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联合审批(1 / 2)

江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c栋十七层。

“江南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办公室”的牌子挂上去的第三天。

七位在各自厅局里,都算得上是跺一跺脚,就能让某个行业抖三抖的副厅级领导,正带着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陆续抵达了这个“家徒四壁”的新办公室。

省经信厅副厅长钱学东,一个年近六旬、头发花白、戴着一副老花镜的老资格。

他分管全省的工业信息化和软件产业,是出了名的“老成持重”,也是出了名的“拖字诀”大师。

任何项目到了他手里,不“研究”个三五个月,绝不会有下文。

他今天来脸上带着一丝程式化的微笑,但镜片后面的眼神,却充满了审视和疏离。

省科技厅副厅长,孙建国,五十出头,学者型官员,说话喜欢引经据典。

他主管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省级科研项目的审批,手里攥着无数科技企业梦寐以求的“政策补贴”和“专项资金”。

他今天来带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仿佛不是来常驻办公,而是来参加一场学术研讨会。

省环保厅副厅长,周敏,一位气质干练、不苟言笑的女将。

她是环保系统里出了名的“铁娘子”,任何项目在她那里,只要环保指标有一丝一毫的瑕疵,就会被毫不留情地一票否决。

她今天来,表情严肃,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公事公办”的强大气场。

此外,还有来自省国土厅、省住建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的四位副厅长。

他们七个人,代表着一个创新型项目从“准生”到“落地”所必须经过的,七道最关键、也最难逾越的“关卡”。

在过去任何一个项目方,想要同时敲开他们七个人的办公室大门,都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

而今天,他们却像被强行“扭送”到一起的学生,坐在了这个空旷得有些可笑的办公室里,等待着那个比他们所有人都年轻的“班主任”的到来。

气氛,尴尬而又微妙。

“钱厅,您看这……林主任还真是雷厉风行啊。”孙建国试图用一个不咸不淡的开场白,来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这办公室可真是一张白纸,用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啊。”

钱学东推了推老花镜,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新机构嘛,总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就是不知道我们这几个老骨头,还能不能适应得了林主任这种‘青川速度’的工作节奏哦。”

他话里的那点阴阳怪气,在场的人都听得出来。

周敏则一言不发,只是用手指轻轻地拂过崭新的桌面,看到指尖上沾染的一层薄灰,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

就在这时。

办公室的玻璃门,被从外面推开了。

林远走了进来。

他的身后跟着顾盼以及一个神情略显局促的中年男人,正是张春华。

“各位厅长,早上好。”林远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环视了一圈,

“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拨冗前来。条件简陋,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他没有坐到那张明显是为他准备的主位上,而是直接拉了一把最普通的椅子,坐在了长条会议桌的中央,与所有人平视。

这个小小的举动,让钱学东等人准备好的一肚子“倚老卖老”的说辞,瞬间没了一半的用武之地。

“今天是我们‘联合审批办公室’的第一次会议。”林远没有一句废话,直接开门见山,

“我不准备讲什么大道理,也不想说什么场面话。我只提三条工作纪律,或者说是三条底线。”

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第一条,从今天起这个办公室里的所有工作,都只有一个原则‘今日事,今日毕’。任何送到我们这里的项目,不允许出现‘研究一下’、‘需要再讨论’、‘等下个会办’之类的说辞。所有问题必须在当天,就在这张桌子上解决掉。”

“第二条,在这个办公室里,不存在‘部门壁垒’。任何厅长都不得以‘这不归我们管’、‘这是别的部门的职责’为由,进行推诿扯皮。谁的环节出了问题,谁就要负责到底。如果需要跨部门协调,我来负责拍板。”

“第三条,”林远的声音,陡然转冷,那双平静的眸子里透出一丝不容置疑的锋芒,

“在这个办公室里,我是最终责任人。所有经过我们联合审批通过的项目,出了任何问题由我一力承担。但同样,任何试图在这里搞‘中梗阻’、‘软钉子’,拖延项目进度的行为,我也会亲自向省委汇报。我的话说完了。”

三条纪律,一条比一条霸道。

整个会议室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钱学东等人面面相觑,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一丝震惊。

他们本以为,林远这个年轻人,就算手握尚方宝剑,也总得先搞搞“团结”,请他们吃吃饭,喝喝茶,慢慢地磨合。

谁也没想到,他一上来就直接掀了桌子,用一种近乎“独裁”的方式,立下了最强硬的规矩。

“林……林主任,”科技厅的孙建国清了清嗓子,试图进行一次“软抵抗”,

“您说的这三条初衷是好的。但是不是……是不是有点太理想化了?有些重大项目,技术复杂,涉及面广,没有经过充分的专家论证和内部研讨,就贸然拍板,这……这不符合我们的工作流程,也容易出乱子啊。”

“孙厅长说得对。”林远点了点头,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赞同的表情。

他转过身对着一直站在他身后的张春华说道:“张博士,来跟大家介绍一下你的项目。”

张春华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材料,分发给了在座的每一位厅长。

“各位领导,我叫张春华。”他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沙哑,但却条理清晰,

“我所研发的项目,是‘高纯度氮化镓单晶技术’。目前我们在关键的‘位错密度’指标上,已经将数据做到了每平方厘米10的三次方级别,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这个技术如果能实现量产,将彻底打破国外在高端5G射频芯片领域的垄断……”

他用二十分钟时间将自己的项目,从技术原理、市场前景到目前遇到的困境,做了一次最完整的介绍。

当他讲完后,林远的声音,再次响起。

“各位厅长,张博士的项目,就是我们今天‘联合审批办公室’要处理的第一个案子。”

“这个案子,已经在我们省里‘打转’了整整一年零七个月。”

林远拿起一份文件,开始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