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推土机(1 / 2)

一周后。

江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c栋十七层。

“联合审批办公室”那间巨大的会议室里,气氛与一周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不再有试探、观望和暗中的角力。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高强度节奏。

七位副厅长,以及他们各自带来的业务骨干组成的工作小组,都像是被上了发条的陀螺,一刻不停地高速运转着。

会议室正前方那面巨大的数据墙,已经被林远改造成了一张实时更新的“作战地图”。

上面用不同的颜色和标签,清晰地标注着“江南之芯”旗下十三个子项目的实时进度。

红色代表“阻塞”,黄色代表“待办”,绿色则代表“已完成”。

而林远就是这间“战情室”里的总指挥。

“钱厅长,”林远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

他手中的激光笔,精准地指向了数据墙上一个闪烁着黄光的节点,“李清平博士的车载激光雷达项目,关于生产基地一期用地的审批流程,已经在你们经信厅的产业布局规划审核环节,停留了超过48个小时。”

经信厅副厅长钱学东,这位一周前还试图用打太极来跟林远打擂台的老资格,此刻额头上已经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连忙站起身翻开面前的笔记本,语速极快地汇报道:“报告林主任!这个主要是因为李博士申请的那块地,位于江州高新区的核心位置,按照我们厅里原来的规划,是准备预留给一家德国的汽车零部件巨头的。相关的招商引资谈判,已经进行到最后阶段了,所以……”

“所以就要让省委的‘一号工程’,给我们省里自己好不容易请回来的顶尖专家让路,是吗?”林远打断了他,声音不大,却让整个会议室的温度都仿佛降了几度。

“不……不是这个意思!”钱学东的后背瞬间就被冷汗浸湿了,“我……我的意思是,需要一点时间协调……”

“我给你两个小时。”林远竖起两根手指,“两个小时后,我要在这张作战地图上,看到这个节点变成绿色。至于你们是去跟那家德国公司重新选址,还是去说服他们成为我们激光雷达项目的下游客户,那是你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我会亲自带着李清平博士,去省委当面汇报一下,我们江南省的‘产业自主’和‘对外招商’,到底哪个的优先级更高。”

“保证完成任务!”钱学东几乎是吼着喊出了这句话,他拿起手机冲出会议室,对着电话那头的下属咆哮起来:“……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内,我要看到那块地的审批文件,盖上我们厅长的章,送到数产办来!办不到,你们所有人都给我滚蛋!”

此时的老钱心中是暗爽的,他本与厅长就不对付,两人政见不合。

厅长经常在审批上给他制造小麻烦,这下他拿着林远给的尚方宝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口恶气了。

林远是懒得管他们内部的事。

他看都没看老钱一眼,激光笔移动,指向了下一个节点。

“周厅长,”他的目光落在了环保厅的那位“铁娘子”周敏身上,

“王海冰博士的cAR-t细胞疗法项目,实验室建设需要涉及到二级生物安全标准和医疗废弃物处理两项关键前置审批。你们环保厅的团队给出的初步意见是,需要进行为期至少三个月的环境影响跟踪评估,这个进度能否加快些?”

周敏的脸色一白,她知道环评的问题,才是今天最头痛的问题。

她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语气依旧强硬:“林主任,我理解项目进度的重要性。但环保是底线,生物安全更是天大的事!cAR-t疗法涉及活体细胞改造,一旦出现任何泄漏或者处置不当,造成的将是生态灾难!这个责任谁也负不起!三个月的观察期已经是我们评估专家组,在现有法规框架下给出的最快时间!”

她的话掷地有声,也确实占着理。

在场的其他几位副厅长,都不由自主地暗暗点头。

他们也想看看,面对这种程序正义和绝对正确的问题,林远要怎么处理。

“我同意。”

林远出人意料的回答,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周厅长说的每一个字,我都赞同。”林远看着她,眼神里甚至带着一丝欣赏,“专业的人,就应该坚持专业的底线。如果我们为了追求速度,而牺牲了安全,那我们这个‘数产办’,就成了历史的罪人。”

他这番话让周敏那紧绷的脸色,都缓和了不少。

“但是,”林远话锋一转,“坚持底线,不代表墨守成规。我们之所以要在这里‘联合审批’,要的就是用‘创新’的办法,去解决这些看似无解的‘死循环’。”

他按动手中的遥控器。

数据墙的画面一变,切换成了一个视频连线。

屏幕上出现了一位穿着白大褂,气质儒雅,戴着金丝眼镜的华人老者。

“周厅长,各位领导,”林远介绍道,

“这位是杨国梁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全球顶尖的免疫学专家,也是麻省总医院细胞治疗中心的前任主任。从今天起,杨教授将作为我们‘江南之芯’生物医药板块的首席科学顾问。”

屏幕那头的杨教授,对着众人微微颔首。

“同时,”林远再次切换画面,屏幕上出现了一份盖着鲜红印章的授权文件,

“就在昨天,我们‘数产办’已经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卫健委的相关司局,建立了‘创新药械审批绿色通道’的部省联动机制。杨教授的专家团队,将与国家级的评审专家一起,组成一个‘联合技术评估小组’,对王海冰博士的实验室设计方案、操作流程、以及废弃物处理工艺,进行‘全流程、嵌入式’的实时监督和指导。”

“换句话说,周厅长,”林远看着早已目瞪口呆的周敏,微笑着说道,“我们不再采用传统的评估模式。而是用全球顶尖的专家,配上国家级的评审力量,从第一张图纸开始,就帮你把所有的风险和漏洞都堵死。我们把‘三个月的观察期’,变成了‘三个月的建设指导期’。我要的结果是,实验室建成之日,就是通过环保和安全验收之时。这个方案,你觉得怎么样?”

周敏彻底说不出话了。

“我……我没有意见。”她艰难地吐出几个字,缓缓地坐了下去。

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被林远用一种超乎所有人想象的方式当场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