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微凛,知道嬷嬷消息灵通。便将阮郁数次来访、赠物,以及小白鞋的出现等事,择要说了,语气平静,只陈述事实。
顾嬷嬷静静听着,手中慢慢捻着一串深色念珠,末了,才缓缓道:“高门之人,其行其止,自有深意。这份‘关注’,是风也是浪。你目前应对,不卑不亢,守住方寸,这便很好。”她目光深邃地看我一眼,“至于那位白娘子……老身虽未亲见,但听你描述,倒是个奇女子。世间因缘,有时玄妙。你与她容貌相近,或许冥冥中自有牵扯。是福是祸,端看你如何持心,如何应对。”
她的话一如既往的清醒,点明关窍,却不越俎代庖,只再次强调“持心”、“立身”的根本。
又闲谈几句,问过她的起居,见她略有倦色,我便起身告辞。
顾嬷嬷送我到门口,午后的阳光依旧灼人。她站在门檐的阴影里,看着我,最后叮嘱道:“小小,记住,外境如这暑气,燥热不定。唯有一颗守静持定的心,才是你真正的清凉散。去吧。”
“小小谨记嬷嬷教诲。”我深深一礼,转身走入明晃晃的日光里。
回西泠小院的路上,树荫稀疏,热气扑面。顾嬷嬷的话语却在心中带来一丝奇异的清凉。她提醒了我,无论外界如何喧嚣扰攘,持守内心那份清醒与定力,才是根本。
快到院门时,竟见王珩站在树荫下,手中提着一串用荷叶包裹的、还带着水珠的嫩藕,正与门内的贾姨说话。见到我,他笑着迎上来:“苏娘子回来了。顾嬷嬷可安好?”
“劳公子挂心,嬷嬷一切安好。”我答道,目光落在那鲜嫩的藕上。
王珩将藕递给贾姨,笑道:“路过荷塘,见这藕极嫩,想着娘子们或喜欢这清甜滋味,便买了一些。”
贾姨已乐呵呵地接过,连声道谢。
王珩看向我,眼中带着清朗的笑意:“娘子酷暑之中不忘探望师长,是念旧情,明礼数。古人重‘温清定省’,此心此情,最是可贵。”
我微微一笑,没有接话,心中却感念这份友情的适时与温暖。这些真挚的情谊,正是她在这世间“持心立身”的重要支撑。
回到院中,贾姨已将那嫩藕洗净切片,洁白的藕片盛在青瓷盘里,看着便觉清凉。我们坐在廊下,分享着这清甜脆生的时令鲜物,暑气似乎也消散了几分。
师影如在,教诲铭心;友声相伴,暑热何惧?
前路或仍有风雨,但此刻,这份由师友共同构筑的宁静与坚定,足以让她继续前行。
(第三十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