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将皎兰庄园的黛瓦染成墨色,七十八岁的诛皎站在书房全景窗前,指尖拂过玻璃上蜿蜒的水痕,仿佛在触摸百家镇老宅木窗的纹路。
他身后悬浮着三维战略图,展示着皎兰基金在全球的科技投资布局,但此刻他的目光却投向南方——那是百家镇的方向。
“爸,乡村振兴计划初稿完成了。”
五十五岁的诛华捧着白玉瓷胎平板走进来,屏幕显示着标注“百家镇示范区”的规划图。
他深灰色西装袖口别着朱雀家徽,与诛皎唐装上的陨铁扣如出一辙。
诛皎转身时,黄花梨手杖点在悬浮地图的东南角。
那里正自动生成万亩智慧农田的全息投影。
“要把农机合作社升级为智能农业综合体。”
他手指轻划,投影瞬间分解为物流链、光伏矩阵和大数据中心的动态模型。
陈兰兰端着药茶从博古架后转出,发间那支朱雀衔珠簪在数据流映照下流转光华。
“刚跟玥儿通视频,她说镇小学的孩子们都会用无人机施肥了。”
她将温热的茶杯放在紫檀案几上,茶汤里沉浮着灵泉浇灌的枸杞。
诛皎接过茶盏时,窗外雨幕突然被无人机群撕破。
十五岁的诛兴业正在测试新一代农业无人机,少年操控的机群在雨中拼出“百家镇”三个狂草大字。
“太爷爷,我给每台无人机都装了土壤检测仪。”
诛兴业浑身湿透地冲进书房,平板电脑显示着老宅后山的实时土壤数据。
诛皎目光扫过数据栏最后一行——那里标注着1958年饥荒时那片荒山的原始肥力。
他指尖在两组数据间划出金色连线。
“把这份对比图放进规划附录。”
正午雨歇。
百家镇现任镇长韩建军已候在客厅,这位曾与诛华同窗的中年人依旧保持着基层干部的朴实。
他带来的规划图上还沾着田间的泥点。
“诛老,按您要求重新测算了全镇的生态承载力。”
他将图纸在阴沉木茶台上展开,墨迹在智能材料上自动生成三维模型。
诛皎的手杖点在模型核心区。
“先建冷链物流中心。”
杖尖落处,全息影像立刻显示出冷链中心的辐射范围,覆盖了周边七个村庄。
陈兰兰端上果盘时特意介绍了新培育的黄金蜜桃。
韩镇长咬破果皮的瞬间,瞳孔因极致甜香微微收缩。
“这味道……像极了六零年您在合作社嫁接的土品种。”
诛皎与妻子对视一眼。
只有他们知道,这是用空间灵泉优化过的第四十一代品种。
话题转到基建规划。
诛华调出皎兰建设集团的方案,图纸上每根钢筋都标注着碳足迹数据。
“要用零碳建材。”
诛皎的手杖划过污水处理厂的虚拟结构。
“把排放指标压到国际标准的十分之一。”
全息图上立刻浮现出德国工程师的质疑意见。
诛兴突然穿着白大褂闯入会议室,指尖还沾着量子计算机的冷却液。
“我刚优化了污水处理算法。”
他抛出晶片插入终端,模型中的能耗曲线瞬间下降百分之三十五。
韩镇长激动地站起身,茶汤在瓷杯中晃出涟漪。
“这样能省下两千万预算补贴养殖户。”
诛皎却望向窗外再度密集的雨丝。
“把钱用在文化中心。”
他调出1952年绘制的百家镇民俗图谱,泛黄纸页在雨中与新建的琉璃瓦戏台重叠。