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平塘县的喀斯特峰丛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巨大的天坑如同大地睁开的眼眸,凝视着苍穹。
八十四岁的诛皎站在观测台最高处,手中那根伴随他六十六载的黄花梨木手杖,正轻轻点在FASt项目总控台的感应区。
陈兰兰为他整理深灰色中山装的衣领,朱雀胸针在初升的朝阳下流转着暗红辉光。
她发间的衔珠步摇与胸针遥相呼应,仿佛两只朱鸟正要展翅飞向那片直径五百米的银色巨网。
“比我们当年在百家镇后山架设的望远镜气派多了。”
她轻声感慨,指尖掠过控制台上雕刻的北斗七星纹样。
诛皎微微颔首。
手杖轻旋,全息投影瞬间展开FASt的三维结构图。
七千多根钢索编织成巨大的球形网兜,四千四百五十块反射面板正如银色鳞片般在群山间铺展。
“启动最终校准。”
他声音沉稳,目光却紧锁着屏幕上某个正在移动的光点——那是诛兴带领的技术团队,正在对最后一批促动器进行微调。
四十九岁的诛兴穿着沾满露水的工装,从馈源舱检修通道探出身来。他手中的量子平板正显示着反射面单元的实时应力数据。
“父亲,第十二扇形区完成张力调试。”
他调整着平板角度,某个代表面板平整度的参数正在向理想值无限逼近。
便在此时。
项目总工程师南仁东疾步走来,这位为FASt倾注了二十二年心血的首席科学家,此刻眼中闪烁着孩童般的光彩。
“诛老,信号接收器已就位。”
他指向悬挂在网兜中心的馈源舱,那枚重达三十吨的精密仪器正如同瞳孔般对准苍穹。
诛皎的手杖点在控制台中央。
整面幕墙瞬间切换为深空监测图,某个标注着“脉冲星候选体”的坐标正在发出规律的闪烁。
“就用它来做开光测试。”
他声音落处,技术人员立即锁定那个距地球一点六万光年的神秘信号源。
晨光刺破云层。
巨大的反射面板开始缓缓偏转,钢索摩擦的轰鸣如同巨龙苏醒。
诛皎仰头望着正在调整角度的“天眼”,恍惚间仿佛回到1958年那个夏夜——他带着陈兰兰和大壮,在百家镇后山用自制望远镜寻找人造卫星的时光。
“当年你说要建能看到银河尽头的镜子。”
陈兰兰悄然握住他的手,掌心温度与六十年前一般无二。
正午时分。
校准进入最关键阶段。全息投影显示某个边缘区域的反射面板存在毫米级偏差,技术人员连续尝试三次修正未果。
诛兴突然抓起工具包冲向检修通道。
“是促动器的液压杆存在万分之一秒的响应延迟。”
他声音通过耳麦传来时,人已经悬吊在五十米高的钢索上。
烈日当空。
诛兴在反射面板的缝隙间艰难穿行,工装很快被汗水浸透。
当他终于找到那个故障促动器时,发现竟是某个微芯片的散热异常导致的延时。
“用这个替换。”
他从怀中取出皎兰特制的耐极端环境芯片,熟练地完成现场更换。
当诛兴回到观测台时,全息图上的偏差警告已然消失。
南仁东激动地拍着控制台:“响应速度比设计标准快了十倍!”
暮色渐浓。
FASt完成最终调试,巨大的银盘在夕阳下流淌着金属光泽。
诛皎在众人簇下走进总控室,手杖轻点,启动了观测程序。
“目标:脉冲星J1921+1923。”
巨大的反射面开始精微调整,四千多块面板如同听从指挥的银色舞者,在群山间划出优美的弧线。
当最后一块面板定位完毕时,控制台突然爆发出密集的电子音——
信号接收器成功捕获到那个一点六万光年外的脉冲信号!
全息屏上,规律闪烁的光点如同时空彼方的心跳。
“是颗年轻的中子星!”
数据分析员的声音因激动而变调。
“自转周期零点三秒,信号强度超预期三倍!”
控制室里掌声雷动。
南仁东紧握诛皎的双手,这位科学家的眼角泛起泪光:“我们终于有了倾听宇宙的耳朵。”
诛皎却望向窗外逐渐暗下的天空。
手杖轻点,调出1950年在桃园空间手绘的射电望远镜草图——粗糙的线条与眼前精密的巨构形成奇妙呼应。
“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他轻声说道。
便在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