气躁则音飘。今日不学新曲,只练长音。”他示范了一个极其平稳、绵长的音,仿佛能穿透这山林寒风,直上云霄,“感受气息下沉,丹田发力,音由心出,而非喉舌。”

我依言照做。起初,气息总是不稳,被风声干扰,吹出的音色虚浮不定。秋先生也不恼,只偶尔提点一句“肩沉下去”、“意守丹田”。渐渐地,我摒弃杂念,将心神完全沉入气息的流转与指尖的按孔之中,那呜咽的箫声似乎也慢慢沉静下来,变得圆润而富有韧性,与风声、竹涛声交织,竟生出一种奇异的和谐。

秋先生眯着眼听了半晌,难得地点了点头:“嗯,今日心静,有几分样子了。记住此心此境,无论外间风雨如何,守住你箫中的这片‘静’。”

在秋先生处待了将近两个时辰,直到日头偏西,腹中有些饥饿,才告辞下山。回去的路上,只觉得心胸开阔,方才练习时那种物我两忘的宁静感犹在。秋先生的话犹在耳边——“守住你箫中的这片‘静’”。是啊,外界的纷扰如同这山风,来了又去,只要内心持定,便无可畏惧。

回到西泠小院,贾姨已准备好了简单的午食——热腾腾的汤饼,佐以脆嫩的酱瓜。我吃得格外香甜。

饭后小憩片刻,看着窗外明媚却不再灼人的秋阳,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去山上跳舞。

这个念头让我自己都有些兴奋。自从上次在山间放肆过一次后,那种无拘无束、天地唯我的感觉便深深烙印在心里。阮郁走了,更无人会来“偶遇”,正是尽情舒展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