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冬深客至(2 / 2)

顾嬷嬷目光转向我书案上未收起的字帖,看了片刻,道:“笔力见长,然冬日腕僵,气韵难免滞涩。可于临帖前,先以温水沐手,活动指腕,待气血通畅,再行书写,或可改善。”

“是,多谢嬷嬷指点。”

她又看了看青娥,目光在她新做的衣裙和发间绒花上停顿一瞬,淡淡道:“女红精进,配色亦算雅致。女子德言容功,‘容’之一字,并非全然摒弃,而是需得体合度,不流于艳俗。你做得尚可。”

青娥得了这位严苛嬷嬷一句“尚可”的评价,已是惊喜不已,忙细声道:“谢嬷嬷夸奖。”

顾嬷嬷坐了一盏茶的功夫,问了问我近来的功课,又提点了两句年节时的礼仪注意事项,便起身告辞。她来去如风,话语不多,却每次都能切中要害,让人警醒之余,又觉受益良多。

送走顾嬷嬷,青娥也起身告辞,说家中还有事。我将她送出院门,看着她纤细的身影消失在巷口寒风中,心中感念这份冬日里的情谊。

刚掩上门,还未回到书房,便听见院外传来陈老先生那熟悉的、略显蹒跚的脚步声,以及竹杖点在青石板上的笃笃声。我连忙再次开门。

陈老先生依旧是那身半旧的青布棉袍,肘部的同色补丁在厚重的冬衣上不甚明显,但那份清癯与风骨却愈发凸显。他脸颊被寒风吹得有些发青,胡须上似乎还沾着些许霜气。

“先生!”我连忙上前,想扶他一把。

他摆了摆手,自行拄着竹杖走进院子,目光扫过廊下新挂的棉帘和院中萧瑟的景象,缓缓道:“天寒地冻,笔墨亦需珍重。”他随我走入堂屋,在炭盆边坐下,伸出那双枯瘦、带着墨痕和老茧的手,在火上慢慢烤着,驱散一身寒气。

贾姨又连忙重新沏了热茶送来。

陈老先生喝了一口热茶,脸色方才缓和了些。他并未急于考校功课,而是沉默了片刻,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忽然道:“岁暮天寒,正是砥砺心志之时。万物萧索,反衬内心之丰盈与否。”他转过头,看着我,“你近日,可还坚持每日临帖?诵读未辍?”

“不敢懈怠。”我答道。

他点了点头,从随身的布囊中取出一卷书:“前日偶得一本前朝笔记,其中有些关于金石考据的杂谈,虽非正典,亦可广见闻。你拿去翻阅,若有不解之处,再来问我。”

我双手接过,那书卷纸张泛黄,触手微凉,却带着先生掌心的余温。我知道,这又是先生费心为我寻来的。

这一个下午,小院接连迎来了三位客人。青娥带来了友伴的温暖与巧思,顾嬷嬷给予了严厉而宝贵的提点,陈老先生则送来了师长的关怀与学识的滋养。屋外是凛冽的寒冬,屋内却因这些情谊而暖意盎然。

我知道,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往来与点滴的积累,如同炭盆中不熄的星火,默默温暖着、塑造着当下的我,让我能在这纷繁世间,守住内心的一方安宁,并积蓄着向前行走的力量。夜色悄然笼罩下来,小院的灯火,在冬夜里显得格外明亮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