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伏,天气愈发闷热,知了在树上扯着嗓子嘶鸣,没完没了。清晨还算好些,阳光透过枇杷树的叶子,在院里洒下斑斑点点的光晕。
贾姨正收拾着碗筷,见我放下笔墨,便絮叨着:“小小,眼看家里存的蜂蜜快见底了。今儿若得空,去郑先生书铺时,顺道去西市李婆婆那儿买罐新蜜回来,晚些时候我给你炖肉吃。”
“知道了,贾姨。”我笑着应下。想起那蜂蜜慢炖出的肉,咸甜软烂,带着茱萸和花椒的辛香,不由得口舌生津。
收拾停当,我便出了门。油壁车吱呀呀地走着,浅碧色的纱帘滤去了些许刺眼的阳光。行至西市附近,我下了车,自行走去李婆婆的糕团铺子。
铺子前飘着甜香,李婆婆见到我,笑得慈祥:“苏小娘子,可是有些日子没来了!还是老样子,一罐槐花蜜?”
“劳烦婆婆了。”我点头,看着她熟练地用木勺将金黄透亮的蜂蜜舀进陶罐,再用油纸仔细封好口。付了钱,提着沉甸甸的陶罐,那甜丝丝的气味一直萦绕在鼻尖。
转身没走几步,便到了郑先生的书铺。推开那扇熟悉的木门,一股混合着墨香、书香和淡淡芸草气味的凉意便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外面的燥热。
书铺里很安静。郑先生依旧坐在柜台后,鼻梁上架着那副叆叇,正修补一本旧书。他抬头见我,微微颔首。
我轻车熟路地走向诗文杂记的区域。指尖拂过一排排书脊,正低头寻着,视线里忽然映入一角月白色的衣袍。
我抬起头,恰好对上一双含笑的温润眼眸。
“王公子?”我有些意外,旋即了然。在此处遇到他,实在不算稀奇。
王珩手中正拿着一卷《西湖游览志余》,见我看来,从容一笑,将书卷稍稍合拢,拱手道:“苏娘子,好巧。”
“是啊,”我回以浅笑,“王公子也对此书有兴趣?”
“闲来翻阅,聊作消遣罢了。”他语气温和,目光落在我手中提着的陶罐上,“苏娘子这是……”
“买些蜂蜜,家里炖肉用。”我晃了晃罐子。
他了然点头,随即从身旁书架上取下一本装帧古雅的诗集,递过来:“方才看到此集,觉其山水诗意,与苏娘子往日诗作中的空灵颇有几分神似,或合娘子心意。”
我接过翻看,是位前朝隐逸诗人的集子,诗句确实清新自然。心中微动,他竟连我的阅读偏好都留心到了。
“多谢王公子,我正想寻些此类诗作。”我诚心道谢。
我们随口聊了几句近日读到的诗,他的见解独到,言辞让人如沐春风。正说着,书铺门口的风铃轻响。
一个柔婉嗓音在不远处响起:“王公子?苏娘子?你们……也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