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启明联盟(2 / 2)

“由中国人自己制定规则!”

这个话题真的太诱人了,它对渴望创新走出自己路子的强者来说,是一种致命的诱惑。

“林主任,”最先开口的是大江创新创始人,汪韬。

他是一个纯粹的技术人,说话也从不拐弯抹角。

他扶了扶自己的黑框眼镜,直接抛出了尖锐的问题。

“你的构想很宏大,也很激动人心。但是,我只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技术。”

“你所谓的开源底层连接协议,它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并发处理能力,能达到我们大江飞控系统的标准吗?我们的无人机飞在天上,任何一个指令的延迟或者数据包的丢失,都可能导致机毁人亡的灾难性后果。你们这个刚刚诞生的标准,我凭什么信任它?”

这个问题极其致命。

没等林远回答,一旁的王海冰主动站了起来。

“汪总,您好。”他冲着汪韬,不卑不亢地点了点头,“我是江南之芯集团的cto,王海冰。您的问题,我来回答。”

他没有做任何口头上的保证,而是直接将一台笔记本电脑,连接到了会议室的投影上。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由无数个节点和数据流组成的网络拓扑图。

“这是我们基于天璇架构模拟的压力测试模型,它拥有超过一百万个智能节点的,模拟了大规模物联网并发请求。”

“大家请看,”他按下了回车键,“现在我将模拟一万个节点,在同一毫秒内向中心服务器发起数据上传请求。”

屏幕上,代表着数据流的绿色光点,瞬间汇聚成了一股洪流涌向中心。

“大家可以看到,系统的平均响应延迟,在50毫秒左右,峰值丢包率低于万分之一。这个数据,已经达到了目前业内主流wIFI-6sh网络的标准。”

“但是,”王海冰的话锋一转,“现在我们启动启明协议的潮汐算法。”

他在电脑上,敲下了一行代码。

只见屏幕上,那些原本杂乱无章的数据流,瞬间梳理得井井有条。

它们不再是一股脑地涌向中心,而是在各个子节点之间,进行着高效的预处理和智能分流。

“大家再看数据!”王海冰的声音陡然提高,“平均响应延迟,降低到了5毫秒以下!峰值丢包率,趋近于零!”

“这……这是怎么做到的?”石头科技的cto张博猛地站了起来,“你们……你们在底层协议里,集成了边缘计算和分布式网络的功能?”

“没错。”王海冰的脸上,露出了强大的自信,

“这就是我们启明标准,我们不仅仅是在连接设备,而是在组织设备!我们让每一个搭载了我们芯片的终端,都变成一个拥有独立运算能力的微型大脑,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云脑!”

这番话,以及屏幕上那无可辩驳的测试数据,让在场的所有技术大牛都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然而,质疑声并没有就此停止。

“技术,确实很惊艳。”德施曼的董事长祝总,缓缓地开口了。

他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更关心的是商业上的可行性。

“但是,林主任,王总工,你们似乎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生态。”

“你们的标准再好,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开发者,没有足够多的应用,那它终究也只是一个空中楼阁。我们今天加入了你们,就等于把我们未来所有产品的命运,都赌在了你们这个前途未卜的生态上,现在看来这个赌注太大了。”

“更何况,”他的目光变得有些意味深长,

“你们是国企。我们这些民营企业跟你们合作,总还是有些顾虑的。我们很担心,会不会到最后,我们辛辛苦苦地,帮你们把生态给建起来了,你们却反过来利用你们的身份优势,把我们给兼并了?”

这个问题,更加尖锐,也更加现实。

它直指所有民营企业家内心深处的恐惧。

这一次,站起来的是刘华美。

“祝总,您的顾虑我非常理解。”她那张绝美的脸庞上带着微笑,

“所以,我们今天带来的不是一份协议。而是一份邀请大家共建的方案。”

她将另一份文件,分发给了众人。

“这是我们草拟的,启明联盟创始成员的权益与义务章程。”

“在这份章程里,我们明确规定,联盟的所有核心技术决策,都将由技术委员会,以一人一票的方式共同决定。江南之芯集团只拥有其中的一票,绝不搞一言堂。”

“不仅如此,”她的眼中闪过一丝锋芒,

“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我们江南之芯集团,愿意将天璇架构的部分底层核心代码,以交叉许可的方式,向所有创始成员进行开放!”

“什么?”

这番话讲完。

汪韬、张博、祝总,这几位企业大佬都吃了一惊。

他们用一种看怪物般的眼神,看着林远和刘华美。

开放核心代码?

他们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这意味着他们将有机会去学习模仿,江南之芯集团核心的技术。

这时,林远缓缓地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