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仙音初酝(2 / 2)

那么,我便更不能示弱。

目光落回手中的琵琶上,《但愿人长久》的旋律在心间缓缓流淌。这首曲子,或许正是我应对此番局面的“利器”。它的清新脱俗,它的超然意境,绝非此时寻常的江南丝竹可比。只是,还需更加精熟。

“贾姨,”我轻声道,“劳您将我那件月白底绣青莲纹的襦裙找出来,再配上那条同色的轻纱披帛。”那是我最好的一身见客衣裳,料子虽非顶级的云锦,但颜色清雅,绣工精细,不至于在那种场合失了体面。首饰嘛……那支素银嵌青玉的簪子便很好,清冷又不失雅致。

至于这曲子的来历……我心中已有了计较。

接下来的两日,我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这首《但愿人长久》的练习中。我将云娘子的“清”字诀运用其中,力求每一个音符都纯净通透,将苏轼词中的那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旷达,与“但愿人长久”的深情祝愿,通过琵琶与歌声,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指法愈发熟练,气息也控制得越发平稳。那原本有些滞涩的转音处,在一次次的练习后,终于变得流畅自然。当我再次完整地弹唱这首曲子时,连我自己都沉浸在了那份跨越时空的优美与感伤之中。

贾姨在一旁听着,忍不住叹道:“这曲子……真好听,不像人间的调子,倒像是天上仙乐一般。”

我放下琵琶,微微一笑,心中已然定计。

若有人问起这曲子的来历,我便如此说——

“此曲……乃小小前些时日,于梦中偶得。仿佛见云雾缭绕间,有仙人低语漫唱,醒后只觉余音绕梁,依稀记得旋律,便试着记下,填以东坡先生旧词,名之《但愿人长久》。粗陋之作,恐难登大雅之堂。”

将一切推给虚无缥缈的“梦境”与“仙人”,是最稳妥不过的说法。既解释了它迥异于时下风格的来源,又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足以引起所有人的好奇,包括那位心思深沉的阮公子。

三日后的揽月舫雅集……

我轻轻拨动琴弦,发出一声清越的鸣响。

或许,那将不仅仅是才艺的展示,更是一场无声的较量,一次心性的试炼。

而我,已然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