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晓渡钱塘:我的苏小小人生 > 第146章 市井暖阳(上)

第146章 市井暖阳(上)(2 / 2)

摊主似乎有些意外我对这不起眼的罐子感兴趣,随口道:“哦,这个啊,城外清理旧河道时挖出来的,看着有些年头,就顺手捡来了。小娘子若喜欢,给二十文钱拿走便是。”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温和的嗓音自身侧响起,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好奇:

“哦?清理河道所得?看这形制,倒有几分汉魏遗风。”

我心中微凛,转过头,只见阮郁不知何时已站在一旁。他今日未着华服,只穿了一身月白色的寻常儒生棉袍,腰间系着同色丝绦,未佩玉饰,手中亦未执马鞭,仿佛只是一个偶然路过的普通文士。然而,那通身的气度与那双含笑的、洞察力极强的眼眸,却无论如何也遮掩不住。

他对我拱手一礼,笑容温润如常:“苏娘子,真巧。”

我起身,敛衽还礼:“阮公子。”心中警惕顿生,面上却不动声色。在这市井之中“偶遇”他,比在书铺更令人意外。

阮郁的目光已重新落回那陶罐上,他并未上手,只微微俯身,仔细端详了片刻,尤其是罐颈与腹部的衔接处,以及那模糊的刻痕,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看向我,语气带着真正的探究意味:“苏娘子似乎对此物颇有兴趣?莫非……看出了什么不凡之处?”

那摊主见状,也来了精神,眼巴巴地看着我们。

我知瞒不过他,亦无需隐瞒,便坦然道:“不凡不敢当。只是觉得此罐形制古拙,非近世之物。尤其这颈腹之处,过渡圆润自然,肩部线条……似与常见唐罐不同。”我斟酌着词句,未敢将心中那“或更早”的猜测宣之于口,毕竟缺乏实证。

阮郁眼中赞赏之色更浓,他点了点头:“娘子好眼力。此罐之肩部微耸,下腹缓收,平底无釉,胎质看似粗松,实则坚硬,确与后世丰腴圆润之风大相径庭。更关键者……”他伸手指向那被泥垢覆盖的刻痕,“若清理干净,此处或可见‘弦纹’或‘水波纹’,乃是汉魏时期常见装饰。且这罐身泥污中隐隐透出的土腥气,带着深埋地下的阴湿,非是仿造能做旧得出的。”

他这番分析,比我更为精准透彻,不仅看形制,更察胎质、辨土沁,俨然是行家里手。我心中亦是一动,没想到他于此道竟有如此造诣。

那摊主听得云里雾里,但见我们说得头头是道,立刻改口:“既是古物,那……那得五十文!不,一百文!”

阮郁闻言,不由莞尔,却并未与摊主计较,而是看向我,目光清亮:“看来此物与娘子有缘。在下亦只是略通皮毛,不敢妄断。不过,若娘子信得过,买下此罐,寻一稳妥之人清理辨识,或可一探究竟,亦是一桩雅事。”

他这话,既全了我的兴致,又避开了当场断代的尴尬,还将选择权交回了我手中,分寸拿捏得极好。

我看着那其貌不扬的陶罐,又看了看阮郁那看似真诚的目光,心中权衡。一百文于我而言,并非小数目,几乎是我此次带出采买余下的所有。但……若真如我们所料,此物或许不值多少钱,却是一段被尘封的历史见证。更重要的是,我不愿在阮郁面前露怯。

“便依老丈所言,一百文。”我取出钱袋,数出钱币,递给那喜笑颜开的摊主。

将陶罐小心接过,用随身带的旧布包好,抱在怀中。那沉甸甸的触感,不仅来自陶罐本身,更来自一种与遥远过去产生联结的奇异感受。

阮郁一直在一旁静静看着,此刻方笑道:“苏娘子慧眼独具,魄力亦是不凡。这市井之中,果然藏龙卧虎,趣味无穷。”他目光扫过我手中提着的油盐酱醋等物,语气自然地问道:“娘子今日是来采买?可还缺些什么?前方有家茶楼,点心尚可,不如由在下做东,请娘子小坐片刻,也算为这‘偶得古器’庆贺一番?”

他再次发出邀请,姿态比在书铺时更为随意,也更为难拒。我抱着冰凉的陶罐,看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流,以及阮郁那看似温和却不容置疑的笑容,知道今日这场“偶遇”,恐怕不会就此轻易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