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强汉之墨色如血 > 第41章 英陵书碑

第41章 英陵书碑(2 / 2)

笔锋落下,力透绢背!

“张苞”。

两个遒劲方正、骨力雄健的大字跃然绢上!笔画如铁画银钩,转折处似有金戈铮鸣,一股磅礴的肃杀悲壮之气扑面而来,几乎要冲破绢帛的束缚!

“好!”素来持重的谯周忍不住低声喝彩,眼中精光爆射,“笔力千钧,正气凛然!深得汉隶神髓,更蕴帝王之威!张将军忠魂得此二字,九泉可慰!”

刘禅轻轻搁下笔,目光凝视着那墨迹淋漓的名字,沉声道:“张将军忠勇无双,国之干城,当为英陵万碑之首!其生平功绩,籍贯家世,便有劳谯卿亲书!务求详实,彰其英烈!”

谯周肃然起身,对着刘禅和那写有“张苞”二字的素绢深深一揖,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陛下信重,老臣敢不尽心竭力,以拙笔传将军之万一!”他步履沉稳地走到另一张特设的长案前,案上已铺好素帛。他凝神静气,提笔蘸墨,神情庄重无比,以最工整端方的隶书,一笔一划地开始书写:“张苞,字兴国,涿郡涿县人。汉故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西乡侯张飞次子。少有勇力,性烈如火,承父风骨……建兴十年冬,奉丞相令,率精骑三千,出散关,击陇西叛羌阿贵部于狄道。羌众数万,凭险固守。苞身先士卒,冒矢石,攀云梯,亲斩羌酋阿贵于城头,羌众溃……建兴十一年秋,复征西羌迷当部于洮水。羌骑剽悍,设伏断我粮道。苞为护中军,率麾下百骑殿后,死战不退,身被数十创,力竭殉国。所部百人,无一生还……追赠翊军将军,谥曰‘刚侯’……”每一个字都仿佛重若千钧,饱含着对英烈的无限敬仰与痛惜。

刘禅没有片刻停顿。董允深吸一口气,继续念道:“下一位,牙门将,王勇。巴西阆中人。建兴十年潼关血战,率部死守东门瓮城,魏军冲车撞门,火油焚城,身中十余刀,肠出,犹裹创力战,高呼杀贼,力竭殉国……”

刘禅再次提笔,饱蘸浓墨,在另一卷素绢上,落笔书写:

“王勇”。

字迹依旧方正有力,却似乎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沉痛与苍凉。一个普通将领的名字,背后是潼关那场炼狱般的血火。

“其生平,请许卿执笔。”刘禅看向许钦。

许钦躬身领命,神情凝重地走到属于王勇的素帛前,提笔写道:“王勇,巴西阆中王家村人。少贫,以猎为生,膂力过人。建兴七年,应募入征西将军魏延麾下……潼关之役,魏军蜂拥蚁附,城头喋血。勇时为牙门将,守东门瓮城。敌以‘霹雳火罐’焚城,烟焰涨天,守卒死伤枕藉。勇身被火燎,发肤焦灼,犹大呼酣战,手刃魏卒十数人……城门将破,敌以冲车巨锥猛撞,门栓寸断!勇率死士三十人,抱薪负草,自城头跃下,冲入敌阵,焚毁冲车,与敌同烬……追赠忠义校尉……”墨迹在素帛上洇开,仿佛浸染着鲜血。

书碑,在这沉重得令人窒息的氛围中持续进行。刘禅仿佛不知疲倦的碑魂,一笔一画,以帝王之尊,书写着一个又一个或显赫、或微末的名字:有阵亡的校尉、都尉,更多的是普通的什长、伍长,乃至最基层的士兵。每一个名字落下,便有一位大儒接续,用饱蘸情感的笔墨,以史家之笔法,勾勒出他们或长或短、却同样壮烈如歌的生命轨迹。帐内只剩下笔锋划过绢帛的沙沙声,炉火的噼啪声,以及偶尔压抑不住的、来自大儒们喉咙深处的沉重叹息。

帐外寒风凛冽。石匠老周带着一群精挑细选的徒弟,还有被临时征调来协助辨识文稿、传递素帛的董小禾,在离书碑帐篷不远的一个大毡棚里静静待命。毡棚里也生了火盆,但寒意依旧刺骨。石坯、凿子、铁锤、磨石等工具整齐地摆放着。老周匠用一块油腻的皮子,一遍遍擦拭着他那把跟随了他三十多年、柄上包浆温润的祖传开山凿,眼神专注,仿佛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

董小禾怀里紧紧抱着几卷刚从书碑处取来的、墨迹未干的素帛,上面记载着几位普通士兵的生平。他忍不住踮起脚,透过毡棚的缝隙,望向那顶最大的帐篷,依稀能看到皇帝陛下挺拔的身影和专注挥毫的侧影。

“周师傅……陛下……陛下真的亲自在写每一个名字?”董小禾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撼。他见过最大的官是督修白渠的陈都尉,何曾想过九五之尊会为那些连名字都粗鄙的阵亡兵卒执笔?

老周匠停下擦拭的动作,浑浊却锐利的眼睛也望向那顶帐篷,声音低沉而沙哑,充满了阅尽沧桑后的感慨与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是啊,娃娃。老汉我凿了一辈子石头,刻过无数墓碑。王侯将相的碑,描金错彩,刻满溢美之词;富商地主的墓,雕龙画凤,极尽奢靡之能事。可像这样,由天子御笔亲书姓名,大儒亲录生平,只为铭记阵亡小卒的陵园……老汉活了一甲子,走南闯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他用力拍了拍身边一块冰冷的青石碑坯,语气斩钉截铁,如同宣誓:“这,就是咱大汉的气象!这些躺下的兄弟们,值了!咱们手上的活儿,更是半点马虎不得!每一凿子下去,都得对得起陛下这笔墨,对得起大儒们这心血,更对得起地下躺着的英魂!刻进石头里的名字,那是千秋万代的事!”

寒风卷着雪沫扑打在脸上,冰冷刺骨。董小禾却觉得心头滚烫,一股从未有过的、沉甸甸的责任感与莫名的崇高感油然而生。他低下头,更加小心地护紧了怀中的素帛,仿佛捧着的是一个个沉甸甸的生命与荣耀。其中一张帛书上,清晰地写着:“李二狗,关中京兆尹长安县田家村人。建兴十年潼关之役,征为守城民壮。魏军攻城甚急,二狗奋力搬运滚木礌石,身中流矢,肠出,犹抱石前行数步,力竭而亡,年十九。”字字清晰,句句庄重。少年用力点头,将素帛贴在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