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产能危机(1 / 2)

江州钢铁集团,董事长办公室。

清晨的阳光,透过满是灰尘的玻璃窗,洒在这间简陋的办公室里。

刘光明顶着他那蹭光瓦亮的脑门,正激动得满脸通红搓着手,向林远汇报着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林董!钱!钱到了!”他的声音因为兴奋而微微有些变调,“柳氏集团那边,效率太高了!我们和他们草签的合同刚一送过去,预付款今天一早,就已经打到了我们集团的账上!”

他看着林远,眼神里充满了狂热的崇拜。

“林董,您真是神了!这下,咱们拖欠的工资和抚恤金,下周一,就能一分不少地发下去了!您……您就是我们江钢几万职工的救世主啊!”

然而,这份足以让任何人为之振奋的喜悦,在林远的脸上,却并未停留太久。

他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目光落在了桌上另一份孙大炮拿来的产能评估报告上。

报告的结论,像一盆冰水兜头浇下。

“林董,情况……非常不乐观。”孙大炮面色凝重地说道,“我们和柳氏集团的合同,要求下个月开始,就要稳定供应第一批三万吨优质建筑用钢。但根据我们对现有生产线的评估,即便不算安全隐患,我们目前的有效产能,一个月撑死也就能产出五千吨,而且质量参差不齐。”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艰难:“也就是说,这份合同,我们根本无法履约。”

刘光明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像是被人狠狠地扇了一记耳光。

“这……这可咋办?”他突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林远没有慌乱。

他缓缓站起身,脱下那件与这里格格不入的西装外套,随手搭在椅背上。他卷起白衬衫的袖子,露出了结实的小臂,然后对孙大炮和同来的老总工周培安说:“走,带我把每一条产线,每一个车间,都仔仔细细地走一遍。我要看最真实的情况。”

接下来的两天,林远的身影,出现在了江钢厂区的每一个角落。

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董事长,而像一个最认真的技术学徒。

他钻进满是油污气味刺鼻的设备地坑,用手电筒仔细检查着每一个轴承的磨损情况,询问着老师傅们最后一次检修的日期。

他爬上几十米高锈迹斑斑的高炉操作台,不顾危险,向那些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工人,请教着每一个阀门的原理和常见的故障。

他甚至拿着一把小锤子,像个最严谨的质检员,一块块地敲击着炼钢炉的耐火砖,通过那细微的声音差异,来判断其内部是否存在肉眼看不见的损伤。

中午,他就在尘土飞扬的车间里,和工人们一起,蹲在地上啃着冰冷的馒头,听他们抱怨着生活的艰辛,也听他们追忆着江钢往日的辉煌。

他不是以领导的身份在视察,而是像一个真正的朋友在倾听。

他的务实、他的谦逊,他那双没有任何官僚习气,只有纯粹探究精神的眼睛,让老师傅们越来越敬佩起这个年轻人。

两天后,一场由林远召集,全厂所有技术骨干都必须参加的技术研讨会,在三炼钢那间破旧的会议室里召开。

在听取了所有人关于设备老化、资金短缺、备件断供的种种困难后,林远走到了那张巨大泛黄的厂区规划图前。

“各位,”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异常沉稳,“这两天,我看过了,也听过了。大家的困难,我都知道。如果我们按常规思路来,想全面修复所有生产线,没有大量资金支持,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所以,我决定,我们应该换个活法!”

他拿起一支红色的记号笔,在规划图上,狠狠地划下了一道!

“从今天起,我们放弃全面修复!集中所有优势资源,只为盘活一条,能为我们下金蛋的黄金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